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锥形钢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62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回收锥形钢管桩,涉及钢管桩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呈上大下小的锥形,所述管体顶端设有起吊孔,所述起吊孔下方设有起拔孔,所述起拔孔沿管体顶端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管体下端同轴设有锥形的桩头,所述管体外壁上设有一圈塑料布,所述塑料布与管体外壁之间设有一层黄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拔出、有利于二次利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锥形钢管桩
本技术涉及钢管桩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回收锥形钢管桩。
技术介绍
现阶段基坑支护工程中大多采用刚性支护形式,其中桩锚支护体系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具有安全性能高、经济合理、施工速度快等优势;然而在基坑肥槽回填后,护坡桩失去作用,造成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损失。现有如授权公告号CN107012859A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碳钢螺旋桩,包括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下端具有斜坡型尖角,沿所述导向管的轴线依次设有至少两个旋翼,所述旋翼与所述导向管之间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所述导向管为直型导向管;所述碳钢螺旋桩还包括至少一个直型延长管,所述直型延长管的下端设有直型连接套,所述直型连接套的下端具有承口,所述直型延长管的上端具有插口。上述方案中的螺旋桩由于螺旋状的旋翼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了良好的抗拔能力,但在基坑支护或边坡临时加固等只需短时间使用护坡桩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资源浪费,需要在使用后对护坡桩进行回收,而上述钢螺旋桩由于拔出困难,不利于回收再利用,很容易导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收锥形钢管桩,其具有方便拔出、有利于二次利用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回收锥形钢管桩,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呈上大下小的锥形,所述管体顶端设有起吊孔,所述起吊孔下方设有起拔孔,所述起拔孔沿管体顶端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管体下端同轴设有锥形的桩头,所述管体外壁上设有一圈塑料布,所述塑料布与管体外壁之间设有一层黄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上述钢管桩作为基坑支护时,先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成孔完成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然后将外壁带有黄油和塑料布的管体下放至孔内,随钢管桩下放,已经灌注的混凝土被挤压,充满孔与管体外壁间的空隙,随后开挖基坑,完成后回收钢管桩,将提升杠插入管体顶端的起拔孔内,再借助起拔装置将钢管桩拔出。管体呈上大下小的锥形,在起拔时,随着管体上升,管体受到的来自土层的挤压力会越来越小,从而使得管体在起拔时方便顺畅,而黄油起到了润滑作用,降低了拔桩时管体受到的摩擦力,使得起拔过程更加顺畅,具有方便拔出、便于二次利用的优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顶部焊接有格构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构板对钢管桩起支撑作用,防止钢管桩在起拔过程中发生变形,保证回收后的钢管桩可以多次循环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格构板包括两个呈T字型的底架和固定连接在底架上的支板,两个所述底架关于管体沿轴线的截面对称设置,所述支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两块所述支板平行设置,所述支板的顶端位于起吊孔下方,所述起拔孔贯穿两块支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字型的支架使得格构板对管体有多个支撑点,进一步强化格构板对管体的支撑作用,减小管体变形的可能。同时,提升杠在插入起拔孔时会贯穿支板,增加了提升杠与钢管桩的接触点,从而增加了起拔装置的施力点,使得钢管桩更容易被起拔装置拔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块所述支板相背离的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稳固杆,所述稳固杆沿管体径向设置,所述稳固杆远离支板一端与管体内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固杆也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对钢管桩的支撑作用,减小管体变形的可能,起到了保持钢管形状稳定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块所述支板上的稳固杆设有两根,且分别位于起拔孔的上方和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根稳固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稳固杆对管体的支撑作用,起到了保持钢管形状稳定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