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及其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88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及其散热结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包括:具有中空腔室的壳体,以及位于中空腔室的空气压缩机,散热结构包括:进气格栅窗,出气格栅窗,散热风扇以及至少两个分流风道;进气格栅窗和出气格栅窗相对的设置在壳体上;空气压缩机位于进气格栅窗与出气格栅窗之间,散热风扇位于空气压缩机与进气格栅窗之间;分流风道设置在中空腔室的顶部空间。散热风扇工作时,经进气格栅窗吸入冷空气,并将吸入的冷空气吹向空气压缩机,以与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再经出气格栅窗排出至壳体外,形成强制对流的降温方式。同时,通过分流风道的设计,有效的对上升至中空腔室顶部空间的热量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及其散热结构
本申请涉及空气压缩式雾化器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及其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空气压缩式雾化器是利用电动机直接驱动空气压缩泵,使曲轴产生旋转运动,带动连杆使活塞产生往复运动,引起气缸容积的变化,以压缩空气,并使压缩的空气通过细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冲击雾化杯内的试液使其雾化,再由出雾口喷出。电动机一般是由铁芯和绕组线圈组成,绕组线圈有电阻,通电后会有发热损耗,损耗大小与电阻、电流成正比关系,功率越大,则雾化器本身产生的温度也就越高,甚至影响电动机使用安全性。目前,采用风扇排风散热方式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虽设计了对称排风口,但由于热空气是上升的,而风扇只是对着电动机吹风,电动机仅有瞬时的降温,热空气不能顺畅排出,累积在雾化器壳体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及其散热结构,通过本散热结构保证热量顺畅的排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散热结构,所述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包括:具有中空腔室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中空腔室的底部空间的空气压缩机,其中,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进气格栅窗,出气格栅窗,散热风扇以及至少两个分流风道;所述进气格栅窗和出气格栅窗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连通所述中空腔室;所述空气压缩机位于进气格栅窗与出气格栅窗之间,所述散热风扇位于空气压缩机与进气格栅窗之间,且所述散热风扇的进风端朝向进气格栅窗,出风端朝向空气压缩机;所述分流风道设置在中空腔室的顶部空间,并位于空气压缩机与出气格栅窗之间,且所述分流风道沿进气格栅窗向出气格栅窗的方向设置;所述散热风扇用于从进气格栅窗吸风,并将吸入的风吹向空气压缩机,再经所述出气格栅窗排出;所述分流风道用于分流流经中空腔室顶部空间的气流。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中空腔室的顶部空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流部,所述分流部的顶部连接所述中空腔室的顶部,所述分流部的底部沿中空腔室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延伸,并与空气压缩机间隔设置;所述分流部位于散热风扇与出气格栅窗之间,且各所述分流部都沿所述进气格栅窗至出气格栅窗的方向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分流部将所述中空腔室的顶部空间分隔成所述至少两个分流风道。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分流部包括:直线型连接段,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线型连接段两端的导入部和导出部;所述直线型连接段沿进气格栅窗向出气格栅窗的方向设置;所述导入部靠近所述进气格栅窗,所述导入部具有第一导入面和第二导入面,所述第一导入面用于将流经中空腔室顶部空间的气流导入至一所述分流风道,所述第二导入面用于将流经至中空腔室顶部空间的气流导入至另一所述分流风道;所述导出部靠近所述出气格栅窗,所述导出部具有第一导出面和第二导出面,所述第一导出面用于将导入至一所述分流风道的气流导出至出气格栅窗,所述第二导出面用于将导出至另一所述分流风道的气流导出至出气格栅窗。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室内,以将所述中空腔室分隔为发热腔和非发热腔;所述空气压缩机以及所述分流风道都设置在所述发热腔,所述进气格栅窗和出气格栅窗设置在处于所述发热腔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分隔板用于阻止发热腔的热量进入到非发热腔。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热量反射涂层,所述热量反射涂层设置在所述分隔板朝向所述发热腔的一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进气格栅窗和出气格栅窗都由多个格栅板依次间隔且平行排布形成。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格栅板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水平方向设置的所述格栅板的上表面形成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沿所述格栅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倾斜部的斜面的高端至底端沿所述中空腔室内至外的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倾斜部的斜面的高端还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沿所述格栅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止挡部的高度小于相邻两个格栅板之间的间距。