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池模块的电池壳体和带有电池壳体的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35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9
用于电池模块(200)的电池壳体(100),其中,电池壳体(100)具有:a)基体(10),其带有:i.内部空间(12),ii.用于布置传热器(20)的上侧(25)的外侧(15),其中,外侧(15)包括导热区段(17)和绝热区段(18),b)传热器(20),其带有冷却流体输入端(23)、冷却流体输出端(24)和上侧(25),其中,传热器(20)用至少一个配对导热区段(27)布置到导热区段(17)处并且传热器(20)用至少一个配对绝热区段(28)布置到绝热区段(18)处,c)布置在基体(10)的外侧(15)的绝热区段(18)和传热器(20)的上侧(25)的至少一个配对绝热区段(28)之间的绝热的粘接层(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池模块的电池壳体和带有电池壳体的电池模块
电池是一种电化学的蓄能器。不仅在静态应用、诸如机动车中还是在电子设备中均使用电池系统。对这些电池系统提出了在可靠性、安全性、效率和使用寿命方面的高要求。基于高能量密度,尤其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用于电驱动机动车的储能器。对这种电池系统的最优的功率平衡、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的运行而言,重要的是,在最优的温度范围内运行这些电池系统。运行温度对电池系统的功率提供强度、老化程度、能达到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性的确保有重要影响。出于这个原因,电池系统被有针对性地加热或冷却。在此,可以使电池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电池模块与传热器、特别是所谓的冷却板热接触并且通过导热加以调温。在电池模块中,各个电池单元借助单元连接器串联和/或并联地连接在一起并且布置在电池壳体中。在极端的状况下,例如事故时,以如下方式要求电池壳体特别是保护各个电池单元,即,电池壳体接收在此出现的压力、特别是力。
技术介绍
由WO2017/068115A1已知用于对电池调温的传热器。该传热器包括热电元件和第一盖,其中,在第一盖中构造有流体通道。...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电池模块(200)的电池壳体(100),其中,所述电池壳体(100)具有:/na)基体(10),其带有:/ni.用于布置所述电池模块(200)的电池单元(202)的内部空间(12),/nii.至少部分包围内部空间(10)的、用于布置传热器(20)的上侧(25)的外侧(15),其中,外侧(15)包括用于在基体(10)和传热器(20)之间传导热量的导热区段(17)和用于在基体(10)和传热器(20)之间不传导热量的绝热区段(18),/nb)传热器(20),其带有/ni.冷却流体输入端(23)和冷却流体输出端(24),/nii.上侧(25),其中,所述传热器(20)以所述上侧(25)的至少一...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4 DE 102019216968.61.用于电池模块(200)的电池壳体(100),其中,所述电池壳体(100)具有:
a)基体(10),其带有:
i.用于布置所述电池模块(200)的电池单元(202)的内部空间(12),
ii.至少部分包围内部空间(10)的、用于布置传热器(20)的上侧(25)的外侧(15),其中,外侧(15)包括用于在基体(10)和传热器(20)之间传导热量的导热区段(17)和用于在基体(10)和传热器(20)之间不传导热量的绝热区段(18),
b)传热器(20),其带有
i.冷却流体输入端(23)和冷却流体输出端(24),
ii.上侧(25),其中,所述传热器(20)以所述上侧(25)的至少一个配对导热区段(27)布置到基体(10)的外侧(15)的导热区段(17)处,并且所述传热器(20)以所述上侧(25)的至少一个配对绝热区段(28)布置到所述基体(10)的外侧(15)的绝热区段(18)处,和
c)布置在基体(10)的外侧(15)的绝热区段(18)和传热器(20)的上侧(25)的至少一个配对绝热区段(28)之间的绝热的粘接层(3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器(20)具有第一板(21),该第一板带有所述传热器(20)的上侧(25)、所述冷却流体输入端(23)和所述冷却流体输出端(24),并且所述传热器(20)具有第二板(22),在构造从所述冷却流体输入端(23)到所述冷却流体输出端(24)的至少一条冷却流体路径(29)的情况下,该第二板布置在与第一板(21)的上侧(25)对置的下侧(26)处。


3.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器(20)额外用螺钉(35)旋拧到所述基体(10)的外侧(15)处。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35)延伸通过所述传热器(20)的至少一个配对绝热区段(28)、通过绝热的粘接层(30)并且通过所述基体(10)的外侧(15)的绝热层(18)。


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在所述内部空间(12)中具有第一冷却流体流动通道(40),该第一冷却流体流动通道具有用于流体连通地连接到流体源上的第一通道入口(41)和用于流体连通地连接到所述传热器(20)的冷却流体输入端(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施密特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