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压缩后的状态保存打印用数据进行打印的打印系统以及用于该打印系统的打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627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打印系统,将要打印的原图像数据最终转换为作为墨点单位的数据的墨点数据,并以作为根据该墨点数据形成的墨点的排列的线栅为单位,对图像进行打印,其特征在于,具备:    打印用头,其具备在打印介质上形成所述墨点的多个墨点形成元件;    打印用头控制单元,其采用至少2个墨点形成元件打印形成图像的各个线栅;    图像数据转换单元,其将所述原图像数据转换为转换完毕数据,所述转换完毕数据为展开成对应于所述多个墨点形成元件的墨点数据之前的形式,并且与该墨点数据相比为被压缩的形式的数据;    转换完毕数据存储单元,其存储该转换完毕数据;    数据展开单元,其将该存储的转换完毕数据依次读出,展开为驱动所述多个墨点形成元件的墨点数据;和    输出单元,其将被展开的该墨点数据向所述打印用头控制单元输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图像施加给定图像处理后进行打印的技术,详细来说,涉及一种用图像处理装置和打印装置分担该图像处理并对图像进行打印的技术。
技术介绍
通过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墨点来打印图像的打印装置,被作为各种图像机器的输出装置广泛使用。这种打印装置中,图像被以细分为称作像素的小区域的状态来处理,墨点被形成在这些像素上。这种打印装置,就各个像素而言虽然只能用形成或没有形成墨点的状态来表现,但从图像整体来看,可以生成形成得密的区域和形成得稀疏的区域。例如,在打印用纸上形成黑色墨水的墨点的情况下,墨点形成得密的区域看起来较暗,相反墨点形成得较稀疏的区域看起来较亮。从而,若配合要表现的图像的灰度值适当控制墨点的形成密度,就可以打印多灰度的图像。这种打印装置中,为了以与图像的灰度值相应的密度形成墨点,通常使用如下方法。首先,对要打印的图像实施给定的图像处理,将图像数据逐个像素转换为表示有无形成墨点的数据(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称作“墨点数据”)。若对图像实施适当的图像处理,则能生成用于根据图像数据的灰度值以适当的密度形成墨点的墨点数据。然后,将获得的表示有无形成墨点的墨点数据,提供给打印装置。打印装置中,根据如此送来的数据在各像素上形成墨点。这样,就能根据图像数据的灰度以适当的密度形成墨点,打印期望的图像。然而,若使用这种方法打印图像,会增加构成图像的像素的数量,实施图像处理数据的传递会耗费时间,难以实施迅捷的打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画质的提高以及幅面增大的需求,构成图像的像素数有增加的倾向,迅捷地打印图像逐渐变得越来越难。这个课题,在例如特开2000—115716号公报中有详细阐述。这种墨点,被设于打印用喷头的墨点形成元件、例如喷吐墨滴的喷嘴,形成在打印用纸等打印介质上。从而,若该墨点形成元件在墨点形成上存在偏斜、例如用墨滴形成墨点时墨滴的着落位置的偏差等,由该墨滴形成元件形成的线栅(raster)会和其他的线栅不同,容易在打印物上插入白线条、即发生所谓条带现象(banding)。因此,在最近的打印装置中,使用至少2个设于打印用喷头的多个墨点形成元件来形成一个线栅。这种情况下,在打印用喷头相对打印介质往复运动来进行打印的这种类型的打印装置中,通过多次往动或复动,完成一个线栅。即,首先使用1个墨点形成元件,在间跳的位置上(例如间隔一个的位置)形成墨点,若打印用喷头和打印介质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偏移,用另一个墨点形成元件,填埋已经形成的墨点的间空,来完成线栅。这种方法,称作交叠(overlap)。然而,若采用这种墨点的形成方法,会产生如下问题,即已经生成的墨点数据没有直接全部使用,必须保存直至打印用喷头移动为止。原本就采用了在打印用喷头上将多个墨点形成元件隔开几个墨点的量来设置、并且打印用喷头多次往动或复动来首先完成一定宽度的线栅的方法(隔行interlace),若对其再实施交叠,必须保存的墨点数据的量就会跳跃增加。其导致的结果就是,为了保存大量的墨点数据,不得不使用大规模的存储器。再者,从原图像数据起、到最终的打印为止的处理,可由图像处理装置(一般为计算机)和打印装置分担进行,也可由打印装置一侧实施全部的处理。不论那种情况,都必须有将墨点数据配合墨点形成元件展开保存的处理,因此需要大规模的存储器这点没有改变。将图像处理装置和打印装置组合起来实施图像的形成时,可将墨点数据的生成交由图像处理装置一侧实施。一般来说,图像处理装置,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实施给定处理的应用程序来实现,当进行打印时,启动打印机驱动器,从应用程序接收必要的数据,并生成输出给打印装置的数据。此时,虽然计算机一侧可以预备足够的存储器,将大量的墨点数据在打印驱动器一侧展开并保存,但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即从图像处理装置向打印装置传输的数据量增大、数据传输需要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减少展开墨点数据所需的存储器容量,高效地进行图像处理的技术。