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满勋专利>正文

杯压式自动保温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3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杯压式自动保温瓶,具有外壳、瓶胆、瓶盖;在保温瓶下部设有自动出、停水机构,上部设有自动慢开盖机构。将杯子放在自动出、停水机构中的压板上,保温瓶就会自动流水,当水流满杯子时就会自动停止流水,将杯子取出,自动出、停水机构即自动复位。将自动慢开盖机构中的按键往下压,瓶盖就会自动向上慢打开,将瓶盖往下压、自动慢开盖机构即自动复位。(*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温瓶,特别是一种杯压式自动保温瓶。一般的保温瓶由瓶壳、瓶胆、瓶盖等构成,使用时要用手提瓶把将开水倾倒出来。气压保温瓶由壳体、压盖、瓶胆、气包、出水口等组成,使用时需用手压压盖,使气包内的气体对瓶胆产生压力,将瓶胆内的水压出出水口。这些保温瓶使用既费劲又不方便,特别是老人、儿童不易操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使用方便的杯压式自保温瓶。本专利技术的杯压式自动保温瓶(如附图说明图1、图2、图3所示)具有外壳、瓶胆、瓶盖。外壳分为上壳体14、下壳体7两部份,通过螺纹来连接。瓶胆15装在上壳体14内,瓶胆口端面与上壳体14之间设一密封圈25。下壳体7的上端面将瓶胆15底部压紧固定。瓶胆15底部伸出一个接头,该接头通过弯管13与自动出、仃水机构连接,瓶胆15内的水可通过管接头流出。瓶盖分内盖26与外盖27两部份,内盖16下部周边上设一平行于轴线的气压平衡孔23,以便出水水流平稳,外盖27周边设有一向下伸出带内凹坑的舌状体。外盖27和上壳体14的上部设有自动慢开盖机构。自动出、停水机构有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形式如图1所示,由压板2、杠杆3、连杆6、拉式阀门11、出水口10、销钉1、33、34、35及组合弹簧、调节螺钉40构成。拉式阀门11一端与弯管13连接,另一端与出水口10连接,然后用螺钉8、弓形板9固定在下壳体7上部内端面上,阀芯下部横孔与连杆6一端的圆孔用销钉33铰接;连杆6另一端的圆孔与杠杆3靠近中部的圆孔用销钉34铰接;杠杆3一端与底盖36立板上的横孔用销钉35铰接,另一端则与压板2用销钉1铰接,杠杆3中部的圆筒内径套在组合弹簧的上部,组合弹簧的下部压在与弹簧座37中心螺孔铰接的调节螺钉40上。组合弹簧由内弹簧39、芯轴41、片弹簧43、外弹簧42等组成。外弹簧42上端套在杠杆3中部的盲孔内,下端压套在芯轴41上部,芯轴41中部对称设两凹坑,以固定片弹簧43的两舌状簧片,用螺钉8将片弹簧43两端的圆孔固定在弹簧座37上;内弹簧39上部套在芯轴41的下部,下部则压在与弹簧座37中心螺孔铰接的调节螺40上。使用时,将杯子放在压板2上,由于杯子重量的作用,组合弹簧中只有外弹簧42受压缩,压板2向下移位带动杠杆3、连杆6将拉式阀门11打开,瓶胆15内的水通过管接头、弯管13、拉式阀门11及出水口10流到杯子里。当杯子水满时(杯子的装水量可用调节螺钉40调节控制),组合弹簧再次被压缩,片弹簧43、内弹簧39由于过载而带动芯轴41瞬间向下移位,压板2再次向下移位带动杠杆3、连杆6将拉式阀门11关闭,水流即停止。将杯子取出,压板2、杠杆3、连杆6、组合弹簧、拉式阀门11即自动复位。自动出、停水机构的第二种结构形式如图2所述。它由压板2、摆杆4、拉式阀门11、出水口10、销钉1、33、34及由组合弹簧、调节螺钉40组成。拉式阀门11的连接和固定方法与第一种形式相同,阀芯下部横孔与摆杆4上部的圆孔用销钉33铰接、摆杆4靠近上部的圆孔与下壳体7上部立板横孔用销钉34铰接,摆杆4靠近下部的盲孔套在组合弹簧的上部,摆杆4下端的圆孔与压板2的圆孔用销钉1铰接。组合弹簧的结构同第一种形式,连接方法不同的是外弹簧42上端套在摆杆4靠下部的盲孔内,片弹簧43两端用螺钉8固定在斜弹簧座38上,内弹簧39的下部压在与斜弹簧座38中心螺孔铰接的调节螺钉40上。组合弹簧组装好后,将斜弹簧座38套入底盖36的中心孔内,用螺钉8固定。使用时,将杯子放在压板2上,由于杯子的重量作用,组合弹簧中的外弹簧42被压缩,压板2向下移位带动摆杆4向下转动,将拉式阀门11打开,瓶胆15内的水通过管接头、弯管13、拉式阀门11、出水口10流到杯子里。当杯子水满时(杯子的装水量可由调节螺钉40调节控制),由于杯子及杯里的水的重力作用,组合弹簧再次受压缩,片弹簧43、内弹簧39由于过载而带动芯轴41瞬间向下移位,压板2再次向下移位,带动摆杆4向下转动将拉式阀门11关阀、水流停止。将杯子取出,压板2、摆杆4、拉式阀门11、组合弹簧即自动复位。