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模具的表面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660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抛光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汽车模具的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底框,所述底框的顶端固定有工作板,所述工作板的前表壁一侧安装有控制开关,且工作板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处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表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轴顶端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连接有搁置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凹槽、第一轴承、连接柱和搁置板的配合,实现了将传统固定式的搁板改变成可旋转式的结构,在需要对搁置板上的模具转向时,工作人员只需手握搁置板边缘,随后推动搁置板,利用第一轴承的作用即可实现转向,无需手动挪动整个模具,较为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模具的表面抛光装置
本技术属于抛光装置
,具体涉及汽车模具的表面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在汽车模具的加工工程中,通常会利用到抛光装置对模具的外壁进行抛光处理,已以达到需要平整度。但是目前现有汽车模具用抛光装置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抛光装置的模具搁板灵活性较差,在需要转向时,只能手动挪动整个模具,较为费时费力,此外,传统抛光装置的夹持固定结构实用范围较小,难以适用于不同规格模具的夹持,且传统抛光装置的保护垫多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在损坏后更换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模具的表面抛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传统抛光装置的模具搁板灵活性较差,不能进行自由转向的问题,此外,传统抛光装置的保护垫在损坏后更换较为困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模具的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底框,所述底框的顶端固定有工作板,所述工作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模具的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1),所述底框(1)的顶端固定有工作板(3),所述工作板(3)的前表壁一侧安装有控制开关(16),且工作板(3)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处连接有托板(4),所述托板(4)的上表壁开设有凹槽(19),所述凹槽(19)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20),所述第一轴承(20)的内轴顶端连接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的顶端连接有搁置板(6),所述工作板(3)的上表壁两侧对称连接有立板(8),所述立板(8)的顶端固定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的顶端两侧对称安装有液压缸(11),所述液压缸(11)的底端通过液压伸缩杆连接有活动板(9),所述活动板(9)的...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模具的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1),所述底框(1)的顶端固定有工作板(3),所述工作板(3)的前表壁一侧安装有控制开关(16),且工作板(3)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处连接有托板(4),所述托板(4)的上表壁开设有凹槽(19),所述凹槽(19)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20),所述第一轴承(20)的内轴顶端连接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的顶端连接有搁置板(6),所述工作板(3)的上表壁两侧对称连接有立板(8),所述立板(8)的顶端固定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的顶端两侧对称安装有液压缸(11),所述液压缸(11)的底端通过液压伸缩杆连接有活动板(9),所述活动板(9)的上表壁两侧对称开设有与立板(8)相适配的通孔(18),且活动板(9)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安装有抛光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模具的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8)的外表壁旋合连接有螺杆(7),所述螺杆(7)靠近搁置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丙刚刘书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起泰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