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72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方向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f>2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3.0<f/f2<‑2.0。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摄像镜头存在成像质量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像镜头的小型化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众所周知,像素越多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所拍摄到的照片能够被放大的倍数越大,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在使用大的CMOS拍摄的时候利用算法对成像的画面进行裁切,使得只显示成像的一部分并将这部分放大,以形成变焦的效果。这种实现变焦的方法也称作数码变焦,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成像画面越放大像素越少,照片越模糊。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摄像镜头存在成像质量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摄像镜头存在成像质量不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方向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f>2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3.0<f/f2<-2.0。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中主光线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实际传播路程在空气中的等效距离TL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3.0<TL/EPD<3.5。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和光学成像镜头中主光线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实际传播路程在空气中的等效距离FL之间满足:0.6<f3/FL≤1.0。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满足:1.5<f/f1<2.0。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0.6<f1/f3≤1.0。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之间满足:2.0<f1/R1<3.0。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和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2.0≤R1/R4<3.0。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和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3.0<(R3+R4)/(R3-R4)<5.0。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1.5≤f/R6<-1.0。进一步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距T23、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1.0<T23/CT3≤1.6。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2和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V3之间满足:1.0<V1/(V2+V3)<1.5。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反射镜E4,反射镜E4设置在第三透镜E3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9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方向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f>2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之间满足:2.5<f*tan(Semi-FOV)<3.5。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中主光线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实际传播路程在空气中的等效距离TL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3.0<TL/EPD<3.5。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和光学成像镜头中主光线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实际传播路程在空气中的等效距离FL之间满足:0.6<f3/FL≤1.0。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满足:1.5<f/f1<2.0。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0.6<f1/f3≤1.0。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之间满足:2.0<f1/R1<3.0。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和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2.0≤R1/R4<3.0。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和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3.0<(R3+R4)/(R3-R4)<5.0。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1.5≤f/R6<-1.0。进一步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距T23、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1.0<T23/CT3≤1.6。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2和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V3之间满足:1.0<V1/(V2+V3)<1.5。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3.0<f/f2<-2.0。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反射镜E4,反射镜E4设置在第三透镜E3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9之间。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沿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方向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f>2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3.0<f/f2<-2.0。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布置,可以有效减少象散与畸变,大大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采用正负正组合的透镜能够更好的展现该光学系统的性能。合理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大于20mm目的是在变焦的过程中满足长焦端的焦距需求。通过合理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的比值,能够有效控制第二透镜E2的光焦度为负值,能合理分配各个透镜之间的光焦度,充分发挥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性能,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另外,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是一款小型的长焦镜头,在拍摄的过程中可以控制光学成像镜头切换来达到变焦效果,实现光学变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5分别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至图10分别示出了图6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1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方向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n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n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n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n其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f>20mm;/n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3.0<f/f2<-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方向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f>20mm;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3.0<f/f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中主光线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实际传播路程在空气中的等效距离TL和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3.0<TL/EPD<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和所述光学成像镜头中主光线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实际传播路程在空气中的等效距离FL之间满足:0.6<f3/FL≤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满足:1.5<f/f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0.6<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旭乐闻人建科胡亚斌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