一种智能门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852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模块、识别模块及通讯模块;所述识别模块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内壳、设于所述内壳上的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按压机构及设于所述调节机构上的摄像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调节弹簧、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把手、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凹槽、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顶出块、设于所述顶出块上的顶出弹簧及设于所述内壳上的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可根据不同身高的人来调节摄像高度,便于识别;设置了摄像机构,通过旋转来对摄像机构进行拆卸修理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门禁系统
本技术属于门禁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门禁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小区、办公楼或娱乐场所等地方,一般都会设置门禁系统,以防止一些不法人员轻易进入,从而避免给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带来危害;现有的门禁摄像头固定安装在门禁的机座上,不能根据人的高低来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上下调节高度的智能门禁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模块、识别模块及通讯模块;所述识别模块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内壳、设于所述内壳上的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按压机构及设于所述调节机构上的摄像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调节弹簧、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把手、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凹槽、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顶出块、设于所述顶出块上的顶出弹簧及设于所述内壳上的方孔;本技术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调节杆可以在内壳上上下滑动固定,通过顶出弹簧顶住顶出块至内壳上的方孔来实现上下定位;调节杆底部的调节弹簧可缓冲调节杆下落的冲击力;此设置可适用于高矮不同的人进行人脸识别。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按压杆、设于所述按压杆上的按压柱、设于所述按压杆上的滑动柱、设于所述滑动柱上的按压弹簧及设于所述内壳上的第二凹槽;通过按压按压杆通过滑动柱控制方向,按压柱按压顶出块,使顶出块内缩,解锁调节杆可上下活动。进一步的,所述摄像机构包括摄像机、设于所述摄像机上的固定柱、设于所述固定柱上的限位块、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一字槽、设于所述一字槽上的圆槽、设于所述圆槽上的第二一字槽、设于所述圆槽上的第一圆柱槽、设于所述圆槽上的第二圆柱槽、设于所述第二圆柱槽内的顶出柱及设于所述顶出柱上的顶出柱弹簧;限位块滑动至一字槽底部;压住顶出柱旋转一字槽至一字槽与第二一字槽上下重叠后,解锁按压,使限位块上滑至一字槽中完成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门禁模块包括机座、设于所述机座上的转轴、设于所述转轴上的左门翼、设于所述转轴上的右门翼、设于所述左门翼上的左防撞机构及设于所述右门翼上的右防撞机构,左门翼机构与右门翼机构结构呈中心对称布置,后文暂不赘述。进一步的,所述左防撞机构包括伸缩板、设于所述伸缩板上的伸缩弹簧、设于所述伸缩板上的固定板及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海绵块;伸缩板可在左门翼内左右滑动,当夹到人或物体时,可通过挤压来使人或物体受到较小的伤害;前面的海绵可使人或物体受到较小的撞击力。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可根据不同身高的人来调节摄像高度,便于识别;设置了摄像机构,通过旋转来对摄像机构进行拆卸修理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B-B处剖视图。图5为图3的C-C处剖视图。图6为图5的D处放大图。图7为图5的E处放大图。图8为摄像机构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模块、识别模块及通讯模块;具体的,所述通讯模块是把识别模块传出的信息穿传达给门禁模块;来实现对门的开关控制。具体的,所述门禁模块包括机座1、转轴2、左门翼3、右门翼、左防撞机构及右防撞机构;机座1为两个中心对称布置的实体,转轴2位于机座1的中心位置;左门翼3与转轴2螺接固定;右门翼与左门翼3为结构对称布置;所述左防撞机构包括伸缩板5、伸缩弹簧51、固定板52及海绵块53;伸缩板5与左防撞机构为滑动配合;伸缩弹簧51于伸缩板5为螺接固定;伸缩弹簧51的另一侧与左防撞机构内部为螺接固定;固定板52滑动连接伸缩板5,且底部与伸缩板5上的一翻边面接触;海绵块53与固定板52为一体;伸缩板5的移动量小于固定板52与左门翼3之间的距离;当夹到行走过慢或物体较长未全部通过时,门关闭会被夹到,这时可通过挤压缩板5来增大伸缩板5与伸缩板5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人或物体受到较小的伤害;海绵块53可使人或物体受到较小的撞击力。