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至少一部分,具备打印用头,其具备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多个墨点的多个墨点形成元件,将形成像素的各个线栅,用该打印用头的至少2个墨点形成元件打印。此时,将原图像数据,转换为展开成对应多个墨点形成元件的墨点数据之前的形式、且与该墨点数据相比为被压缩的形式的数据的转换完毕数据,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器中。之后,将该转换完毕数据依次读出,将驱动多个墨点形成元件的墨点数据展开,并通过据此驱动墨点形成元件来实施打印。从而,通过本专利技术,由于能将图像数据以压缩的形式存储,因此无需很大的存储容量。并且,由于从该压缩的数据向墨点数据展开,并驱动墨点形成元件,因此还能够缩小墨点数据的容量。另外,这种打印系统,采用由图像处理装置和打印装置构成、并由两个装置分担处理的结构时,能够用图像处理装置和打印装置,将图像处理高效分担。此时,可自由地设计将构成打印系统的各个单元组装在图像处理装置和打印装置的哪一个中。例如,可在打印装置的外部实施颜色修正等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压缩的形式存储在打印装置内的存储器中,并将该数据展开为墨点数据同时驱动打印用头的墨点形成元件。另外,本专利技术除了打印系统之外,还可以理解为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本专利技术中,可在展开墨点数据时,将对着眼的像素的有无形成墨点的判断结果暂时存储,并从该存储的判断结果之中,归纳出对应用至少1次往动或复动形成的墨点的判断结果,来形成线栅。这样,能够快速地形成线栅,从而可以快速地打印图像。或者,在这种打印系统、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中,可设定所述着眼像素后,从以需要展开的状态存储的转换完毕数据之中,展开与该着眼像素对应的位置的数据,判断有无形成所述墨点。这样,由于能够只展开与着眼像素对应的位置的图像数据,因此不会将图像数据无效展开。从而,可以节省这部分展开所需的存储容量。再有,通过在打印介质上重复往动和复动并同时形成墨点,来形成作为墨点的列的线栅的同时打印图像的打印系统、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中,可在设定所述着眼像素之后,从所述存储的转换完毕数据之中,以所述线栅为单位展开包含所述着眼像素的数据,判断有无形成所述墨点。这样,由于能够简便地确定要展开的图像数据,因此不但能够简化打印装置一侧的处理,还能加快处理速度。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可将所述图像数据的转换,通过将对原图像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得到的墨点数据压缩来实现。此时,一次性形成相距给定的间隔的多根线栅。在形成多根线栅时,通过检测出构成该线栅的像素,并将包含该像素的所述墨点数据展开,而后获取表示对该像素有无形成墨点的墨点数据,并根据该墨点数据形成墨点,来打印图像。这样,由于能将墨点数据压缩的状态下来存储,因此也无需很大的存储容量。从而,在由图像处理装置和打印装置来构成打印系统的情况下,即使打印装置一侧的处理能力并不怎么太强,也能用图像处理装置和打印装置高效地分担图像处理。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打印系统或打印装置,可对构成图像的多个像素以每给定多个归纳成的像素群,通过将形成在该像素群内的墨点的个数,根据所述图像数据决定,来获得所述转换完毕数据,并将此墨点的个数的数据作为所述转换完毕数据存储,并将存储的墨点的个数的数据转换为所述墨点数据,并且对每个所述像素群中、M组(M为2以上、且小于作为该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打印系统,将要打印的原图像数据最终转换为作为墨点单位的数据的墨点数据,并以作为根据该墨点数据形成的墨点的排列的线栅为单位,对图像进行打印,其特征在于,具备打印用头,其具备在打印介质上形成所述墨点的多个墨点形成元件;打印用头控制单元,其采用至少2个墨点形成元件打印形成图像的各个线栅;图像数据转换单元,其将所述原图像数据转换为转换完毕数据,所述转换完毕数据为展开成对应于所述多个墨点形成元件的墨点数据之前的形式,并且与该墨点数据相比为被压缩的形式的数据;转换完毕数据存储单元,其存储该转换完毕数据;数据展开单元,其将该存储的转换完毕数据依次读出,展开为驱动所述多个墨点形成元件的墨点数据;和输出单元,其将被展开的该墨点数据向所述打印用头控制单元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数据转换单元是以将所述原图像数据转换为墨点数据的半色调处理之前的形式,实施所述数据的转换的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展开单元具备着眼像素设定单元,其设定要判断有无形成墨点的着眼像素;有无形成墨点判断单元,其由在所述转换完毕数据存储单元存储的转换完毕数据,展开包含该着眼像素的图像数据,并根据该展开的图像数据,判断该着眼像素有无形成墨点;通过移动所述着眼像素同时重复该有无形成墨点的判断,展开为驱动所述多