固杆的两端均设有加强筋,靠近支板的加强筋远离稳固杆的端部与支板固定连接,靠近管体的加强筋远离稳固杆的端部与管体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在提高了稳固杆与支板连接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稳固杆与管体内壁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内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块钢板,所述钢板周缘与管体内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钢板提高管体的结构强度,避免管体在起拔过程中发生变形,钢板在管体内均匀排布,使得钢板对管体各部分都能起到强化作用,进一步提高管体的结构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管体呈上大下小的锥形,在起拔时,随着管体上升,管体受到的挤压力会越来越小,从而使得管体在起拔时方便顺畅,黄油起到了润滑作用,降低了拔桩时管体受到的摩擦力,具有方便拔出、便于二次利用的优点;2.增设格构板对钢管桩起支撑作用,防止钢管桩在起拔过程中发生变形,保证回收后的钢管桩可以多次循环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可回收锥形钢管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可回收锥形钢管桩的剖视图;图3是格构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11、起吊孔;12、起拔孔;13、格构板;131、底架;132、支板;133、稳固杆;134、加强筋;14、钢板;2、桩头;3、塑料布;4、黄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可回收锥形钢管桩,包括管体1,管体1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管体1下端一体成型有锥形的桩头2,且桩头2与管体1同轴设置。管体1顶端开设有四个起吊孔11,起吊孔11两两一组分别位于管体1两侧。管体1顶端还开设有一字型的起拔孔12,起拔孔12沿管体1顶端的直径方向设置。参照图2,管体1外壁上设有一圈塑料布3,塑料布3与管体1外壁之间设有一层黄油4。黄油4对管体1起到了润滑作用,降低了拔桩时管体1与土体间的摩擦力,使得起拔过程更加顺畅。参照图2和图3,管体1顶端设有格构板13,格构板13包括两个呈T字型的底架131,两个底架131关于管体1沿轴线的截面对称设置,底架131与管体1内壁固定连接,每一底架131上固定连接有一块支板132,支板132沿竖直方向设置,两块支板132互相平行,支板132的顶端位于起吊孔11的下方,起拔孔12贯穿两块支板132。两块支板132相背离的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两根稳固杆133,稳固杆133沿管体1径向设置,两根稳固杆133分别位于起拔孔12的上方和下方,稳固杆133远离支板132一端与管体1内壁固定连接。每一稳固杆133的两端均设有加强筋134,靠近支板132的加强筋134远离稳固杆133的端部与支板132固定连接,靠近管体1的加强筋134远离稳固杆133的端部与管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格构板13对钢管桩起支撑作用,防止钢管桩在起拔过程中发生变形,保证回收后的钢管桩可以多次循环使用。参照图2,管体1内沿长度方向设有多块钢板14,多块钢板14沿管体1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排布,钢板14周缘与管体1内壁固定连接。增设钢板14提高管体1的结构强度,避免管体1在起拔过程中发生变形,钢板14在管体1内均匀排布,使得钢板14对管体1各部分都能起到强化作用,进一步提高管体1的结构强度。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回收锥形钢管桩,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呈上大下小的锥形,所述管体(1)顶端设有起吊孔(11),所述起吊孔(11)下方设有起拔孔(12),所述起拔孔(12)沿管体(1)顶端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管体(1)下端同轴设有锥形的桩头(2),所述管体(1)外壁上设有一圈塑料布(3),所述塑料布(3)与管体(1)外壁之间设有一层黄油(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锥形钢管桩,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呈上大下小的锥形,所述管体(1)顶端设有起吊孔(11),所述起吊孔(11)下方设有起拔孔(12),所述起拔孔(12)沿管体(1)顶端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管体(1)下端同轴设有锥形的桩头(2),所述管体(1)外壁上设有一圈塑料布(3),所述塑料布(3)与管体(1)外壁之间设有一层黄油(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锥形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顶部焊接有格构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回收锥形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板(13)包括两个呈T字型的底架(131)和固定连接在底架(131)上的支板(132),两个所述底架(131)关于管体(1)沿轴线的截面对称设置,所述支板(132)沿竖直方向设置,两块所述支板(132)平行设置,所述支板(132)的顶端位于起吊孔(11)下方,所述起拔孔(12)贯穿两块支板(1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惠元许兆成华艳陈志祥祝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嘉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