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扩展坞及计算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48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扩展坞及计算机设备。多功能扩展坞包括外壳、电源组件以及转接组件。电源组件和转接组件分别设置于外壳,并且转接组件上开设有数据接口。连接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伸出外壳,第一连接端能够与计算机上兼具数据传输和充电功能的接口连接,第二连接端伸入外壳内,第二连接端与电源组件以及转接组件连接。上述多功能扩展坞以及计算机设备,多功能扩展坞能够兼具笔记本充电以及数据接口扩展的功能,避免了使用功能单一的扩展坞和电源线造成的空间占用较大且杂乱的问题。同时将多功能扩展坞放置在笔记本的下方,既实现了支撑、垫高或者倾斜笔记本的作用,还能进一步节省笔记本使用过程中占用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扩展坞及计算机设备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扩展坞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移动办公的需求越发增加。与之匹配的,笔记本类型的计算机在不断增强计算性能的同时,也不断的朝着轻薄化的方向发展。减小笔记本的整体厚度是有效降低笔记本总量进而提高其便携性的有效手段。但是为了笔记本的设计厚度和制造厚度越来越薄,笔记本的生产厂家也逐渐的减小笔记本自身的数据接口种类及数据接口数量,比如新出厂的笔记本不再具有单独的网线插口以及视频、音频传输用的HDMI、VGA等接口。但用户在一些场合仍然需要通过网线进行联网或者通过数据线进行屏幕投影等,同时笔记本电脑还具有充电的需求,以及使用者需要将笔记本进行一定位置和角度的摆放。一般的扩展坞能够满足笔记本数据传输的功能,但无法同时对笔记进行实时充电及摆位。使用单独的电源、扩展坞以及笔记本支架使得笔记本的使用环境杂乱且占用较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扩展坞功能单一、多种设备同时占用空间大且造成笔记本使用环境杂乱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兼具充电、数据传输以及支架功能的多功能扩展坞以及计算机设备。一种多功能扩展坞,包括:外壳;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转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转接组件上开设有数据接口;连接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一连接端能够与计算机上兼具数据传输和充电功能的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伸入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电源组件以及所述转接组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组件包括PCB板组,所述PCB板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PCB板组上开设有数据接口,所述PCB板组与所述连接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设置于所述外壳表面,所述电源接口通过所述PCB板组与所述连接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接口与计算机的电源线适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储电电芯,所述储电电芯能够储存一定的电量,所述储电电芯通过所述PCB板组与所述连接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储电电芯通过所述连接线向笔记本充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扩展坞还包括切换按钮,所述切换按钮设置于所述外壳表面,所述切换按钮与所述PCB板组电连接,所述切换按钮状态变化时切换所述连接线向笔记本充电或者所述连接线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接口通过所述PCB板组与所述储电电芯电连接,所述电源接口连接电源后能够向所述储电电芯充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具有第一收纳位,所述第一收纳位用于收纳所述连接线;所述第一收纳位为开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收纳孔,所述收纳孔允许所述连接线插入所述外壳内;或者所述第一收纳位为开设于所述外壳外侧的第一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用于容纳所述连接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和支腿,所述电源组件和所述转接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所述支腿活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外侧,所述外壳主体上开设容纳所述支腿的第二收纳槽;所述支腿活动时具有伸出位置和收纳位置,所述支腿活动至伸出位置时伸出所述第二收纳槽,所述支腿垫高所述外壳主体;所述支腿活动至收纳位置时容纳于所述第二收纳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腿包括一对短支腿和一对长支腿,所述外壳主体上分别开设有容纳所述短支腿和所述长支腿的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短支腿和所述长支腿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外侧,所述短支腿和所述长支腿活动时分别具有伸出位置和收纳位置,所述短支腿和所述长支腿活动至对应的伸出位置时分别以不同的高度垫高所述外壳主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类型为USBType-A、USBType-B、USBMicro-B、USBType-C和/或闪电接口;所述数据接口为多种,多种所述数据接口的类型分别为USB接口、Type-C接口、HDMI接口、VGA接口、网络接口、TF卡读卡槽、SD卡读卡槽,每种所述数据接口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笔记本和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扩展坞,所述外壳能够以设定的高度支撑所述笔记本的边缘或中部;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笔记本上兼具数据传输和充电功能的接口可拆卸的插接。上述多功能扩展坞及计算机设备,多功能扩展坞的外壳能够支撑对应笔记本的边缘或者中部,进而将笔记本垫高一定的高度或者同时也使其倾斜一定的角度,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节。同时电源组件和转接组件通过同一根连接线与笔记本连接,进而使得多功能扩展坞兼具接口扩展和笔记本充电的功能。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扩展坞能够兼具笔记本充电以及数据接口扩展的功能,避免了使用功能单一的扩展坞和电源线造成的空间占用较大且杂乱的问题,便于使用者便捷的使用笔记本。同时将多功能扩展坞放置在笔记本的下方,既实现了支撑、垫高或者倾斜笔记本的作用,还能进一步节省笔记本使用过程中占用的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扩展坞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扩展坞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扩展坞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扩展坞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扩展坞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扩展坞右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扩展坞的外壳支撑笔记本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扩展坞的外壳与短支腿支撑笔记本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扩展坞的外壳与长支腿支撑笔记本示意图。其中:10、多功能扩展坞;100、外壳;110、外壳主体;111、外壳套筒;112、左侧盖板;113、右侧盖板;120、短支腿;130、长支腿;200、储电电芯;300、转接组件;310、数据接口;320、PCB板组;400、连接线;410、第一连接端;420、第二连接端;500、切换按钮;600、第一收纳槽;20、笔记本。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扩展坞,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n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n转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转接组件上开设有数据接口;/n连接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一连接端能够与计算机上兼具数据传输和充电功能的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伸入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电源组件以及所述转接组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扩展坞,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
转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转接组件上开设有数据接口;
连接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一连接端能够与计算机上兼具数据传输和充电功能的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伸入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电源组件以及所述转接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组件包括PCB板组,所述PCB板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PCB板组上开设有数据接口,所述PCB板组与所述连接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设置于所述外壳表面,所述电源接口通过所述PCB板组与所述连接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接口与计算机的电源线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储电电芯,所述储电电芯能够储存电量,所述储电电芯通过所述PCB板组与所述连接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储电电芯通过所述连接线向笔记本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扩展坞还包括切换按钮,所述切换按钮设置于所述外壳表面,所述切换按钮与所述PCB板组电连接,所述切换按钮状态变化时切换所述连接线向笔记本充电或者所述连接线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通过所述PCB板组与所述储电电芯电连接,所述电源接口连接电源后能够向所述储电电芯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具有第一收纳位,所述第一收纳位用于收纳所述连接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灿锋袁思远阮旸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