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和投影仪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574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1
光源装置和投影仪,能抑制激励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光源装置具有射出第1光线束和第2光线束的光源部、改变第1光线束的主光线行进方向的第1光学元件、改变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行进方向的第2光学元件、具有入射面、反射面、第1侧面和第2侧面的波长转换层、具有第1反射面的第1反射元件和具有第2反射面的第2反射元件。第1和第2光学元件使第1和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在入射面上相互不重叠地改变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波长转换层的入射面的形状为矩形,第1和第2光线束不入射到入射面、第1和第2反射面以外的区域,第1光线束被第1反射元件反射而从第1侧面入射到波长转换层,第2光线束被第2反射元件反射而从第2侧面入射到波长转换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技术介绍
在投影仪的领域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将从光源射出的激励光照射到荧光体上时从荧光体发出的荧光的光源装置。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荧光体层、设置在荧光体层的侧面的分色镜、设置在荧光体层的底面的反射部、以及激励光源的光源装置。在该光源装置中,荧光从荧光体层上表面的荧光射出区域射出,在俯视时,激励光照射到包含荧光射出区域和荧光射出区域的外侧的区域在内的区域,而从荧光体层的侧面入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21606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中,在激励光照射区域的形状与荧光射出区域的形状为相似形的状态下,使激励光照射区域的面积比荧光射出区域的面积大。但是,根据荧光体层的周围的反射部件的配置,有时激励光的一部分未用于波长转换,从而激励光的利用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光源装置具有:光源,其射出具有第1波段的第1光线束和第2光线束;第1光学元件,其改变所述第1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第2光学元件,其改变所述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波长转换层,其具有供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入射的入射面、与所述入射面不同的反射面、与所述入射面和所述反射面交叉的第1侧面以及与所述入射面和所述反射面交叉并且与所述第1侧面不同的第2侧面,所述波长转换层将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波长转换为具有与所述第1波段不同的第2波段的荧光;第1反射元件,其具有第1反射面,并且与所述第1侧面对置设置;以及第2反射元件,其具有第2反射面,并且与所述第2侧面对置设置。所述第1光学元件和所述第2光学元件以使所述第1光线束的主光线与所述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在所述入射面上相互不重叠的方式改变所述第1光线束的主光线和所述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从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相对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入射方向观察时,所述入射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不入射到所述入射面、所述第1反射面和所述第2反射面以外的区域,所述第1光线束被所述第1反射元件反射而从所述第1侧面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层,所述第2光线束被所述第2反射元件反射而从所述第2侧面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光源射出具有所述第1波段的第3光线束和第4光线束,所述光源装置具有:第3光学元件,其改变所述第3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以及第4光学元件,其改变所述第4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所述波长转换层具有与所述入射面、所述反射面和所述第1侧面交叉的第3侧面以及与所述入射面、所述反射面和所述第1侧面交叉并且与所述第3侧面不同的第4侧面,所述光源装置具有:第3反射元件,其具有第3反射面,并且与所述第3侧面对置设置;以及第4反射元件,其具有第4反射面,并且与所述第4侧面对置设置,所述第3光学元件以使所述第3光线束的主光线与所述第1光线束的主光线、所述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以及所述第4光线束的主光线在所述入射面上不重叠的方式改变所述第3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所述第4光学元件以使所述第4光线束的主光线与所述第1光线束的主光线、所述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以及所述第3光线束的主光线在所述入射面上不重叠的方式改变所述第4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从所述入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光线束、所述第2光线束、所述第3光线束以及所述第4光线束不入射到所述入射面、所述第1反射面、所述第2反射面、所述第3反射面以及所述第4反射面以外的区域,所述第3光线束被所述第3反射元件反射而从所述第3侧面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层,所述第4光线束被所述第4反射元件反射而从所述第4侧面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可以是,所述第1光学元件和所述第2光学元件是偏折棱镜。可以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光源装置具有第5光学元件,所述第5光学元件设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偏折棱镜之间的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的光路上,使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的照度均匀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可以是,所述第1光学元件和所述第2光学元件是多透镜阵列,所述多透镜阵列的光轴相对于入射到所述多透镜阵列之前的所述第1光线束的主光线或所述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倾斜。