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孔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66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3
油孔铰刀包括:在刀具主体内部沿刀具主体的轴线延伸的油路;以及从油路径向向外延伸至刀具主体的外周的油孔,其中,油孔的出油口形成为朝向与末端切削刃和外周切削刃相交处的角部相对应的位置敞开,并且出油口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向外周后刀面敞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油孔铰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孔铰刀。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0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8-196486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铰刀被用作这样的切削刀具:其利用钻头等对预先在工件材料中形成的导向孔的内周进行精加工以具有精确尺寸(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为了对工件材料与铰刀之间的部分进行润滑,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的每一个中所公开的铰刀具有在刀具主体内部沿轴线延伸的油路和从油路径向向外延伸至刀具主体的外周的油孔。在此,油孔的出油口形成为朝向刀具主体的外周上的槽部的内表面(槽底面)敞开,并且通过该油孔排出的切削油穿过刀具主体的外周上的槽部以润滑外周切削刃和末端切削刃。引文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No.2000-263328专利文献2:日本技术公开No.06-17825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油孔铰刀包括:刀具主体,其绕轴线旋转;槽部,其在刀具主体的外周上轴向延伸至刀具主体的轴向前端;棱边(margin),其形成在刀具主体的外周上,同时与槽部的刀具旋转方向后侧邻接;外周后刀面,其形成在刀具主体的外周上,同时与棱边的刀具旋转方向后侧邻接,外周后刀面在刀具旋转方向后方处的直径小于在刀具旋转方向前方处的直径;外周切削刃,其形成在棱边与槽部之间的相交脊部处;末端后刀面,其形成为与棱边的轴向前侧邻接,并且在轴向前方处的直径小于在轴向后方处的直径;末端切削刃,其形成在末端后刀面与槽部之间的相交脊部处,并且与外周切削刃的轴向前端连接;油路,其在刀具主体内部沿刀具主体的轴线延伸;以及油孔,其从油路径向向外延伸至刀具主体的外周,其中,油孔的出油口形成为朝向与末端切削刃和外周切削刃相交处的角部相对应的位置敞开,并且使出油口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周后刀面敞开。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油孔铰刀的局部截面图。图2示出了从轴向前端面侧观察的图1的油孔铰刀。图3以放大的方式示出了图1所示的多个刃背(land)(夹在周向彼此相邻的槽部之间的部分)中的一个刃背。图4是沿图2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图1的油孔铰刀的切削刃部的透视图。图6是沿图1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图7是沿图1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图8是示出了在通过图1的油孔铰刀的油孔排出切削油时如何切削工件材料的导向孔的内周的局部截面图。图9是将图8所示的油孔的位置改变为配合在外周后刀面的平面中的变型例的局部截面图。图10示出了将图6所示的槽部之间的周向间隔改变为不等间隔的变型例。图11示出了与图8和图9相对应的比较例的油孔铰刀。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公司内部推进开发了一种即使在执行高进给加工(刀具每次旋转的轴向移动量设定为相对较高的加工)时也能够以高精度对导向孔的内周进行精加工的铰刀。然后,专利技术人生产了一种在尽可能靠近刀具主体的轴向前端的位置处形成有排出切削油的油孔的样品油孔铰刀,以便对末端切削刃与外周切削刃相交处的角部进行有效地润滑和冷却。具体地,专利技术人在公司内部生产了在刀具主表面的外周上轴向延伸的槽部的一部分中的槽底面开有尽可能靠近刀具主体的轴向前端的油孔的样品油孔铰刀,并且利用通过油孔排出的切削油对末端切削刃与外周切削刃相交处的角部进行润滑和冷却,并且然后对油孔铰刀的性能进行评估。专利技术人发现,当使用样品油孔铰刀并且通过高进给加工对导向孔的内周进行精加工时,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获得足够精度的孔。对于其原因作如下考虑。如图11所示,当铰刀旋转的同时插入工件材料的导向孔中时,通过在末端切削刃50与轴向延伸的外周切削刃51相交处的角部对导向孔的内周52进行切削,从而产生切屑。这些切屑从角部52沿前刀面53朝向槽部54的槽底移动,并且在由槽部54的内表面和工件材料55的孔56的内表面所围绕的空间中呈螺旋状地延伸并且随后排出。在这方面,发现了如下现象。当切削油通过向槽部54的槽底面敞开的油孔57排出时,通过油孔57排出的切削油的流动阻碍了切屑从角部52沿前刀面53朝向槽部54的槽底面移动,从而妨碍切屑的顺利排出。因此,切屑在与工件材料55的孔56的内表面(精加工面)干涉的同时与铰刀一起高速旋转,这可能会使孔56的内表面粗糙。