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开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795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开窗结构,窗框的外侧表面通过螺栓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缓冲条和第一橡胶条,活动窗的外侧通过螺栓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互配合一端设置有第二缓冲条和第二橡胶条,第二橡胶条与第一橡胶条相互配合,开窗机构包括套筒、伸缩杆及电机,电机安装于套筒内部并位于盖板一端,电机与螺杆相连,伸缩杆端部设置有螺纹环,螺纹环与螺杆相互配合,套筒远离伸缩杆一端与第一支座铰接,伸缩杆远离套筒一端与第二支座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稳定性大大提高,噪音大大降低,静音性较好,便于组装和拆卸,密封性大大提高,在闭合时,由于缓冲作用,也不会发生任何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开窗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窗户结构,具体为一种电动开窗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动开窗结构稳定性差,开关窗过程中噪音大,并且结构复杂,不利于组装,并且活动窗和窗框之间的密封性较差,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开窗结构,采用电机、套筒、伸缩杆、螺杆及螺纹环相配合,实现伸缩杆的伸缩,从而实现开关窗的开闭,该结构稳定性大大提高,电机安装在套筒内部,并通过盖板固定,整体运行时,几乎没有噪音,静音性较好,开窗机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拆卸,窗框和开关窗之间采用第一橡胶条和第二橡胶条相互配合,密封性大大提高,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条和第二缓冲条,在闭合时,由于缓冲作用,也不会发生任何噪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开窗结构,包括窗体及开窗机构;所述窗体包括窗框和活动窗,所述窗框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座,所述活动窗底端与窗框的下端铰接,所述窗框的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窗体及开窗机构;/n所述窗体包括窗框(1)和活动窗(2),所述窗框(1)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座(3),所述活动窗(2)底端与窗框(1)的下端铰接,所述窗框(1)的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支座(4),所述第二支座(4)的位置与第一支座(3)一一对应,所述窗框(1)的外侧表面通过螺栓设置有第一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缓冲条(6)和第一橡胶条(7),所述活动窗(2)的外侧通过螺栓设置有第二支架(8),所述第二支架(8)与第一支架(5)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支架(8)与第一支架(5)相互配合一端设置有第二缓冲条(9)和第二橡胶条(10),所述第二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窗体及开窗机构;
所述窗体包括窗框(1)和活动窗(2),所述窗框(1)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座(3),所述活动窗(2)底端与窗框(1)的下端铰接,所述窗框(1)的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支座(4),所述第二支座(4)的位置与第一支座(3)一一对应,所述窗框(1)的外侧表面通过螺栓设置有第一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缓冲条(6)和第一橡胶条(7),所述活动窗(2)的外侧通过螺栓设置有第二支架(8),所述第二支架(8)与第一支架(5)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支架(8)与第一支架(5)相互配合一端设置有第二缓冲条(9)和第二橡胶条(10),所述第二橡胶条(10)与第一橡胶条(7)相互配合,所述第一缓冲条(6)与第二支架(8)相互配合,所述第二缓冲条(9)与第一支架(5)相互配合;
所述开窗机构包括套筒(11)、伸缩杆(12)及电机(13),所述套筒(11)一端设置有盖板(14),所述套筒(11)另一端设置有环盖(15),所述电机(13)安装于套筒(11)内部并位于盖板(14)一端,所述电机(13)与螺杆(16)相连,所述螺杆(16)设置于套筒(11)内,所述伸缩杆(12)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伸缩杆(12)端部设置有螺纹环(17),所述伸缩杆(12)及螺纹环(17)均设置于套筒(11)内,所述螺纹环(17)与螺杆(16)相互配合,所述螺杆(16)设置于伸缩杆(12)内部,所述套筒(11)远离伸缩杆(12)一端与第一支座(3)铰接,所述伸缩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炯季佳顾佳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红星美凯龙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