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投影仪具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其根据图像信息对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及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由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光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3是示出从光源部射出的激励光的配置的主视图。图4是波长转换元件的俯视图。图5是光路变更部的概略结构图。图6是示出波长转换层上的光照射区域的图。图7是示出以往例的波长转换层上的光照射区域的图。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光路变更部的概略结构图。图9是第3实施方式的光路变更部的概略结构图。图10是示出波长转换层上的光照射区域的图。图11是第4实施方式的光路变更部的概略结构图。图12是第5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的波长转换元件的俯视图。图13是光路变更部的概略结构图。图14是沿图13的XIV-XIV线的剖视图。图15是沿图13的XV-XV线的剖视图。图16是示出波长转换层上的光照射区域的图。图17是第6实施方式的光路变更部的概略结构图。图18是沿图17的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图19是沿图17的XIX-XIX线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投影仪;2A:光源装置;4B、4G、4R:光调制装置;6:投射光学装置;21A:光源部;36:多透镜阵列(第5光学元件);42:波长转换层;42a:入射面;42b:反射面;42c:第1侧面;42d:第2侧面;42e:第3侧面;42f:第4侧面;45、61:第1反射元件;45a、61a:第1反射面;46、62:第2反射元件;46a、62a:第2反射面;63:第3反射元件;63a:第3反射面;64:第4反射元件;64a:第4反射面;351、551、681:第1偏折棱镜(第1光学元件);352、552、682:第2偏折棱镜(第2光学元件);521、591、721:第1多透镜阵列(第1光学元件);522、592、722:第2多透镜阵列(第2光学元件);683:第3偏折棱镜(第3光学元件);684:第4偏折棱镜(第4光学元件);723:第3多透镜阵列(第3光学元件);724:第4多透镜阵列(第4光学元件);BL1:第1光线束;BL2:第2光线束;BL3:第3光线束;BL4:第4光线束。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以下,使用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各附图中,为了容易观察各结构要素,有时根据结构要素而使尺寸的比例尺不同地进行示出。对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装置,其具有:/n光源部,其射出具有第1波段的第1光线束和第2光线束;/n第1光学元件,其改变所述第1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n第2光学元件,其改变所述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n波长转换层,其具有供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入射的入射面、与所述入射面不同的反射面、与所述入射面和所述反射面交叉的第1侧面以及与所述入射面和所述反射面交叉并且与所述第1侧面不同的第2侧面,所述波长转换层将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波长转换为具有与所述第1波段不同的第2波段的荧光;/n第1反射元件,其具有第1反射面,并且与所述第1侧面对置设置;以及/n第2反射元件,其具有第2反射面,并且与所述第2侧面对置设置,/n所述第1光学元件和所述第2光学元件以使所述第1光线束的主光线与所述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在所述入射面上相互不重叠的方式改变所述第1光线束的主光线和所述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n从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相对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入射方向观察时,所述入射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不入射到所述入射面、所述第1反射面和所述第2反射面以外的区域,/n所述第1光线束被所述第1反射元件反射而从所述第1侧面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层,/n所述第2光线束被所述第2反射元件反射而从所述第2侧面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层。/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5 JP 2019-2120931.一种光源装置,其具有:
光源部,其射出具有第1波段的第1光线束和第2光线束;
第1光学元件,其改变所述第1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
第2光学元件,其改变所述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
波长转换层,其具有供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入射的入射面、与所述入射面不同的反射面、与所述入射面和所述反射面交叉的第1侧面以及与所述入射面和所述反射面交叉并且与所述第1侧面不同的第2侧面,所述波长转换层将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波长转换为具有与所述第1波段不同的第2波段的荧光;
第1反射元件,其具有第1反射面,并且与所述第1侧面对置设置;以及
第2反射元件,其具有第2反射面,并且与所述第2侧面对置设置,
所述第1光学元件和所述第2光学元件以使所述第1光线束的主光线与所述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在所述入射面上相互不重叠的方式改变所述第1光线束的主光线和所述第2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
从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相对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入射方向观察时,所述入射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1光线束和所述第2光线束不入射到所述入射面、所述第1反射面和所述第2反射面以外的区域,
所述第1光线束被所述第1反射元件反射而从所述第1侧面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层,
所述第2光线束被所述第2反射元件反射而从所述第2侧面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部射出具有所述第1波段的第3光线束和第4光线束,
所述光源装置具有:
第3光学元件,其改变所述第3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以及
第4光学元件,其改变所述第4光线束的主光线的行进方向,
所述波长转换层具有与所述入射面、所述反射面和所述第1侧面交叉的第3侧面以及与所述入射面、所述反射面和所述第1侧面交叉并且与所述第3侧面不同的第4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山光一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