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62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自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砂石垫层、固化层以及原位土层,固化层以及原位土层中插接有呈圆柱状的排水体,排水体侧壁可拆卸地设置有两块弧形板,两块弧形板的内壁均与排水体的外壁贴合,两块弧形板沿排水体的径向排列,两块弧形板上均连接有多个抗拔件,抗拔件的纵切面呈直角三角块状,抗拔件的底面与弧形板的顶面贴合,抗拔件的斜面朝向排水体的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能够提高排水体的抗拔效果,增强排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
本技术涉及软土地基处理
,尤其是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用地需求急剧增加,建设和用地需求与土地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为解决矛盾,目前在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围海造地工程,今后此类工程和人工岛工程还将层出不穷。由于环保和传统的开山填海等方式限制及造价的增加,优良填料资源的获取日益困难,因此造地工程、海洋滩涂围垦、人工岛工程等填土来源主要采用吹填土、疏浚淤泥等超软土、废弃淤泥等为主。但这些新填士或者原有的海滩土一般都是淤泥或超软土为主,强度极低,施工人员无法进入,无法直接达到造地使用的承载要求,无法进行道路、堆场等工程的开发和建设,这些工程均首先面临着大面积的软基处理问题。目前,申请号为CN201520381618.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砂石垫层、固化层和原位土层,固化层和原位土层中插设有排水体。这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虽然可对原位土层进行承载力加强,但是排水体插于土层中,仅通过泥土对排水体抵紧来固定排水体,以摩擦力来限制排水体向上离开土层,抗拔效果有限,稳定性较差,因此,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排水体的抗拔效果,增强排水体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包括自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砂石垫层、固化层以及原位土层,所述固化层以及原位土层中插接有呈圆柱状的排水体,所述排水体侧壁可拆卸地设置有两块弧形板,两块所述弧形板的内壁均与排水体的外壁贴合,两块所述弧形板沿排水体的径向排列,两块所述弧形板上均连接有多个抗拔件;所述抗拔件的纵切面呈直角三角块状,所述抗拔件的底面与弧形板的顶面贴合,所述抗拔件的斜面朝向排水体的外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水体插入到固化层和原位土层后,由于两块弧形板连接在排水体的外壁,因此两块弧形板及其连接的抗拔件均位于固化层和原位土层内,另外,由于抗拔件呈直角三角块状,且抗拔件的斜面朝向排水体的侧壁,因此抗拔件的斜面朝向竖直向上的方向,使得抗拔件在竖直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与固化层和原位土层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使得抗拔件不易向上移动,在多个抗拔件的作用下,进而使得排水体不易向上移动,以提高排水体的抗拔效果,增强排水体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排水体的外壁对接有两个抱箍,抱箍包括抱紧部和连接部,所述抱紧部呈半圆环状,所述连接部呈矩形块状,每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于同一所述抱紧部的两端,当两个所述抱紧部抱紧于排水体的外壁时,两个所述抱紧部两端的连接部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有连接螺钉;两块所述弧形板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抱箍背离所述排水体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弧形板通过两个可相互抱紧的抱箍而分别设置在排水体的外壁,并使两块弧形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排水体的侧壁。优选的,所述排水体的外壁开设有嵌槽,所述嵌槽为圆环槽,所述嵌槽在排水体的外壁绕排水体的轴线开设,所述嵌槽的槽深等于抱紧部沿排水体径向的厚度,所述嵌槽的槽宽等于抱紧部沿排水管轴线的厚度,两个所述抱紧部均抱紧于嵌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抱紧部抱紧于嵌槽内后,对抱箍起限位作用,限制了抱箍在排水体的外壁沿排水体的轴向移动,从而提高了弧形板及其连接的抗拔件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嵌槽的槽底设有多条竖纹,所述竖纹的纹路方向竖向设置,多条所述竖纹在嵌槽的槽底绕排水体的轴线周向均匀间隔排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抱箍的抱紧部抱紧于嵌槽内时,多条竖纹的设置能够对抱紧部的旋转起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抱箍抱紧于排水体上的稳定性。优选的,两块所述弧形板均连接有易插环,所述易插环绕排水体轴线设置,所述易插环的内径等于排水体的外径,所述易插环的外径由上往下逐渐减小至等于排水体的外径,所述易插环的最大外径不小于抗拔件与排水体之间的最大距离,所述易插环的顶面与弧形板的底面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体插入固化层和原位土层的过程中,弧形板的底面和抗拔件的底面会影响排水体的插入,通过设置易插环,使得排水管的插入过程中,易插环位于弧形板和抗拔将插入路径的前方,避免弧形板的底面和抗拔件的底面影响排水体的插入。