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561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包括混溶箱、布水管、进水泵和出水泵;混溶箱用于形成水与锁磷剂混溶的腔体,混溶箱上设置有药液出口;布水管设置在混溶箱内侧且靠近混溶箱的底部布置,布水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孔,且出水孔用于将布水管内的水向混溶箱的底部引流;进水泵的进水口用于连通水源,进水泵的出水口与布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出水泵的进水口与药液出口连通,出水泵的出水口与药液设备的进液口连通。与传统的混溶方式相比较,上述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速混溶、不沉积、连续运行等优点,解决了锁磷剂与水混合不均且易沉积箱底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生态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
技术介绍
磷的过度输入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原因,锁磷剂中的镧能有效捕获夏季因微生物活动旺盛和缺氧释放的磷酸根离子,锁磷剂在水体中下降的过程中吸附水体部分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而透明度的增加促进了沉水植物的生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目前,锁磷剂产品在湖泊、水库治理过程中被广泛使用,锁磷剂产品使用时需要与水的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药液供入药液使用设备中。目前锁磷剂与水混合主要依靠人工搅拌或简单的水流冲刷。该种方式主要存在如下缺点: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高且人员成本高;混合不充分、不均匀,易沉积堵塞、溢流;药液供给不连续,工作效率低,限制了湖库治理的效果。综上所述,如何解决锁磷剂使用时存在混合不均且易沉积箱底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以解决锁磷剂使用时存在混合不均且易沉积箱底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包括混溶箱、布水管、进水泵和出水泵;所述混溶箱用于形成水与锁磷剂混溶的腔体,所述混溶箱上设置有药液出口;所述布水管设置在所述混溶箱内侧且靠近所述混溶箱的底部布置,所述布水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孔,且所述出水孔用于将所述布水管内的水向所述混溶箱的底部引流;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口用于连通水源,所述进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布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出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药液出口连通,所述出水泵的出水口与药液设备的进液口连通。优选地,所述布水管包括至少两根横跨所述混溶箱的底部且平行布置的引流管和用于将各个所述引流管连通在一起的连通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均与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进水端设置在所述连通管上,所述出水孔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上。优选地,所述出水孔在所述引流管上等间隔布置。优选地,所述引流管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出水孔的距离为100mm±5mm,且所述出水孔的直径为10mm±1mm。优选地,所述出水孔与竖直方向呈预设夹角a,且0°≤a<90°。优选地,所述预设夹角a为45°。优选地,所述混溶箱的顶部设置有敞开口,且所述对应所述敞开口的两侧设置有承重部,所述承重部用于放置待填加的锁磷剂。优选地,所述承重部为格栅结构。优选地,所述进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上设置有过滤装置。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所述抽水管用于伸入水源的一端。相比于
技术介绍
介绍内容,上述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包括混溶箱、布水管、进水泵和出水泵;混溶箱用于形成水与锁磷剂混溶的腔体,混溶箱上设置有药液出口;布水管设置在混溶箱内侧且靠近混溶箱的底部布置,布水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孔,且出水孔用于将布水管内的水向混溶箱的底部引流;进水泵的进水口用于连通水源,进水泵的出水口与布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出水泵的进水口与药液出口连通,出水泵的出水口与药液设备的进液口连通。