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亮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采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12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采暖设备,包括采暖加热炉、外接电源线、进蓄水口、调节面板、连接管头、送水管、回水管、散热翅片,所述采暖加热炉由外炉壁、隔绝层、电容主控器、加热内胆、内胆内衬、外包加热线圈、循环泵、进水管、单向压感水阀、送水管头、回水管头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了采暖炉的设计,改变传统的煤柴的生热方式,改进为一种利用电磁涡流生热的方式进行供热的采暖炉,改进传统圆筒线圈的电磁涡流方式,独特改进椭圆夹心式的电磁涡流产热方式,具备产热效率高、利用率高的特点,另外采暖炉采用及时补给水源的进蓄水口,避免干烧,防止电器损坏,加热内胆的内部采用陶瓷微晶玻璃的内衬,防止内胆的锈蚀,增长了采暖炉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采暖设备
本技术涉及热水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采暖设备。
技术介绍
采暖炉也叫取暖炉,是采暖锅炉的简称,属于民用生活锅炉的一种,主要是指能满足人们采暖需求的一种常压锅炉,属于民用热水锅炉,燃煤采暖炉经济又实惠,对于没有集中供暖和不具备燃气采暖条件的城乡结合部和广大的农村地区,采暖费用较低的燃煤采暖炉是理想的选择,燃煤采暖炉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污染和安全隐患,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时下流行电加热采暖炉,但是传统电加热采暖炉效率低,也容易发声漏电等情况,为此设计一种新型采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采暖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采暖设备,包括采暖加热炉、外接电源线、进蓄水口、调节面板、连接管头、送水管、回水管、散热翅片,所述外接电源线连接在采暖加热炉的后侧,所述进蓄水口连接在采暖加热炉的顶面右端,所述调节面板设在采暖加热炉的顶面,且调节面板连接采暖加热炉的内部,所述送水管通过连接管头连接在采暖加热炉的左侧顶端,所述回水管通过连接管头连接在采暖加热炉的左侧底端,所述散热翅片连接在送水管和回水管的左端,所述送水管的左端顶侧设置有自动排气阀,所述送水管的右段设置有蒸汽减压阀,所述散热翅片的左侧底端设置有排污口。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采暖加热炉由外炉壁、隔绝层、电容主控器、加热内胆、内胆内衬、外包加热线圈、循环泵、进水管、单向压感水阀、送水管头、回水管头组成,所述隔绝层紧贴在外炉壁的内侧壁,所述电容主控器固定在外炉壁的内顶侧,所述加热内胆设在外炉壁的内部中心,所述内胆内衬紧贴在加热内胆的内侧壁,所述外包加热线圈设有两组,两组外包加热线圈分别设在加热内胆的两侧,所述两组外包加热线圈通过电导线连接在电容主控器的底侧,所述循环泵连接在回水管头的底侧,所述进水管设在加热内胆的右顶侧,且进水管的顶端连接进蓄水口,所述单向压感水阀设在进水管的底端,所述送水管头连接在加热内胆的左顶侧,所述回水管头连接在加热内胆的左底侧。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送水管通过连接管头连接在送水管头的左侧,所述回水管通过连接管头连接在回水管头的左侧,所述调节面板连接在电容主控器的顶侧。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进蓄水口、连接管头、送水管、回水管、散热翅片、外炉壁、进水管、送水管头、回水管头均由铸铁材料制成,所述加热内胆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内胆内衬为陶瓷微晶玻璃,所述隔绝层为多层网状碳化物复合纤维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优化了采暖炉的设计,改变传统的煤柴的生热方式,改进为一种利用电磁涡流生热的方式进行供热的采暖炉,改进传统圆筒线圈的电磁涡流方式,独特改进椭圆夹心式的电磁涡流产热方式,具备产热效率高、利用率高的特点,另外采暖炉采用及时补给水源的进蓄水口,避免干烧,防止电器损坏,加热内胆的内部采用陶瓷微晶玻璃的内衬,防止内胆的锈蚀,可以保障内胆使用效果更好,增长了采暖炉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外观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切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采暖加热炉1、外接电源线2、进蓄水口3、调节面板4、连接管头5、送水管6、回水管7、散热翅片8、自动排气阀9、蒸汽减压阀10、排污口11、外炉壁12、隔绝层13、电容主控器14、加热内胆15、内胆内衬16、外包加热线圈17、循环泵18、进水管19、单向压感水阀20、送水管头21、回水管头22、电导线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一种新型采暖设备,包括采暖加热炉1、外接电源线2、进蓄水口3、调节面板4、连接管头5、送水管6、回水管7、散热翅片8,所述外接电源线2连接在采暖加热炉1的后侧,所述进蓄水口3连接在采暖加热炉1的顶面右端,所述调节面板4设在采暖加热炉1的顶面,且调节面板4连接采暖加热炉1的内部,所述送水管6通过连接管头5连接在采暖加热炉1的左侧顶端,所述回水管7通过连接管头5连接在采暖加热炉1的左侧底端,所述散热翅片8连接在送水管6和回水管7的左端,所述送水管6的左端顶侧设置有自动排气阀9,所述送水管6的右段设置有蒸汽减压阀10,所述散热翅片8的左侧底端设置有排污口11。