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步行街逃生门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80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步行街逃生门窗,门框之间左右相连,每个门框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门扇,门扇均通过若干个合页与门框侧面相连,每个门扇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支座,门框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横梁,横梁表面均设置有转动座,抱箍与横梁表面的转动座相连,电缸表面开设有凹槽,抱箍与电缸表面的凹槽相连,电缸的活塞端与支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门扇的上端和下端均连接有一个电缸,双电缸推拉门扇,推拉力大大提高,保证能够顺利推开,保证安全性,门框的外框内侧开设有密封槽,门扇与外框的密封槽相配合并与密封条相接,大大提高了密封性,采用多道门框,和逃生外墙维护相配合,位于室内,美观性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步行街逃生门窗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逃生门窗技术,具体为一种步行街逃生门窗。
技术介绍
大型建筑物如购物中心等在内部普遍设置步行街。步行街的人流设计容量较大,为安全考虑,需要在周边设置逃生门窗。现有技术中,逃生门窗安全性较差,需要人工开门,效率较低,并且密封性较差,目前,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步行街逃生门窗,门扇的上端和下端均连接有一个电缸,双电缸推拉门扇,推拉力大大提高,保证能够顺利推开,保证安全性;门框的外框内侧开设有密封槽,门扇与外框的密封槽相配合并与密封条相接,大大提高了密封性;采用多道门框,和逃生外墙维护相配合,位于室内,美观性得到保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步行街逃生门窗,包括门窗主体及电动机构;所述门窗主体包括门框及门扇,所述门框有若干个,所述门框之间左右相连,每个所述门框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门扇,所述门扇均通过若干个合页与门框侧面相连,每个所述门扇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支座,所述门框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表面均设置有转动座;所述电动机构包括电缸及抱箍,所述抱箍与横梁表面的转动座相连,所述电缸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抱箍与电缸表面的凹槽相连,所述电缸的活塞端与支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门框包括外框、内框及侧板,所述外框两侧通过两个侧板与内框两侧相连,所述外框顶端通过若干个连接板与内框顶端相连,所述外框底端通过若干个连接板与内框底端相连,所述连接板还与横梁相连,所述外框的内侧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条,当门扇关闭时所述门扇的边沿设置于外框的密封槽内并与密封条相接。优选的,每个所述门扇侧面的合页至少有四个,每个所述门扇侧面所设置的合页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合页的高度一致,保证各个门扇的合页高度一致,从而保证门扇不会脱落或下沉。优选的,所述门扇内部设置有中空钢化玻璃,所述中空钢化玻璃的内腔中填充有氩气,降低中空钢化玻璃的传热系数。优选的,所述抱箍包括抱箍主体、紧固耳板及转盘,所述抱箍主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耳板,所述抱箍主体的顶端通过连杆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与转动座相配合,实现抱箍的自转,以配合电缸角度的变化。优选的,所述转动座包括左座体和右座体,所述左座体及右座体均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左座体及右座体外侧均设置有法兰板,所述左座体及右座体通过法兰板与横梁下表面相连,所述左座体及右座体内部均开设有半圆形腔,当左座体和左座体相互配合时,左座体及右座体内部的半圆形腔组成一个整圆形腔,所述转盘设置于由左座体的半圆形腔和右座体的半圆形腔组成的整圆形腔内,该结构的转动座实现和抱箍相配合,以保证抱箍的转动,并且便于抱箍的拆卸及更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门扇的上端和下端均连接有一个电缸,双电缸推拉门扇,推拉力大大提高,在发生安全事件时,可以由电信号控制即时开启,保证安全性。(2)门框的外框内侧开设有密封槽,门扇与外框的密封槽相配合并与密封条相接,大大提高了密封性。(3)采用多道门框,和逃生外墙维护相配合,位于室内,美观性得到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门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门框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转动座和抱箍结构及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门框1、门扇2、合页3、支座4、横梁5、转动座6、电缸7、抱箍8、中空钢化玻璃9、外框101、内框102、侧板103、连接板104、密封槽105、左座体601、右座体602、抱箍主体801、紧固耳板802、转盘803、连杆80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两侧”、“