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艾青连专利>正文

一种可插拔供电源线缆连接器的铆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37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插拔供电源线缆连接器的铆线端子,其结构包括主体、导线端口、插线口,主体的前端设有导线端口,插线口设有四个且横向排列于主体的前端,插线口包括导电铜片、滑动槽、固定装置、松线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活动槽、摆动杆、回卷弹簧、接触块、固定块,固定块包括固定体、嵌固座、绝缘垫、摩擦块,绝缘垫包括橡胶垫、尖刺孔、空槽、凹陷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松线装置对固定装置进行下压,让固定装置中的摆动杆往上翘起,从而往固定块中的摩擦块从连接线中脱离,从而能够将连接线快速的从插线口中取出,还能够稳定的将连接线安装在插线口中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插拔供电源线缆连接器的铆线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端子与连接器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可插拔供电源线缆连接器的铆线端子。
技术介绍
铆线端子主要用于电源的连接线或者通讯设备中的网线,是将设备与控制器连接的端子,能够配合控制器进行信号的输出,使得整个设备流动起来,再将连接线连接于端子的时候,需要将连接线插入到端子中,使得端子中的电路与连接线相连通,通常是利用螺丝将连接线与端子中的铜片挤压连接在一起。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可插拔供电源线缆连接器的铆线端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电动车的孔子器连接有铆线端子,由于电动车安装铆线端子的位置较为狭窄,螺丝刀到较难伸入到螺丝钉的位置进行旋转,使得在安装连接线的时候,连接线与铆线端子中的铜片容易固定不牢固,导致电动车在骑行的过程中发生抖动,连接线会从铆线端子中发生脱落的情况造成电动车出现故障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插拔供电源线缆连接器的铆线端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插拔供电源线缆连接器的铆线端子,其结构包括主体、导线端口、插线口,所述主体的前端设有导线端口,所述插线口设有四个且横向排列于主体的前端,所述插线口包括导电铜片、滑动槽、固定装置、松线装置,所述导电铜片安装在插线口的内部底端,所述滑动槽设置在主体的内部上端,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插线口的内部上端,所述松线装置卡合于滑动槽中,且与固定装置活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活动槽、摆动杆、回卷弹簧、接触块、固定块,所述活动槽设置在插线口的顶部侧端,所述摆动杆卡合于活动槽中,所述回卷弹簧嵌套在摆动杆的侧端,所述接触块嵌固在摆动杆的顶端,所述固定块连接于摆动杆的底部末端,所述接触块的端面为斜面,且倾斜的夹角为45度。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包括固定体、嵌固座、绝缘垫、摩擦块,所述固定体的端面为圆弧状,所述嵌固座位于固定体的顶部前端,所述绝缘垫贴合于固定体的底部正中间,所述摩擦块设有五个以上,且横向排列于固定体的底端,所述摩擦块贯穿于绝缘垫,且形状为尖刺状。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垫包括橡胶垫、尖刺孔、空槽、凹陷槽,所述橡胶垫中设有五个以上的尖刺孔,所述尖刺孔横向排列于橡胶垫的端面,所述空槽设置在橡胶垫的内部,所述凹陷槽设有五个以上,且位于橡胶垫的底端,所述凹陷槽的端面有两端向中间弯曲。进一步的,所述松线装置包括滑动块、升降块、下压块,所述滑动块卡合于滑动槽的两端,所述升降块安装在滑动块的内部正中间,所述下压块嵌固在升降块的底端,所述升降块与滑动块活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下压块包括导向槽、安装槽、下顶块、复位弹簧,所述导向槽设置在下压块的底端,所述安装槽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下压块的内部两端,所述下顶块卡合于安装槽的底端,所述复位弹簧横向安装在安装槽的侧端,所述复位弹簧与下顶块活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下顶块包括下顶体、卡合块、接触层,所述下顶体的端面为圆弧状,所述卡合块嵌固在下顶体的顶端,且与滑动槽活动配合,所述接触层嵌固在下顶体的底端,所述接触层为橡胶材质。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松线装置对固定装置进行下压,让固定装置中的摆动杆往上翘起,从而往固定块中的摩擦块从连接线中脱离,从而能够将连接线快速的从插线口中取出,还能够稳定的将连接线安装在插线口中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2.