所述采暖加热炉1由外炉壁12、隔绝层13、电容主控器14、加热内胆15、内胆内衬16、外包加热线圈17、循环泵18、进水管19、单向压感水阀20、送水管头21、回水管头22组成,所述隔绝层13紧贴在外炉壁12的内侧壁,所述电容主控器14固定在外炉壁12的内顶侧,所述加热内胆15设在外炉壁12的内部中心,所述内胆内衬16紧贴在加热内胆15的内侧壁,所述外包加热线圈17设有两组,两组外包加热线圈17分别设在加热内胆15的两侧,所述两组外包加热线圈17通过电导线23连接在电容主控器14的底侧,所述循环泵18连接在回水管头22的底侧,所述进水管19设在加热内胆15的右顶侧,且进水管19的顶端连接进蓄水口3,所述单向压感水阀20设在进水管的底端,所述送水管头21连接在加热内胆15的左顶侧,所述回水管头22连接在加热内胆15的左底侧。所述送水管6通过连接管头5连接在送水管头21的左侧,所述回水管7通过连接管头5连接在回水管头22的左侧,所述调节面板4连接在电容主控器14的顶侧。所述进蓄水口3、连接管头5、送水管6、回水管7、散热翅片8、外炉壁12、进水管19、送水管头21、回水管头22均由铸铁材料制成,所述加热内胆15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内胆内衬16为陶瓷微晶玻璃,所述隔绝层13为多层网状碳化物复合纤维材料。本技术工作原理:设备的使用方式简单,具体分为安装和使用两个步骤,一为安装过程,安装时首先需要将设备的采暖加热炉进行安装固定,然后再将设备的散热翅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散热翅片可以多组串联也可以单组使用,并使用送水管和回水管进行连接散热翅片和采暖加热炉,完成之后将电源连接线进行连接电源,二为使用过程,首先需要进行设备预运行,设备的循环泵运转,在此过程中,外包加热线圈未通电,使得循环泵转动,向进蓄水口浇灌水源,在循环泵的作用下使得加热内胆和散热翅片内部充满水,一直加水直至水位不下降,并保持进蓄水口内半数的水源,防止采暖加热炉干烧,运作外包加热线圈,使得外包加热线圈进行通电,因为电磁感应,使得加热内胆进行加热,从而加热加热内胆内部的水源,进行循环,内胆内衬的作用是放置加热内胆锈蚀造成效率低下或者故障,隔绝层的作用就是让所产生的电磁避免溢出,对外界造成影响。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技术的教导,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暖加热炉(1)、外接电源线(2)、进蓄水口(3)、调节面板(4)、连接管头(5)、送水管(6)、回水管(7)、散热翅片(8),所述外接电源线(2)连接在采暖加热炉(1)的后侧,所述进蓄水口(3)连接在采暖加热炉(1)的顶面右端,所述调节面板(4)设在采暖加热炉(1)的顶面,且调节面板(4)连接采暖加热炉(1)的内部,所述送水管(6)通过连接管头(5)连接在采暖加热炉(1)的左侧顶端,所述回水管(7)通过连接管头(5)连接在采暖加热炉(1)的左侧底端,所述散热翅片(8)连接在送水管(6)和回水管(7)的左端,所述送水管(6)的左端顶侧设置有自动排气阀(9),所述送水管(6)的右段设置有蒸汽减压阀(10),所述散热翅片(8)的左侧底端设置有排污口(11),所述采暖加热炉(1)由外炉壁(12)、隔绝层(13)、电容主控器(14)、加热内胆(15)、内胆内衬(16)、外包加热线圈(17)、循环泵(18)、进水管(19)、单向压感水阀(20)、送水管头(21)、回水管头(22)组成,所述隔绝层(13)紧贴在外炉壁(12)的内侧壁,所述电容主控器(14)固定在外炉壁(12)的内顶侧,所述加热内胆(15)设在外炉壁(12)的内部中心,所述内胆内衬(16)紧贴在加热内胆(15)的内侧壁,所述外包加热线圈(17)设有两组,两组外包加热线圈(17)分别设在加热内胆(15)的两侧,所述两组外包加热线圈(17)通过电导线(23)连接在电容主控器(14)的底侧,所述循环泵(18)连接在回水管头(22)的底侧,所述进水管(19)设在加热内胆(15)的右顶侧,且进水管(19)的顶端连接进蓄水口(3),所述单向压感水阀(20)设在进水管的底端,所述送水管头(21)连接在加热内胆(15)的左顶侧,所述回水管头(22)连接在加热内胆(15)的左底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暖加热炉(1)、外接电源线(2)、进蓄水口(3)、调节面板(4)、连接管头(5)、送水管(6)、回水管(7)、散热翅片(8),所述外接电源线(2)连接在采暖加热炉(1)的后侧,所述进蓄水口(3)连接在采暖加热炉(1)的顶面右端,所述调节面板(4)设在采暖加热炉(1)的顶面,且调节面板(4)连接采暖加热炉(1)的内部,所述送水管(6)通过连接管头(5)连接在采暖加热炉(1)的左侧顶端,所述回水管(7)通过连接管头(5)连接在采暖加热炉(1)的左侧底端,所述散热翅片(8)连接在送水管(6)和回水管(7)的左端,所述送水管(6)的左端顶侧设置有自动排气阀(9),所述送水管(6)的右段设置有蒸汽减压阀(10),所述散热翅片(8)的左侧底端设置有排污口(11),所述采暖加热炉(1)由外炉壁(12)、隔绝层(13)、电容主控器(14)、加热内胆(15)、内胆内衬(16)、外包加热线圈(17)、循环泵(18)、进水管(19)、单向压感水阀(20)、送水管头(21)、回水管头(22)组成,所述隔绝层(13)紧贴在外炉壁(12)的内侧壁,所述电容主控器(14)固定在外炉壁(12)的内顶侧,所述加热内胆(15)设在外炉壁(12)的内部中心,所述内胆内衬(16)紧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亮陆德兰
申请(专利权)人:汪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