如将压板2向上转动90°,则可变为杯碰式出、停水机构,当杯子将压板2往里压时,压板2即带动摆杆4向下转动,摆杆4将拉式阀门11打开,瓶胆15内的水通过管接头、弯管13、拉式阀门11、出水口10流到杯子里,将杯子离开压板2,各零件即自动复位,水流停止。自动出、停水机构第三种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它由压板2、摆轮5、旋转阀门12、出水口10、销钉1、34、组合弹簧及调节螺钉40构成。其中旋转阀门12如图A-A所示由阀体、阀芯、带齿轮离合器46、弹簧45、螺母44组成,将阀芯装入体内,然后将带齿轮离合器46、弹簧45套入阀芯后旋上螺母44即成。带齿轮离合器46上带齿轮一端与阀芯动配合,另一端的方孔与阀芯紧配合。旋转阀门12的连接和固定方法与第一、第二种结构形式相同,旋转阀门12上带齿轮离合器46的齿部与摆轮5上部的齿部啮合,摆轮5靠近上部的圆孔与下壳体7上部立板靠近周边的横孔用销钉34铰接,摆轮5靠近下部的盲孔内径套在组合弹簧的上部,摆轮5下端与压板2的圆孔用销钉1铰接,组合弹簧的结构同第一、第二种结构形式,连接方法同第二种结构形式。使用时,将杯子放在压板2上,由于杯子重量的作用,使组合弹簧中的外弹簧42被压缩,压板2向下移位带动摆轮5向下转动,摆轮5上部齿部带动阀芯轴上的带齿轮离合器46及阀芯转动将旋阀门12打开,瓶胆15内的水通过管接头、弯管13、旋转阀门12、出水口10流到杯子里。当杯子水满时(杯子的装水量可由调节螺钉40调节控制),由于杯子及杯里的水的重力作用,使组合弹簧再次受压缩,片弹簧43、内簧39由于过载而带动芯轴41瞬间向下移位,压板2再次向下移位带动摆轮5向下转动,摆轮5上部齿部带动阀芯上的带轮离合器46及阀芯转动将旋转阀门12关闭,水流停止。将杯子取出,压板2、带齿轮离合器46中带齿轮的一端、摆轮5、组合弹簧即自动复位。如将压板2向上转动90°,则可变为杯碰式出、停水机构。当杯子将压板2往里压时,压板2即带动摆轮5向下转动,将旋转阀门12打开,瓶胆15内的水通过管接头、弯管13、旋转阀门12、出水口10流到杯子里,将杯子离开压板2,各零件即自动复位,水流停止。自动慢开盖机构由按键18和装在五面壳体支架16内的压杆19、摆勾20、小弹簧22、销钉17、21组成的组合按钮及装在上壳体14肩部(即图中A部)下侧圆孔的弹簧32、活塞杆30、活塞盖29和液体构成。组合按钮的结构如下用销钉17将摆勾20的圆孔铰接安装在五面壳体支架16下部的圆孔上;小弹簧22一端固定在五面壳体支架16上部正对开口处,另一端紧压套在摆勾20上部的小圆柱体上;用销钉21将压杆19的圆孔铰接安装在五面壳体支架16上部圆孔上,压杆19另一端穿过摆勾20中部的孔与按键18紧接。将组合按钮装在上壳体14肩部对边内侧与轴线平行与顶部相接的方孔(即图中B部)内固定。将弹簧32放入上壳体14肩下侧圆孔内,注入液体,活塞杆30压在弹簧32上,然后将活塞盖29旋紧在上壳体14肩部下侧圆孔上端的螺纹上。使用时将按键18往下压,压杆19即拨动摆勾20离开外盖17向下伸出的舌状体上的内凹坑,在弹簧32及液体阻尼的作用下,活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杯压式自动保温瓶,具有外壳、瓶胆、瓶盖,其特征在于外壳分上壳体14、下壳体7两部分;瓶胆15底部伸出一个管接头,该接头通过弯管13与自动出、仃水机构连接;瓶盖分内盖26和外盖27两部分,内盖26下部周边上设一平行于轴线的气压平衡孔23,外盖27周边设有一向下伸出带内凹坑的舌状体;外盖27和上壳体14的上部设有自动慢开盖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杯压式自动保温瓶,具有外壳、瓶胆、瓶盖,其特征在于外壳分上壳体14、下壳体7两部分;瓶胆15底部伸出一个管接头,该接头通过弯管13与自动出、仃水机构连接;瓶盖分内盖26和外盖27两部分,内盖26下部周边上设一平行于轴线的气压平衡孔23,外盖27周边设有一向下伸出带内凹坑的舌状体;外盖27和上壳体14的上部设有自动慢开盖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压式自动保温瓶,其特征在于自动出、停水机构由压板2、杠杆3、连杆6、拉式阀门11、出水口10、销钉1、33、34、35及组合弹簧、调节螺钉40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压式自动保温瓶,其特征在于自动出、停水机构由压板2、摆杆4、拉式阀门11、出水口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满勋
申请(专利权)人:谢满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