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步行街逃生门窗,包括门窗主体及电动机构;门窗主体包括门框1及门扇2,门框1有若干个,门框1之间左右相连,每个门框1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门扇2,门扇2内部设置有中空钢化玻璃9,中空钢化玻璃9的内腔中填充有氩气,门扇2均通过若干个合页3与门框1侧面相连,每个门扇2侧面的合页3至少有四个,每个门扇2侧面所设置的合页3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合页3的高度一致,每个门扇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支座4,门框1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横梁5,横梁5表面均设置有转动座6;电动机构包括电缸7及抱箍8,抱箍8与横梁5表面的转动座6相连,电缸7表面开设有凹槽,抱箍8与电缸7表面的凹槽相连,电缸7的活塞端与支座4通过转轴活动连接。门框1包括外框101、内框102及侧板103,外框101两侧通过两个侧板103与内框102两侧相连,外框101顶端通过若干个连接板104与内框102顶端相连,外框101底端通过若干个连接板104与内框102底端相连,连接板104还与横梁5相连,外框101的内侧开设有密封槽105,密封槽105内设置有密封条,当门扇2关闭时门扇2的边沿设置于外框101的密封槽105内并与密封条相接。抱箍8包括抱箍主体801、紧固耳板802及转盘803,抱箍主体801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耳板802,抱箍主体801的顶端通过连杆804设置有转盘803,转盘803与转动座6相配合;转动座6包括左座体601和右座体602,左座体601及右座体602均为半圆形结构,左座体601及右座体602外侧均设置有法兰板,左座体601及右座体602通过法兰板与横梁5下表面相连,左座体601及右座体602内部均开设有半圆形腔,当左座体601和左座体601相互配合时,左座体601及右座体602内部的半圆形腔组成一个整圆形腔,转盘803设置于由左座体601的半圆形腔和右座体602的半圆形腔组成的整圆形腔内。安装方法及使用原理:首先将外框101、内框102及侧板103相互焊接,组成门框1,随后将多个门框1左右连接,并在上端焊接横梁5,横梁5跨接于所有的门框1顶端及底端,随后在顶端的横梁5上表面焊接若干个连接板104,并将连接板104两端分别与外框101和内框102焊接,再在底端的横梁5下表面焊接若干个连接板104,并将连接板104两端分别与外框101和内框102焊接,完成门框1的组装,接着将门框1安装在既定位置,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步行街逃生门窗,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窗主体及电动机构;/n所述门窗主体包括门框(1)及门扇(2),所述门框(1)有若干个,所述门框(1)之间左右相连,每个所述门框(1)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门扇(2),所述门扇(2)均通过若干个合页(3)与门框(1)侧面相连,每个所述门扇(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支座(4),所述门框(1)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横梁(5),所述横梁(5)表面均设置有转动座(6);/n所述电动机构包括电缸(7)及抱箍(8),所述抱箍(8)与横梁(5)表面的转动座(6)相连,所述电缸(7)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抱箍(8)与电缸(7)表面的凹槽相连,所述电缸(7)的活塞端与支座(4)通过转轴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步行街逃生门窗,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窗主体及电动机构;
所述门窗主体包括门框(1)及门扇(2),所述门框(1)有若干个,所述门框(1)之间左右相连,每个所述门框(1)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门扇(2),所述门扇(2)均通过若干个合页(3)与门框(1)侧面相连,每个所述门扇(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支座(4),所述门框(1)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横梁(5),所述横梁(5)表面均设置有转动座(6);
所述电动机构包括电缸(7)及抱箍(8),所述抱箍(8)与横梁(5)表面的转动座(6)相连,所述电缸(7)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抱箍(8)与电缸(7)表面的凹槽相连,所述电缸(7)的活塞端与支座(4)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步行街逃生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包括外框(101)、内框(102)及侧板(103),所述外框(101)两侧通过两个侧板(103)与内框(102)两侧相连,所述外框(101)顶端通过若干个连接板(104)与内框(102)顶端相连,所述外框(101)底端通过若干个连接板(104)与内框(102)底端相连,所述连接板(104)还与横梁(5)相连,所述外框(101)的内侧开设有密封槽(105),所述密封槽(105)内设置有密封条,当门扇(2)关闭时所述门扇(2)的边沿设置于外框(101)的密封槽(105)内并与密封条相接。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炯韩世昌曹超操斯振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红星美凯龙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