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鼻毛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728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鼻毛剪,包括呈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多个透毛孔,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可转动的刀片组,所述刀片组通过转轴连接在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驱动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上,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二输出轴上设置有扇叶,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两端,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后,所述壳体内的气体流向为第一输出轴一端至第二输出轴一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鼻毛剪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鼻毛剪。
技术介绍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器械、技术水平的提高,经鼻蝶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术已经成为鞍区肿瘤切除的常用治疗方法,所以鼻腔内清晰的手术视野对手术成功与否显得十分重要。以往常规采用小弯剪剪鼻毛,由于鼻腔里面凹凸不平,空间小、视野窄,还需辅助打灯光照明鼻孔,不利于操作,稍不注意即可损伤鼻黏膜影响手术效果,而且还有操作时间长,患者感觉疲劳、紧张等缺点,严重者造成感染,影响手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鼻毛剪,具有剔除干净和不伤鼻黏膜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鼻毛剪,包括呈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多个透毛孔,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可转动的刀片组,所述刀片组通过转轴连接在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驱动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上,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二输出轴上设置有扇叶,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两端,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后,所述壳体内的气体流向为第一输出轴一端至第二输出轴一端。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利用位于壳体内的扇叶,壳体内的空气向着壳体的尾部流动,产生较大的气压差,使套筒上的透毛孔具有向内吸气流,通过该气流将鼻毛吸进透毛孔内,通过刀片组的高速转动,将鼻毛切断,同时剪断的鼻毛存留在套筒内,另一方面,刀片组位于套筒内,不与鼻粘膜直接接触;通过本技术解决了鼻毛剔除不干净和损伤鼻黏膜的问题。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设有套筒的一端端部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光源。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可充放电的锂电池,所述壳体外侧设有电源开关。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锂电池呈环状设在所述壳体内侧壁的一周上。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端部设置有空心柱状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套筒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设有多组滤孔。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刀片组包括多个刀片,相邻的刀片之间具有间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位于壳体内的扇叶,壳体内的空气向着壳体的尾部流动,产生较大的气压差,使套筒上的透毛孔具有向内吸气流,通过该气流将鼻毛吸进透毛孔内,通过刀片组的高速转动,将鼻毛切断,同时剪断的鼻毛存留在套筒内,另一方面,刀片组位于套筒内,不与鼻粘膜直接接触;通过本技术解决了鼻毛剔除不干净和损伤鼻黏膜的问题;2、将锂电池设置为环状,减小壳体内的气流在流动中的阻力;3、可拆卸的套筒可以在使用过一次之后进行更换,避免交叉感染;4、刀片之间的间隙,一方面用于气流的顺畅流通,另一方面使鼻毛进入该间隙内,便于切除鼻毛;5、通过设置滤孔,避免短小的鼻毛渣进入壳体内;6、利用支撑板将驱动电机支撑在壳体的中部,简化传动结构,同时为空气流通提供良好的通道;7、每个刀片与转轴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杆连接,支撑刀片的同时,增大刀片在转动时的最大承载能力;8、半球状的刀片组端部和套筒端部,有利于横向鼻毛的剔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动鼻毛剪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动鼻毛剪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锂电池;2、壳体;3、扇叶;4、驱动电机;5、支撑板;6、转轴;7、连接块;8、隔板;9、连接杆;10、刀片组;11、套筒;12、轴承座;13、电源开关;14、滤孔;15、刀片;16、透毛孔;17、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动鼻毛剪,包括壳体2、套筒11和刀片组10,壳体2呈空心圆柱体,壳体2的一端呈圆台形,该圆台结构的端面面积较小的一端远离壳体2的端部,该圆台结构的端部上设有隔板8,隔板8上设置有滤孔14,套筒11的一端设在壳体2此端的圆台结构上,套筒11呈空心圆柱体,套筒11的柱面上设置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透毛孔16;套筒11的内壁上设置有刀片组10,刀片组10整体呈圆柱形,刀片组10的轴线和套筒11的轴线重合,刀片组10可相对套筒11转动,刀片组10通过连接杆9连接在转轴6上,转轴6的轴线和刀片组10的轴线重合,转轴6位于刀片组10的内部;转轴6的另一端穿过隔板8和壳体2端部的圆台结构,同时,转轴6此端连接在一个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上,该驱动电机4具有两个输出轴,转轴6设于驱动电机4的第一输出轴端部,驱动电机4的第二输出轴上设置有一组扇叶3,驱动电机4位于壳体2内,驱动电机4的轴线和壳体2的轴线重合;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位于驱动电机4的两端,驱动电机4驱动扇叶3转动,在壳体2内形成定向移动的气流,且气流方向为:由外界通过套筒11上的透毛孔16进入套筒11,依次穿过刀片组10和隔板8上的滤孔14,进入壳体2内,再从第一输出轴一端流向第二输出轴一端,最终从壳体2远离套筒11的一端流出;利用位于壳体2内的扇叶3,壳体2内的空气向着壳体2的尾部流动,产生较大的气压差,使套筒11上的透毛孔16具有向内吸气流,通过该气流将鼻毛吸进透毛孔16内,通过刀片组10的高速转动,将鼻毛切断,同时剪断的鼻毛存留在套筒11内,另一方面,刀片组10位于套筒11内,不与鼻粘膜直接接触;通过本技术解决了鼻毛剔除不干净和损伤鼻黏膜的问题。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由于鼻孔的直径较小,内部光线不充足,当将该电动鼻毛剪的套筒11一端伸入鼻孔内后,鼻孔内将更暗,不利于观察内部鼻毛的剔除情况,需要频繁的将该电动鼻毛剪拔出和伸入,因此,在壳体2一端的圆台结构的柱面上安装多个光源17,以弥补鼻孔内光线不足的问题,同时,所有光源17均为单个的LED灯泡,所有光源17沿着壳体2轴线方向上的一周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光照的死角,光源17的数量不少于6个。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壳体2的内侧设有可以充放电的锂电池1,在壳体2的外侧设有充电的接口,接口为:USB-C接口,同时壳体2的外侧设有电源开关13,电源开关13可以控制驱动电机4的启停和控制光源17的开启与关闭;为了减少壳体2内气流在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将锂电池1设置呈环形,锂电池1的外径等于壳体2的内径,锂电池1贴在外壳的内壁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2上圆台结构的端部设置有空心柱状的连接块7,连接块7的一端连接在圆台结构上,另一端上固定有隔板8,隔板8的中部设有供转轴6穿过的通孔,该通孔直径大于等于转轴6的直径,在隔板8上设置有沿其轴向一周排列的至少十组滤孔14,每组滤孔14均呈一字排列在隔板8的一个半径方向上;套筒11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连接块7的外侧设有外螺纹,套筒11和连接块7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卸的连接;设置多组滤孔14,可以保证气流穿过隔板8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同时还能避免剪短的短小鼻毛渣进入壳体2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刀片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鼻毛剪,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多个透毛孔,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可转动的刀片组,所述刀片组通过转轴连接在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驱动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上,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二输出轴上设置有扇叶,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两端,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后,所述壳体内的气体流向为第一输出轴一端至第二输出轴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鼻毛剪,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多个透毛孔,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可转动的刀片组,所述刀片组通过转轴连接在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驱动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上,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二输出轴上设置有扇叶,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两端,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后,所述壳体内的气体流向为第一输出轴一端至第二输出轴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鼻毛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套筒的一端端部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光源。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雪田仁娣罗雯勾雪铭舒晴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