在实际水生态治理过程中,采用上述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通过进水泵经湖库等水源泵入混溶箱内,待混溶箱内水量达到一定量后,向混溶箱内均匀投入锁磷剂,锁磷剂与混溶箱内的水进行混合,由于混溶箱底部布置的布水管上设置有向混溶箱的底部引流的出水孔,利用出水孔的水流冲刷混溶箱的箱底,从而避免了锁磷剂堆积,并且冲刷箱底还会产生向上翻滚的水流,继而能够实现对混溶箱内部药液的搅拌作用,使得锁磷剂和进水充分且均匀的混合,然后利用出水泵将混溶箱中的药剂混合液打入药液使用设施,实现持续均衡的药液供给,与传统的混溶方式相比较,上述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速混溶、不沉积、连续运行等优点,解决了锁磷剂与水混合不均且易沉积箱底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溶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溶箱的正面透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溶箱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上图1-图4中,混溶箱1、药液出口11、承重部12、布水管2、引流管2a、连通管2b、出水孔21、进水端22、进水泵3、出水泵4、抽水管5、过滤装置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以解决锁磷剂使用时存在混合不均且易沉积箱底的问题。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包括混溶箱1、布水管2、进水泵3和出水泵4;混溶箱1用于形成水与锁磷剂混溶的腔体,混溶箱1上设置有药液出口11;布水管2设置在混溶箱1内侧且靠近混溶箱1的底部布置,布水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孔21,且出水孔21用于将布水管2内的水向混溶箱1的底部引流;进水泵3的进水口用于连通水源,进水泵3的出水口与布水管2的进水端22连通;出水泵4的进水口与药液出口11连通,出水泵4的出水口与药液设备的进液口连通。在实际水生态治理过程中,采用上述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通过进水泵经湖库等水源泵入混溶箱内,待混溶箱内水量达到一定量后,向混溶箱内均匀投入锁磷剂,锁磷剂与混溶箱内的水进行混合,由于混溶箱底部布置的布水管上设置有向混溶箱的底部引流的出水孔,利用出水孔的水流冲刷混溶箱的箱底,从而避免了锁磷剂堆积,并且冲刷箱底还会产生向上翻滚的水流,继而能够实现对混溶箱内部药液的搅拌作用,使得锁磷剂和进水充分且均匀的混合,然后利用出水泵将混溶箱中的药剂混合液打入药液使用设施,实现持续均衡的药液供给,与传统的混溶方式相比较,上述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速混溶、不沉积、连续运行等优点,解决了锁磷剂与水混合不均且易沉积箱底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进水泵与混溶箱上的进水端连通和出水泵与混溶箱的药液出口连通时,均可以通过管路连接,并且该管路一般可以采用钢丝软管,并且固定方式一般选择为卡箍的方式,通过软管配合卡箍的方式,可以不用其他密封,且方向角度均方便调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布水管2的具体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两根横跨混溶箱1的底部且平行布置的引流管2a和用于将各个引流管2a连通在一起的连通管2b;引流管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溶箱(1)、布水管(2)、进水泵(3)和出水泵(4);/n所述混溶箱(1)用于形成水与锁磷剂混溶的腔体,所述混溶箱(1)上设置有药液出口(11);/n所述布水管(2)设置在所述混溶箱(1)内侧且靠近所述混溶箱(1)的底部布置,所述布水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孔(21),且所述出水孔(21)用于将所述布水管(2)内的水向所述混溶箱(1)的底部引流;/n所述进水泵(3)的进水口用于连通水源,所述进水泵(3)的出水口与所述布水管(2)的进水端(22)连通;/n所述出水泵(4)的进水口与所述药液出口(11)连通,所述出水泵(4)的出水口与药液设备的进液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溶箱(1)、布水管(2)、进水泵(3)和出水泵(4);
所述混溶箱(1)用于形成水与锁磷剂混溶的腔体,所述混溶箱(1)上设置有药液出口(11);
所述布水管(2)设置在所述混溶箱(1)内侧且靠近所述混溶箱(1)的底部布置,所述布水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孔(21),且所述出水孔(21)用于将所述布水管(2)内的水向所述混溶箱(1)的底部引流;
所述进水泵(3)的进水口用于连通水源,所述进水泵(3)的出水口与所述布水管(2)的进水端(22)连通;
所述出水泵(4)的进水口与所述药液出口(11)连通,所述出水泵(4)的出水口与药液设备的进液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2)包括至少两根横跨所述混溶箱(1)的底部且平行布置的引流管(2a)和用于将各个所述引流管(2a)连通在一起的连通管(2b);所述引流管(2a)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均与所述连通管(2b)连通,所述进水端(22)设置在所述连通管(2b)上,所述出水孔(21)设置在所述引流管(2a)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磷剂快速混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廷善杨玉忠力志郭振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泽圣泰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