优选的,所述抗拔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弧形块,所述第一弧形块的内壁与弧形板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弧形块通过第一固定螺钉固定在弧形板的外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拔件通过第一弧形块和第一固定螺钉稳定固定在弧形板上。优选的,所述易插环的顶部连接有多个第二弧形块,多个所述第二弧形块的内壁均与弧形板的外壁贴合,多个所述第二弧形块均通过第二固定螺钉固定在弧形板的外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易插环通过第二弧形块和第二固定螺钉稳定固定在弧形板上。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多个抗拔件的作用下,使得排水体不易向上移动,以提高排水体的抗拔效果,增强排水体的稳定性;2.两块弧形板通过两个可相互抱紧的抱箍而分别设置在排水体的外壁,并使两块弧形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排水体的侧壁;3.在排水体插入固化层和原位土层的过程中,弧形板的底面和抗拔件的底面会影响排水体的插入,通过设置易插环,使得排水管的插入过程中,易插环位于弧形板和抗拔将插入路径的前方,避免弧形板的底面和抗拔件的底面影响排水体的插入。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水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水体的部分结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体;11、嵌槽;12、竖纹;2、弧形板;3、抱箍;31、抱紧部;32、连接部;321、连接螺钉;4、抗拔件;41、第一弧形块;411、第一固定螺钉;5、易插环;51、第二弧形块;511、第二固定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参照图1,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包括自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砂石垫层、固化层以及原位土层,固化层以及原位土层中插接有呈圆柱状的排水体1。参照图2和图3,排水体1侧壁可拆卸地设置有两块弧形板2,两块弧形板2的内壁均与排水体1的外壁贴合,两块弧形板2沿排水体1的径向排列。排水体1的外壁对接有两个抱箍3,抱箍3包括抱紧部31和连接部32,抱紧部31呈半圆环状,连接部32呈矩形块状,每两个连接部32分别连接与同一抱紧部31的两端,当两个抱紧部31抱紧于排水体1的外壁时,两个抱紧部31两端的连接部32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有连接螺钉321。进一步的,排水体1的外壁开设有嵌槽11,嵌槽11为圆环槽,嵌槽11在排水体1的外壁绕排水体1的轴线开设,嵌槽11的槽深等于抱紧部31沿排水体1径向的厚度,嵌槽11的槽宽等于抱紧部31沿排水管轴线的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包括自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砂石垫层、固化层以及原位土层,所述固化层以及原位土层中插接有呈圆柱状的排水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体(1)侧壁可拆卸地设置有两块弧形板(2),两块所述弧形板(2)的内壁均与排水体(1)的外壁贴合,两块所述弧形板(2)沿排水体(1)的径向排列,两块所述弧形板(2)上均连接有多个抗拔件(4);/n所述抗拔件(4)的纵切面呈直角三角块状,所述抗拔件(4)的底面与弧形板(2)的顶面贴合,所述抗拔件(4)的斜面朝向排水体(1)的外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包括自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砂石垫层、固化层以及原位土层,所述固化层以及原位土层中插接有呈圆柱状的排水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体(1)侧壁可拆卸地设置有两块弧形板(2),两块所述弧形板(2)的内壁均与排水体(1)的外壁贴合,两块所述弧形板(2)沿排水体(1)的径向排列,两块所述弧形板(2)上均连接有多个抗拔件(4);
所述抗拔件(4)的纵切面呈直角三角块状,所述抗拔件(4)的底面与弧形板(2)的顶面贴合,所述抗拔件(4)的斜面朝向排水体(1)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体(1)的外壁对接有两个抱箍(3),所述抱箍(3)包括抱紧部(31)和连接部(32),所述抱紧部(31)呈半圆环状,所述连接部(32)呈矩形块状,每两个所述连接部(32)分别连接于同一所述抱紧部(31)的两端,当两个所述抱紧部(31)抱紧于排水体(1)的外壁时,两个所述抱紧部(31)两端的连接部(32)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有连接螺钉(321);
两块所述弧形板(2)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抱箍(3)背离所述排水体(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体(1)的外壁开设有嵌槽(11),所述嵌槽(11)为圆环槽,所述嵌槽(11)在排水体(1)的外壁绕排水体(1)的轴线开设,所述嵌槽(11)的槽深等于抱紧部(31)沿排水体(1)径向的厚度,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昱良麦小君黄永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劲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