具体的,所述识别模块包括外壳6、内壳7、调节机构、按压机构及摄像机构;外壳6固定连接在右侧的机座1的前部;内壳7位于外壳6的内部;调节机构位于内壳7的内部,与内壳7为滑动连接固定;按压机构位于外壳6的外部,与外壳6为滑动连接;摄像机构位于调节机构的上方。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8、调节弹簧84、把手80、凹槽83、顶出块81、顶出弹簧82及方孔71;调节杆8为一长圆柱体,与内壳7为滑动连接;调节弹簧84位于调节杆8的底部,调节弹簧84可缓冲调节杆8下落时产生的冲击力;把手80位于调节杆8上部的侧壁上;凹槽83位于调节杆8的底部,与顶出弹簧82一端为螺接固定;顶出弹簧82的另一端与顶出块81螺接固定;方孔71为与顶出块81上下高度相同的方形孔;顶出块81上下均有倒角,为了使顶出块81更好的从方孔71中滑出;当需要调节调节杆8的上下高度时,通过把手80上下滑动调节杆8,通过顶出块81的圆角来挤压顶出弹簧82,使顶出块81从方孔71中滑出,滑到所需位置时,顶出弹簧82顶住顶出块81至内壳上的方孔71来定位。具体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按压杆9、按压柱91、滑动柱92、按压弹簧93及第二凹槽94;按压杆9平行于调节杆8的中心线;按压柱91多个垂直布置在按压杆9上,与方孔71对应布置;滑动柱92位于按压杆9的上下两端,控制按压杆9的位移方向;按压弹簧93一侧与滑动柱92为螺接固定,另一侧与内壳94上的第二凹槽94螺接固定;当顶出块81与方孔71相交面积较大无法通过顶出块81上的圆角滑动时,可通过按压按压杆9,通过滑动柱93控制滑动方向,使按压块91与顶出块81接触;使按压柱91与顶出块81接触并挤压,使顶出块81内缩至与方孔71不干涉状态,便可调节调节杆8上下活动。具体的,所述摄像机构包括摄像机4、固定柱41、限位块42、一字槽85、圆槽86、第二一字槽87、第一圆柱槽88、第二圆柱槽89、顶出柱43及顶出柱弹簧44;所述固定柱41位于摄像机4的底部;限位块42为两块,对称布置在固定柱41的两侧;一字槽85位于调节杆8的顶部;圆槽86位于一字槽85的底部;第二一字槽87与限位块42大小相同,布置在圆槽86顶端,与限位块42呈90°布置;第一圆柱槽88布置在圆槽86上方,大小与固定柱41相同;第二圆柱槽89位于圆槽86的底部;顶出柱43与第二圆柱槽89为滑动连接;顶出柱弹簧44与顶出柱底面为螺接固定,与第二圆柱槽89底面为螺接固定;安装摄像机4时,将固定柱41与第一圆柱槽88对应,限位块42与一字槽85对应后下压,使固定柱41的底部顶住顶出柱43的顶部,接触到圆槽86底部后,旋转固定柱41,使限位块42与第二一字槽87上下重合;松开固定柱41,使顶出柱43顶住固定柱41的底面,第二一字槽87限制住限位块42,使其不能旋转,完成固定;当需要更换摄像机4时,只需按压固定柱41,反向旋转90°至一字槽85内,向上滑动便可取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模块、识别模块及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包括外壳(6)、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内壳(7)、设于所述内壳上的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按压机构及设于所述调节机构上的摄像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8)、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调节弹簧(84)、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把手(80)、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凹槽(83)、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顶出块(81)、设于所述顶出块上的顶出弹簧(82)及设于所述内壳上的方孔(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模块、识别模块及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包括外壳(6)、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内壳(7)、设于所述内壳上的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按压机构及设于所述调节机构上的摄像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8)、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调节弹簧(84)、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把手(80)、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凹槽(83)、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顶出块(81)、设于所述顶出块上的顶出弹簧(82)及设于所述内壳上的方孔(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按压杆(9)、设于所述按压杆上的按压柱(91)、设于所述按压杆上的滑动柱(92)、设于所述滑动柱上的按压弹簧(93)及设于所述内壳上的第二凹槽(9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构包括摄像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绍富章建栋许锋陈恺沈鎏陆小锋宋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方正安防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