个墨点形成元件的墨点数据的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用头是通过在所述打印介质上重复往动和复动并同时形成墨点、来形成作为墨点列的线栅的单元;所述数据展开单元具备将所述着眼像素的有无形成墨点的判断结果暂时存储的判断结果存储单元;所述输出单元是从所述存储的判断结果之中、汇总所述打印用头以至少1次往动或复动形成的墨点的判断结果后,输出给所述打印用头控制单元的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无形成墨点判断单元是从所述存储的转换完毕数据之中,展开对应所述着眼像素的位置的数据后,判断有无形成所述墨点的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彼此分别形成的处理所述原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装置和用所述打印用头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打印装置构成;所述图像数据转换单元,组装在所述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转换完毕数据存储单元、数据展开单元、输出单元以及打印用头控制单元,与所述打印用头一起组装在所述打印装置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具备转送单元,其将所述转换完毕数据转送给所述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具备数据接收单元,其获取所述转送的转换完毕数据后,输出给所述转换完毕数据存储单元;所述数据展开单元具备着眼像素设定单元,其设定要判断有无形成墨点的着眼像素;有无形成墨点判断单元,其从所述转换完毕数据存储单元存储的转换完毕数据中,展开包含该着眼像素的图像数据,并根据该展开的图像数据,判断该着眼像素有无形成墨点;通过移动所述着眼像素同时重复该有无形成墨点的判断,展开为驱动所述多个墨点形成元件的墨点数据的单元。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数据转换单元是通过将对所述原图像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得到的墨点数据压缩、来实施所述转换的单元。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用头控制单元具备将所述打印用头在所述打印介质上重复往动和复动、同时至少在每次往动或复动时驱动彼此相距给定间隔的所述墨点形成元件、形成多根所述线栅的单元;位置移动单元,其将所述打印用头和所述打印介质的相对位置,在与该线栅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以用后来形成的该线栅填补之前形成的所述线栅间的间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展开单元具备墨点数据存储单元,其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转换完毕数据中,展开包含有构成与所述多个墨点形成元件对应的各个线栅的墨点数据的墨点数据,并在展开构成接着该线栅形成的线栅的墨点数据时,将该墨点数据存储以备形成下一个线栅。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数据转换单元,对于将构成所述图像的多个像素以每给定多个归纳而得到的像素群,通过根据所述图像数据、决定该像素群内形成的墨点的个数,获得所述转换完毕数据;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将该墨点的个数数据作为所述转换完毕数据存储;所述数据展开单元将该存储的墨点的个数数据转换为所述墨点数据,且具备墨点数据存储单元,其对每个所述像素群中M组的像素组,同时存储至少一次所述转换得到的墨点数据,其中M为2以上且小于作为该像素群包含的所述像素组的组数N的整数。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点数据存储单元,作为所述M组的墨点数据,至少将所述像素群内连续形成墨点的多个像素组的墨点数据同时存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点数据存储单元,作为所述M组的墨点数据,至少将所述像素群内最后剩下的多个像素组的墨点数据同时存储。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点数据存储单元,根据所述像素群内各像素中形成墨点的像素的排序,将所述个数数据转换为所述墨点数据。15.一种打印装置,从外部获取对应要打印的图像的数据,通过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墨点,打印对应于该数据的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打印用头,其具备在打印介质上形成所述墨点的多个墨点形成元件;打印用头控制单元,其采用至少2个墨点形成元件打印形成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谷繁明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