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监测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物纵向迁移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839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测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物纵向迁移的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焊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贯穿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第二轴承的外侧贯穿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轴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监测仪,所述第二轴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监测仪,所述转轴远离第一齿轮的外侧贯穿有第三齿轮,通过转动把手,使得转轴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将第二齿轮带动,使得螺纹杆进行转动,因滑块的一侧焊接有第三固定板,而第三固定板贯穿于第一槽口内,所以使得滑块和第三固定板随着螺纹杆的转动而上升,从而使得支撑板进行上升,使得达到第一监测仪可以进行纵向移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监测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物纵向迁移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田监测
,具体为一种用于监测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物纵向迁移的装置。
技术介绍
农田中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实际利用率较低,导致农田面源污染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土壤中过量的氮素以各种形式进入周围环境。我国的氮肥利用率仅为40%,大量进入大气圈和水循环圈未被作物吸收和利用的农药和化肥,据有关研究所施氮肥,大概10%~15%进入水环境,10%~15%进入大气环境,因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有的监测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物的装置,仅监测单一环节,未系统地进行农田氮素纵向移动的监测,为此,提出一种用于监测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物纵向迁移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监测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物纵向迁移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监测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物纵向迁移的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焊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贯穿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第二轴承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监测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物纵向迁移的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焊接有第二轴承(33),所述第二轴承(33)的内圈贯穿有转轴(2),所述转轴(2)远离第二轴承(33)的外侧贯穿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二轴承(3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监测仪(35),所述第二轴承(3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监测仪(36),所述转轴(2)远离第一齿轮(4)的外侧贯穿有第三齿轮(34),所述第一齿轮(4)和第三齿轮(34)的外圈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5)的内圈贯穿有螺纹杆(13),所述壳体(1)的顶部均焊接有第一固定杆(9),所述第一固定杆(9)的顶部焊接有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监测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物纵向迁移的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焊接有第二轴承(33),所述第二轴承(33)的内圈贯穿有转轴(2),所述转轴(2)远离第二轴承(33)的外侧贯穿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二轴承(3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监测仪(35),所述第二轴承(3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监测仪(36),所述转轴(2)远离第一齿轮(4)的外侧贯穿有第三齿轮(34),所述第一齿轮(4)和第三齿轮(34)的外圈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5)的内圈贯穿有螺纹杆(13),所述壳体(1)的顶部均焊接有第一固定杆(9),所述第一固定杆(9)的顶部焊接有第一固定板(10),所述第一固定板(10)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贴合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的内部贯穿于螺纹杆(13),所述滑块(11)的一侧焊接有支撑板(37),所述支撑板(3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监测仪(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监测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物纵向迁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0)靠近滑块(11)的顶部焊接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二固定杆(12)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槽口(17),所述第一槽口(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固定板(18),所述第三固定板(18)的一侧焊接于滑块(11),所述支撑板(37)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6),所述第一通孔(16)的内部贯穿于螺纹杆(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监测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物纵向迁移的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广文王业耀刘海江于洋问青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