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包括:所述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散热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具有开口朝下的上凹腔,所述下壳具有开口朝上的下凹腔,所述上凹腔的开口盖和在所述下凹腔的开口处,以使所述上壳的上凹腔与所述下壳的下凹腔形成所述中空腔室;所述上凹腔形成所述中空腔室的顶部空间,所述下凹腔形成所述中空腔室的底部空间;所述分流风道设置在所述上凹腔的顶部,所述进气格栅窗和出气格栅窗设置在所述下壳上,所述空气压缩机安装在所述下凹腔的底部。依据本申请所提供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及其散热结构,散热风扇工作时,经进气格栅窗吸入冷空气,并将吸入的冷空气吹向空气压缩机,以与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再经出气格栅窗排出至壳体外,形成强制对流的降温方式。同时,通过分流风道的设计,有效的对上升至中空腔室顶部空间的热量进行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透视效果图;图3为散热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对热量导流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中进气格栅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所提供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为医用雾化器,以将液体药剂雾化后供患者以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达到无痛治疗的目的。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100主要包括:壳体10,空气压缩机20,以及软连接管(图中未示出),雾化杯(图中未示出)和面罩(图中未示出)。其中,壳体10的内部具有中空腔室16,空气压缩机20设置在中空腔室16内。空气压缩机20包括:驱动电机21和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包括:曲柄连杆组件22、气缸23以及活塞。气缸23上还设置有进气端口231和出气端口232,进气端口231通过进气阀将外界与气缸23内部连通,出气端口232通过出气阀将气缸23内部与外界连通。曲柄连杆组件22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活塞的杆端,活塞的头端位于气缸23内。驱动电机21通过曲柄连杆组件22带动活塞在气缸23内往复移动,使得空气经进气端口231进入到气缸23内,并被活塞的头端压缩行程压缩空气,压缩后的空气经出气阀、出气端口231排出形成高速气流。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上还安装有开关13,进气滤芯14以及出气连接端口15,其中,开关13用于控制驱动电机21与电源的接通或断开,以控制驱动电机21工作。进气滤芯14与进气端口231连通,用于过滤进入的空气。出气连接端口15连接软连接管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散热结构,所述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包括:具有中空腔室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中空腔室的底部空间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进气格栅窗,出气格栅窗,散热风扇以及至少两个分流风道;所述进气格栅窗和出气格栅窗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连通所述中空腔室;所述空气压缩机位于进气格栅窗与出气格栅窗之间,所述散热风扇位于空气压缩机与进气格栅窗之间,且所述散热风扇的进风端朝向进气格栅窗,出风端朝向空气压缩机;所述分流风道设置在中空腔室的顶部空间,并位于空气压缩机与出气格栅窗之间,且所述分流风道沿进气格栅窗向出气格栅窗的方向设置;所述散热风扇用于从进气格栅窗吸风,并将吸入的风吹向空气压缩机,再经所述出气格栅窗排出;所述分流风道用于分流流经中空腔室顶部空间的气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散热结构,所述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包括:具有中空腔室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中空腔室的底部空间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进气格栅窗,出气格栅窗,散热风扇以及至少两个分流风道;所述进气格栅窗和出气格栅窗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连通所述中空腔室;所述空气压缩机位于进气格栅窗与出气格栅窗之间,所述散热风扇位于空气压缩机与进气格栅窗之间,且所述散热风扇的进风端朝向进气格栅窗,出风端朝向空气压缩机;所述分流风道设置在中空腔室的顶部空间,并位于空气压缩机与出气格栅窗之间,且所述分流风道沿进气格栅窗向出气格栅窗的方向设置;所述散热风扇用于从进气格栅窗吸风,并将吸入的风吹向空气压缩机,再经所述出气格栅窗排出;所述分流风道用于分流流经中空腔室顶部空间的气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室的顶部空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流部,所述分流部的顶部连接所述中空腔室的顶部,所述分流部的底部沿中空腔室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延伸,并与空气压缩机间隔设置;所述分流部位于散热风扇与出气格栅窗之间,且各所述分流部都沿所述进气格栅窗至出气格栅窗的方向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分流部将所述中空腔室的顶部空间分隔成所述至少两个分流风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包括:直线型连接段,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线型连接段两端的导入部和导出部;所述直线型连接段沿进气格栅窗向出气格栅窗的方向设置;所述导入部靠近所述进气格栅窗,所述导入部具有第一导入面和第二导入面,所述第一导入面用于将流经中空腔室顶部空间的气流导入至一所述分流风道,所述第二导入面用于将流经至中空腔室顶部空间的气流导入至另一所述分流风道;所述导出部靠近所述出气格栅窗,所述导出部具有第一导出面和第二导出面,所述第一导出面用于将导入至一所述分流风道的气流导出至出气格栅窗,所述第二导出面用于将导出至另一所述分流风道的气流导出至出气格栅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美宝胡士峰苏洁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科瑞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