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77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结构,包括有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在所述第一锁体靠近第二锁体的壁面上设有安装槽,在所述第二锁体靠近第一锁体的壁面上设有锁定槽,在所述锁定槽内的第二锁体上设有环槽,在所述第一锁体内设有锁止轴,在所述锁止轴上设有椭圆形锁定板,所述椭圆形锁定板的长轴小于锁定槽的高度,所述椭圆形锁定板的短轴小于锁定槽的宽度,所述环槽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椭圆形锁定板的长轴,在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能带动锁止轴在锁定槽与安装槽内来回移动的移动组件,在所述移动组件上设有旋转组件,所述锁止轴安装在旋转组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门锁结构
本技术涉及门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门锁的锁合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门分为单开和双开,双开门锁将两个锁体分别安装在两扇门上,因此在两扇门都可以转动的情况下,现有的门锁无法将两扇门进行锁合,因此现有的双开门需要任意一扇门上安装有固定锁销,将固定锁销插入墙壁或地面对一扇门进行固定才能进行锁合,往往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忘记对其中一扇门固定时,只需轻轻一推即可将两扇门推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在不使用固定锁销也能将两扇门进行锁死的门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门锁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门锁结构,包括有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在所述第一锁体靠近第二锁体的壁面上设有安装槽,在所述第二锁体靠近第一锁体的壁面上设有锁定槽,在所述锁定槽内的第二锁体上设有环槽,在所述第一锁体内设有锁止轴,在所述锁止轴上设有椭圆形锁定板,所述椭圆形锁定板的长轴小于锁定槽的高度,所述椭圆形锁定板的短轴小于锁定槽的宽度,所述环槽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椭圆形锁定板的长轴,在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能带动锁止轴在锁定槽与安装槽内来回移动的移动组件,在所述移动组件上设有旋转组件,所述锁止轴安装在旋转组件上。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有移动块,在所述移动块上设有轴孔,所述锁止轴插接在轴孔内,在所述轴孔内设有环形凹槽,在所述锁止轴上设有防脱环,所述防脱环插接在环形凹槽,在所述安装槽内壁上设有导轨,在所述导轨内插接有移动板,在所述移动块上设有导向杆,在所述移动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插接在导向孔内,在所述导向杆后端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移动板位于限位块与移动块之间,在所述移动块与移动板之间、移动板与限位块之间分别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导向杆,在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能带动移动板沿导轨移动的移动装置,所述旋转组件安装在移动块上。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壁上的第一电机,在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一齿轮上方的安装槽内壁上活动插接有第一丝杆,在所述第一丝杆上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互相啮合,在所述移动板上设有固定套管,在所述固定套管内固定连接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第一丝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壁上的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驱动轴与移动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设置在锁止轴上的第三齿轮,在所述移动块上安装有第二电机,在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互相啮合。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锁体上还设有指纹识别模块。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锁体上还设有瞳孔识别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移动组件带动锁止轴插接在锁定槽内,再通过转动组件带动锁止轴旋转,使椭圆形锁定板旋入环槽内,即可将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进行锁死,即使两扇门均可活动也无法推开,与现有技术相比,锁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稳定性更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智能门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智能门锁结构的第一角度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智能门锁结构的第二角度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智能门锁结构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图1至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智能门锁结构,包括有第一锁体1和第二锁体2,在所述第一锁体1靠近第二锁体2的壁面上设有安装槽10,在所述第二锁体2靠近第一锁体1的壁面上设有锁定槽,在所述锁定槽内的第二锁体2上设有环槽22,在所述第一锁体1内设有锁止轴41,在所述锁止轴41上设有椭圆形锁定板42,所述椭圆形锁定板42的长轴小于锁定槽的高度,所述椭圆形锁定板42的短轴小于锁定槽的宽度,所述环槽2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椭圆形锁定板42的长轴,在所述安装槽10内设有能带动锁止轴41在锁定槽与安装槽10内来回移动的移动组件7,在所述移动组件7上设有旋转组件6,所述锁止轴41安装在旋转组件6上,通过移动组件带动锁止轴插接在锁定槽内,再通过转动组件带动锁止轴旋转,使椭圆形锁定板旋入环槽内,即可将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进行锁死,即使两扇门均可活动也无法推开,与现有技术相比,锁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稳定性更好。