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执行高进给加工时也能够以高精度对导向孔的内周进行精加工的油孔铰刀。[本公开的有利效果]根据上述内容,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执行高进给加工时也能够以高精度对导向孔的内周进行精加工的油孔铰刀。[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描述](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油孔铰刀包括:刀具主体,其绕轴线旋转;槽部,其在刀具主体的外周上轴向延伸至刀具主体的轴向前端;棱边,其形成在刀具主体的外周上,同时与槽部的刀具旋转方向后侧邻接;外周后刀面,其形成在刀具主体的外周上,同时与棱边的刀具旋转方向后侧邻接,外周后刀面在刀具旋转方向后方处的直径小于在刀具旋转方向前方处的直径;外周切削刃,其形成在棱边与槽部之间的相交脊部处;末端后刀面,其形成为与棱边的轴向前侧邻接,并且在轴向前方处的直径小于在轴向后方处的直径;末端切削刃,其形成在末端后刀面与槽部之间的相交脊部处,并且与外周切削刃的轴向前端连接;油路,其在刀具主体内部沿刀具主体的轴线延伸;以及油孔,其从油路径向向外延伸至刀具主体的外周,其中,油孔的出油口形成为朝向与末端切削刃和外周切削刃相交处的角部相对应的位置敞开,并且使出油口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周后刀面敞开。利用这种构造,由于油孔的出油口朝向与末端切削刃和外周切削刃相交处的角部相对应的位置敞开,因此即使在执行高进给加工的情况下,在末端切削刃和外周切削刃相交处的角部也能够利用通过油孔排出的切削油进行有效地润滑和冷却。通过油孔排出的切削油从外周后刀面和工件材料的孔的内周之间的间隙沿工件材料的孔的内表面以膜的形式扩散,使得切削油对末端切削刃与外周切削刃相交处的角部处的部分进行润滑和冷却。此时,从外周后刀面和工件材料的孔的内周之间的间隙以膜的形式扩散的切削油的流动不会阻碍切屑从末端切削刃与外周切削刃相交处的角部朝向槽部的槽底移动。因此,顺利排出切屑从而允许以高精度对导向孔的内周进行精加工。(2)优选地,油孔是在刀具主体内部相对于垂直于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的孔。利用这种构造,已通过油孔排出并且与工件材料的孔的内周碰撞的切削油易于向轴向前方扩散。因此当执行高进给加工时,能够对末端切削刃与外周切削刃相交处的角部进行有效地润滑和冷却。(3)优选地,出油口敞开成横跨外周后刀面和槽部的内表面。利用这种构造,在油孔的出油口与工件材料的孔的内表面之间限定了相对较大的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孔铰刀,包括:/n刀具主体,其绕轴线旋转;/n槽部,其在所述刀具主体的外周上轴向延伸至所述刀具主体的轴向前端;/n棱边,其形成在所述刀具主体的所述外周上,同时与所述槽部的刀具旋转方向后侧邻接;/n外周后刀面,其形成在所述刀具主体的所述外周上,同时与所述棱边的刀具旋转方向后侧邻接,所述外周后刀面在刀具旋转方向后方处的直径小于在刀具旋转方向前方处的直径;/n外周切削刃,其形成在所述棱边与所述槽部之间的相交脊部处;/n末端后刀面,其形成为与所述棱边的轴向前侧邻接,并且在轴向前方处的直径小于在轴向后方处的直径;/n末端切削刃,其形成在所述末端后刀面与所述槽部之间的相交脊部处,并且与所述外周切削刃的轴向前端连接;/n油路,其在所述刀具主体内部沿所述刀具主体的所述轴线延伸;以及/n油孔,其从所述油路径向向外延伸至所述刀具主体的所述外周,/n其中,所述油孔的出油口形成为朝向与所述末端切削刃和所述外周切削刃相交处的角部相对应的位置敞开,并且使所述出油口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外周后刀面敞开。/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18 JP 2018-1964861.一种油孔铰刀,包括:
刀具主体,其绕轴线旋转;
槽部,其在所述刀具主体的外周上轴向延伸至所述刀具主体的轴向前端;
棱边,其形成在所述刀具主体的所述外周上,同时与所述槽部的刀具旋转方向后侧邻接;
外周后刀面,其形成在所述刀具主体的所述外周上,同时与所述棱边的刀具旋转方向后侧邻接,所述外周后刀面在刀具旋转方向后方处的直径小于在刀具旋转方向前方处的直径;
外周切削刃,其形成在所述棱边与所述槽部之间的相交脊部处;
末端后刀面,其形成为与所述棱边的轴向前侧邻接,并且在轴向前方处的直径小于在轴向后方处的直径;
末端切削刃,其形成在所述末端后刀面与所述槽部之间的相交脊部处,并且与所述外周切削刃的轴向前端连接;
油路,其在所述刀具主体内部沿所述刀具主体的所述轴线延伸;以及
油孔,其从所述油路径向向外延伸至所述刀具主体的所述外周,
其中,所述油孔的出油口形成为朝向与所述末端切削刃和所述外周切削刃相交处的角部相对应的位置敞开,并且使所述出油口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外周后刀面敞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孔铰刀,其中,所述油孔是在所述刀具主体内部相对于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孔铰刀,其中,所述出油口敞开成横跨所述外周后刀面和所述槽部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孔铰刀,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顺竹下太志甲斐匡介福田胜利山田将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工工具网株式会社住友电工硬质合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