本专利技术利用松线装置中的滑动块能够在活动槽进行滑动,使得滑动块能够滑动到不同位置的固定装置上方,对固定装置进行下压,让固定装置能够对连接线进行松开,从而能够将连接线轻松的从插线口中取下与安装,并且不会让连接线在插线口中出现脱落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插拔供电源线缆连接器的铆线端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插线口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块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绝缘垫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松线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压块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顶块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主体1、导线端口2、插线口3、导电铜片31、滑动槽32、固定装置33、松线装置34、活动槽331、摆动杆332、回卷弹簧333、接触块334、固定块335、固定体a1、嵌固座a2、绝缘垫a3、摩擦块a4、橡胶垫a31、尖刺孔a32、空槽a33、凹陷槽a34、滑动块b1、升降块b2、下压块b3、导向槽b31、安装槽b32、下顶块b33、复位弹簧b34、下顶体c1、卡合块c2、接触层c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5,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如下:其结构包括主体1、导线端口2、插线口3,所述主体1的前端设有导线端口2,所述插线口3设有四个且横向排列于主体1的前端,所述插线口3包括导电铜片31、滑动槽32、固定装置33、松线装置34,所述导电铜片31安装在插线口3的内部底端,所述滑动槽32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上端,所述固定装置33安装在插线口3的内部上端,所述松线装置34卡合于滑动槽32中,且与固定装置33活动配合。所述固定装置33包括活动槽331、摆动杆332、回卷弹簧333、接触块334、固定块335,所述活动槽331设置在插线口3的顶部侧端,所述摆动杆332卡合于活动槽331中,所述回卷弹簧333嵌套在摆动杆332的侧端,所述接触块334嵌固在摆动杆332的顶端,所述固定块335连接于摆动杆332的底部末端,所述接触块334的端面为斜面,且倾斜的夹角为45度,有利于让松线装置34滑动到接触块334的上端,对接触块334进行下压,使得摆动杆332能够网上翘起,从连接线中进行脱离。所述固定块335包括固定体a1、嵌固座a2、绝缘垫a3、摩擦块a4,所述固定体a1的端面为圆弧状,所述嵌固座a2位于固定体a1的顶部前端,所述绝缘垫a3贴合于固定体a1的底部正中间,所述摩擦块a4设有五个以上,且横向排列于固定体a1的底端,所述摩擦块a4贯穿于绝缘垫a3,且形状为尖刺状,有利于让摩擦块a4与连接线的端面进行接触,从而将连接线固定在导电铜片31的上端面。所述绝缘垫a3包括橡胶垫a31、尖刺孔a32、空槽a33、凹陷槽a34,所述橡胶垫a31中设有五个以上的尖刺孔a32,所述尖刺孔a32横向排列于橡胶垫a31的端面,所述空槽a33设置在橡胶垫a31的内部,所述凹陷槽a34设有五个以上,且位于橡胶垫a31的底端,所述凹陷槽a34的端面有两端向中间弯曲,有利于通过橡胶垫a31与连接线进行接触的时候,让橡胶垫a31贴合于连接线的端面,使得连接线能够牢固的被固定在导电铜片31的上端面。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对电动车进行更换线接线的时候,可以利用松线装置34在活动槽331中进行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插拔供电源线缆连接器的铆线端子,其结构包括主体(1)、导线端口(2)、插线口(3),所述主体(1)的前端设有导线端口(2),所述插线口(3)设有四个且横向排列于主体(1)的前端,其特征在于:/n所述插线口(3)包括导电铜片(31)、滑动槽(32)、固定装置(33)、松线装置(34),所述导电铜片(31)安装在插线口(3)的内部底端,所述滑动槽(32)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上端,所述固定装置(33)安装在插线口(3)的内部上端,所述松线装置(34)卡合于滑动槽(32)中,且与固定装置(33)活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插拔供电源线缆连接器的铆线端子,其结构包括主体(1)、导线端口(2)、插线口(3),所述主体(1)的前端设有导线端口(2),所述插线口(3)设有四个且横向排列于主体(1)的前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线口(3)包括导电铜片(31)、滑动槽(32)、固定装置(33)、松线装置(34),所述导电铜片(31)安装在插线口(3)的内部底端,所述滑动槽(32)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上端,所述固定装置(33)安装在插线口(3)的内部上端,所述松线装置(34)卡合于滑动槽(32)中,且与固定装置(33)活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插拔供电源线缆连接器的铆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3)包括活动槽(331)、摆动杆(332)、回卷弹簧(333)、接触块(334)、固定块(335),所述活动槽(331)设置在插线口(3)的顶部侧端,所述摆动杆(332)卡合于活动槽(331)中,所述回卷弹簧(333)嵌套在摆动杆(332)的侧端,所述接触块(334)嵌固在摆动杆(332)的顶端,所述固定块(335)连接于摆动杆(332)的底部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插拔供电源线缆连接器的铆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35)包括固定体(a1)、嵌固座(a2)、绝缘垫(a3)、摩擦块(a4),所述固定体(a1)的端面为圆弧状,所述嵌固座(a2)位于固定体(a1)的顶部前端,所述绝缘垫(a3)贴合于固定体(a1)的底部正中间,所述摩擦块(a4)设有五个以上,且横向排列于固定体(a1)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青连
申请(专利权)人:艾青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