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有移动块51,在所述移动块51上设有轴孔,所述锁止轴41插接在轴孔内,在所述轴孔内设有环形凹槽,在所述锁止轴41上设有防脱环,所述防脱环插接在环形凹槽,在所述安装槽10内壁上设有导轨75,在所述导轨75内插接有移动板77,在所述移动块51上设有导向杆79,在所述移动板77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79插接在导向孔内,在所述导向杆79后端上设有限位块80,所述移动板77位于限位块80与移动块51之间,在所述移动块51与移动板77之间、移动板77与限位块80之间分别设有弹簧78,弹簧78启动缓冲的作用,所述弹簧78套设在导向杆79,在所述安装槽10内设有能带动移动板77沿导轨75移动的移动装置,所述旋转组件6安装在移动块51上,通过移动装置带动移动块移动,锁止轴插接在移动块上,即可跟随移动块移动同时能相对移动块旋转,结构简单,符合使用需求。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槽10内壁上的第一电机71,在所述第一电机71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72,在所述第一齿轮72上方的安装槽10内壁上活动插接有第一丝杆74,在所述第一丝杆74上安装有第二齿轮73,所述第二齿轮73与第一齿轮72互相啮合,在所述移动板77上设有固定套管76,在所述固定套管76内固定连接有丝杆螺母70,所述丝杆螺母70与第一丝杆74连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丝杆转动驱使丝杆螺母沿着第一丝杆移动,即可带动移动板移动,结构简单,移动方便,符合使用需求。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槽10内壁上的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驱动轴与移动板77固定连接,通过推杆电机驱动,结构简单,启动方便,符合使用需求。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旋转组件6包括设置在锁止轴41上的第三齿轮61,在所述移动块51上安装有第二电机62,在所述第二电机62的电机轴上设有第四齿轮63,所述第三齿轮61与第四齿轮63互相啮合,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驱使第三齿轮转动,带动锁止轴转动,即可驱使椭圆形锁定板旋入环槽内,即可将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进行锁死,即使两扇门均可活动也无法推开,与现有技术相比,锁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稳定性更好。如图1和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锁体1上还设有指纹识别模块12、瞳孔识别模块11和控制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12和瞳孔识别模块11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移动组件7和旋转组件6连接,在所述第一锁体1内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指纹识别模块12、瞳孔识别模块11、控制模块、移动组件7和旋转组件6连接供电。以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门锁结构,包括有第一锁体(1)和第二锁体(2),在所述第一锁体(1)靠近第二锁体(2)的壁面上设有安装槽(10),在所述第二锁体(2)靠近第一锁体(1)的壁面上设有锁定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定槽内的第二锁体(2)上设有环槽(22),在所述第一锁体(1)内设有锁止轴(41),在所述锁止轴(41)上设有椭圆形锁定板(42),所述椭圆形锁定板(42)的长轴小于锁定槽的高度,所述椭圆形锁定板(42)的短轴小于锁定槽的宽度,所述环槽(2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椭圆形锁定板(42)的长轴,在所述安装槽(10)内设有能带动锁止轴(41)在锁定槽与安装槽(10)内来回移动的移动组件(7),在所述移动组件(7)上设有旋转组件(6),所述锁止轴(41)安装在旋转组件(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锁结构,包括有第一锁体(1)和第二锁体(2),在所述第一锁体(1)靠近第二锁体(2)的壁面上设有安装槽(10),在所述第二锁体(2)靠近第一锁体(1)的壁面上设有锁定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定槽内的第二锁体(2)上设有环槽(22),在所述第一锁体(1)内设有锁止轴(41),在所述锁止轴(41)上设有椭圆形锁定板(42),所述椭圆形锁定板(42)的长轴小于锁定槽的高度,所述椭圆形锁定板(42)的短轴小于锁定槽的宽度,所述环槽(2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椭圆形锁定板(42)的长轴,在所述安装槽(10)内设有能带动锁止轴(41)在锁定槽与安装槽(10)内来回移动的移动组件(7),在所述移动组件(7)上设有旋转组件(6),所述锁止轴(41)安装在旋转组件(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块(51),在所述移动块(51)上设有轴孔,所述锁止轴(41)插接在轴孔内,在所述轴孔的内壁设有环形凹槽,在所述锁止轴(41)上设有防脱环,所述防脱环插接在环形凹槽,在所述安装槽(10)内壁上设有导轨(75),在所述导轨(75)内插接有移动板(77),在所述移动块(51)上设有导向杆(79),在所述移动板(77)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79)插接在导向孔内,在所述导向杆(79)后端上设有限位块(80),所述移动板(77)位于限位块(80)与移动块(51)之间,在所述移动块(51)与移动板(77)之间、移动板(77)与限位块(80)之间分别设有弹簧(78),所述弹簧(78)套设在导向杆(79),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林嘉文黄德皇何小敏黄继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