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道成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83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管道成型机构,属于混凝土管技术领域。该混凝土管道成型机构,包括混凝土存储箱组件、输送组件、加料组件和成型组件。加料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座、回转支承、导电滑环、回转支座、第二输送机和加料管,成型组件包括内模和外模。通过第一输送机将物料运到第二输送机,启动电机,带动第二输送机匀速旋转,由加料管将物料加入到容纳槽内,用液压机对混凝土进行挤压,移除外模与内模,混凝土管成型。通过第二输送机直接将物料运往容纳槽的正上方,通过加料管对容纳槽进行直接灌注,减少混凝土物料的外流,由电机带动第二输送机匀速旋转,使混凝土物料被均匀的灌注到容纳槽内,使成型的混凝土管结构更紧凑匀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管道成型机构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管道成型机构。
技术介绍
混凝土管状构件是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中空管,混凝土管状构件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用立式成型模具进行辅助生产,通常,先在模具上涂抹脱模剂,之后将混凝土通过带式输送机送到模具处,通过搅拌杆将混凝土搅入模具中,待到模具装满后,移走带式输送机和搅拌杆,用液压缸带动伸缩杆将混凝土压实,待混凝土管成型,之后移除模具,将混凝土管运走。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现有的混凝土管道成型机构在进料时常采用搅拌杆将混凝土搅入模具中,混凝土物料容易散落跑出,造成资源的浪费,且混凝土容易凝结成块粘连在搅拌杆上,造成送料不均匀,使成型的混凝土管结构不匀称,降低了混凝土管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管道成型机构,旨在改善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管道成型机构,包括混凝土存储箱组件、输送组件、加料组件和成型组件。所述混凝土存储箱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箱体和出料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管道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混凝土存储箱组件(100),所述混凝土存储箱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座(110)、箱体(120)和出料斗(130),所述箱体(12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110)顶部,所述出料斗(130)安装于所述箱体(120)底部,所述出料斗(130)连通于所述箱体(120);/n输送组件(200),所述输送组件(200)包括第一输送机(210),所述第一输送机(210)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料斗(130)正下方,所述第一输送机(210)能够将所述出料斗(130)排出的混凝土物料运走;/n加料组件(300),所述加料组件(300)包括第二支撑座(310)、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管道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存储箱组件(100),所述混凝土存储箱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座(110)、箱体(120)和出料斗(130),所述箱体(12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110)顶部,所述出料斗(130)安装于所述箱体(120)底部,所述出料斗(130)连通于所述箱体(120);
输送组件(200),所述输送组件(200)包括第一输送机(210),所述第一输送机(210)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料斗(130)正下方,所述第一输送机(210)能够将所述出料斗(130)排出的混凝土物料运走;
加料组件(300),所述加料组件(300)包括第二支撑座(310)、回转支承(320)、导电滑环(330)、回转支座(340)、第二输送机(350)和加料管(370),所述回转支承(320)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310)顶部,所述导电滑环(330)包括转子(331)和定子(332),所述定子(332)固定连接于所述回转支承(320),所述转子(331)与所述定子(332)适配,所述回转支座(340)转动连接于所述回转支承(320),所述转子(331)固定连接于所述回转支座(340),所述第二输送机(350)电性连接于所述导电滑环(330),所述转子(331)被构造成传动连接于电机,所述第二输送机(350)安装于所述回转支座(340)顶部,所述第二输送机(350)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输送机(210)正下方,所述加料管(370)安装于所述第二输送机(350)的末端;
成型组件(400),所述成型组件(400)包括内模(410)和外模(420),所述内模(410)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310)正下方,所述外模(420)位于所述内模(410)内侧,所述外模(420)与所述内模(410)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祥明罗传万
申请(专利权)人:大竹定宏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