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栅式水利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761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格栅式水利防护装置,包括防冲墙、自然切蚀成型的冲刷坑和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包括回填区和格栅式护坦;回填区设置于自然冲刷坑范围内,且限定于防冲墙和格栅式护坦之间;格栅式护坦包括管桩、基础和双绞线钢筋;管桩为中空结构且设置有若干根,内部混凝土填充;管桩等间距固定在地面以下的混凝土基础上;双绞线钢筋设置有至少两组,且等间距横向固定设置于管桩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格栅式水利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格栅式水利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流长期冲刷作用下,河沟床持续下切,严重威胁下穿浅埋管道、光缆等工程的正常运行。为避免管道、光缆等地下设施埋深不足或局部出露,河(沟)床底部须布设防冲刷、下切及消能措施。目前,河(沟)床底部防护工程一般采用地下防冲墙、过水面、浆砌石衬砌、抛石、石笼护坦等,在铁路、高速公路、油气管道等线路工程治理河(沟)道水毁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漂卵石河床区,携带砂石的洪水持续冲击已建防护工程,其浆砌石、混凝土等刚性工程表面磨损和局部破损现象十分常见,石笼等柔性工程更易损坏而彻底失效。因此,设计一种格栅式水利防护装置是我们亟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格栅式水利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具有较强的透水性、抗冲刷、抗变形、抗冻胀融沉性能,其原材料易得,结构简单,施工便捷,防冲与消力效果良好,工程造价低,市场需求较大,环境效益显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格栅式水利防护装置,包括防冲墙,自然冲刷成型的冲刷坑和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回填区和格栅式护坦;所述回填区设置于所述冲刷坑范围内,且限定于防冲墙和格栅式护坦之间。所述格栅式护坦包括管桩,混凝土基础和双绞线钢筋;所述管桩为中空结构且设置有若干根,所述管桩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管桩等间距固定在地面以下的所述混凝土基础上;所述双绞线钢筋设置有至少两组,且等间距横向固定设置于所述管桩上。优选的,本结构采用市面上常见的钢管结合混凝土基础结构,极大减少了结构成本,且回填区的材料可就地取材,方便搬运,且缓冲能力腔,结构稳定。所述双绞线钢筋为两根相同钢筋相互交叉形成的螺旋状结构,所述管桩设置于螺旋中心,且与所述双绞线钢筋焊接成一体。所述回填区包括漂石回填区和卵砾石回填区;所述卵砾石回填区设置于靠近所述冲刷坑的底部区域;所述漂石回填区设置于靠近所述格栅式护坦及管桩与防冲墙连线形成的顶部区域。所述漂石回填区采用的漂石粒径不小于20cm,避免从格栅孔中漏出;所述卵砾石回填区采用河床自然堆积物,就地取材。所述管桩为钢结构,所述基础采用混凝土结构;相邻所述管桩的间距为20cm-40cm;相邻所述双绞线钢筋的间距为10cm-20cm。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格栅式护坦与回填区相结合,刚柔并济,具有较强的透水性、抗冲刷、抗变形、抗冻胀融沉性能,其原材料易得,结构简单,施工便捷,防冲与消力并举且效果良好,工程造价低,市场需求较大,环境效益显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横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格栅式护坦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防冲墙,2-回填区,3-格栅式护坦,21-漂石回填区,22-卵砾石回填区,31-管桩,32-基础,33-双绞线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格栅式水利防护装置,包括防冲墙1,自然切蚀成型的冲刷坑和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包括回填区2和格栅式护坦3;回填区2设置于冲刷坑范围内,且限定于防冲墙1与格栅式护坦3之间。格栅式护坦3包括管桩31,混凝土基础32和双绞线钢筋33;管桩31为中空结构且设置有若干根,管桩31内填充有混凝土;管桩31等间距固定在混凝土基础32上;双绞线钢筋33设置有至少两组,且等间距横向固定设置于管桩31上。双绞线钢筋33为两根相同钢筋相互交叉形成的螺旋状结构,管桩31设置于螺旋中心,且与双绞线钢筋33焊接成型。回填区2包括漂石回填区21和卵砾石回填区22;漂石回填区21设置于靠近格栅式护坦3及管桩31与防冲墙1连线形成的顶部区域;卵砾石回填区22设置于靠近冲刷坑的底部区域。漂石回填区21采用的漂石粒径不小于20cm;卵砾石回填区22采用河床自然堆积物。所述管桩31为钢结构,基础32采用混凝土结构。相邻管桩31的间距为20cm-40cm;相邻双绞线钢筋33的间距为10cm-20cm。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格栅式护坦与回填区相结合,刚柔并济,具有较强的透水性、抗冲刷、抗变形、抗冻胀融沉性能,其原材料易得,结构简单,施工便捷,防冲与消力效果良好,工程造价低,市场需求较大,环境效益显著。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格栅式水利防护装置,包括防冲墙(1),自然切蚀成型的冲刷坑和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回填区(2)和格栅式护坦(3);所述回填区(2)设置于所述冲刷坑范围内,且限定于防冲墙(1)和格栅式护坦(3)之间,/n所述格栅式护坦(3)包括管桩(31),混凝土基础(32)和双绞线钢筋(33);所述管桩(31)为中空结构且设置有若干根,所述管桩(31)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管桩(31)等间距固定在地面以下的所述混凝土基础(32)上;所述双绞线钢筋(33)设置有至少两组,且等间距横向固定设置于所述管桩(3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栅式水利防护装置,包括防冲墙(1),自然切蚀成型的冲刷坑和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回填区(2)和格栅式护坦(3);所述回填区(2)设置于所述冲刷坑范围内,且限定于防冲墙(1)和格栅式护坦(3)之间,
所述格栅式护坦(3)包括管桩(31),混凝土基础(32)和双绞线钢筋(33);所述管桩(31)为中空结构且设置有若干根,所述管桩(31)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管桩(31)等间距固定在地面以下的所述混凝土基础(32)上;所述双绞线钢筋(33)设置有至少两组,且等间距横向固定设置于所述管桩(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式水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绞线钢筋(33)为两根钢筋相互交叉形成的螺旋状结构,所述管桩(31)设置于螺旋中心,且与所述双绞线钢筋(33)焊接成一体。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忠周彬朱钰张羽伟李强曹杰张满银周自强王生新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