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539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6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通过冷媒管路相连通,在冷媒管路上安装有四通阀,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安装有节流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冷媒支路和第二冷媒支路,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与节流器件之间的冷媒管路上,第二冷媒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换热器与节流器件之间的冷媒管路上,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媒支路的第二端相汇合并连接至四通阀与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空气调节系统解决了制冷模式下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压缩机必须停机以及制热模式下第一换热器表面容易结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气调节系统一般均具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室外新风通过室外进风口进入空调内机,并经换热器换热后从室内出风口补充至室内,即空调工作在新风模式。现有空气调节系统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新风风机必须停机运行,这将导致蒸发器中制冷剂蒸发不彻底,压缩机有带液压缩风险,如果压缩机不停机,有可能造成部件损坏,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另外,在制热模式下,蒸发器很容易结霜,影响制冷性能。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的空气调节系统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避免出现带液压缩风险并避免蒸发器结霜的空气调节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通过冷媒管路相连通,在所述冷媒管路上安装有四通阀,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安装有节流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冷媒支路和第二冷媒支路,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与节流器件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所述第二冷媒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换热器与节流器件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媒支路的第二端相汇合并连接至四通阀与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为了使系统能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正常切换,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与第二换热器相连,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与压缩机相连,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媒支路的第二端相汇合并连接在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冷媒支路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在所述第二冷媒支路上安装有第二截止阀。这样,通过打开第一截止阀或第二截止阀,而使冷媒流入相应的冷媒支路。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媒支路的第二端安装有三通换向阀,所述三通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在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三通换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二端相连通,三通换向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冷媒支路的第二端相连通。进一步优选,在所述第一冷媒支路上安装有第一毛细管,在所述第二冷媒支路上安装有第二毛细管。作为上述任一方案的优选,靠近第一换热器处设有第一风机,靠近第二换热器处设有第二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空气调节系统具有第一冷媒支路和第二冷媒支路,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与节流器件之间的冷媒管路上,第二冷媒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换热器与节流器件之间的冷媒管路上,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媒支路的第二端相汇合并连接至四通阀与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解决了制冷模式下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压缩机必须停机以及制热模式下第一换热器表面容易结霜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在制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在制热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在制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系统包括有压缩机11、第一换热器12和第二换热器13,压缩机11、第一换热器12和第二换热器13之间通过冷媒管路14相连通,在冷媒管路14上安装有四通阀15和节流器件16,通过切换四通阀15,进行空调工作模式的切换。该空气调节系统的制冷和制热原理与现有空调相同,在此不再展开描述。本实施例中,四通阀15的第一端口与第一换热器12相连,四通阀15的第四端口与第二换热器13相连,四通阀15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与压缩机11相连。靠近第一换热器12处设有第一风机24,靠近第二换热器13处设有第二风机25。节流器件16安装在第一换热器12与第二换热器13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在冷媒管路14上还设有第一冷媒支路17和第二冷媒支路18。其中,第一冷媒支路17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12与节流器件16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第二冷媒支路18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3与节流器件16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第一冷媒支路17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媒支路18的第二端相汇合并连接至四通阀15与压缩机11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在第一冷媒支路17上安装有第一毛细管22,在第二冷媒支路18上安装有第二毛细管23。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媒支路17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媒支路18的第二端相汇合并连接在四通阀15的第三端口与压缩机11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在第一冷媒支路17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19,在第二冷媒支路18上安装有第二截止阀20。该系统还具有与室外相连通的新风入口(图中未示)和与室内相连通的新风出口(图中为示),特别地,作为厨房空调使用时,新风出口吹出的新风补充至厨房内。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器12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13为蒸发器,冷媒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压缩机11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12中冷凝呈高温高压的液体,经由节流器件16节流,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之后在第二换热器13中蒸发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最后被压缩机11吸入进行压缩。夏季室外的高温新风通过第二风机25提供动力流经第二换热器13表面并与之换热,高温新风变成低温新风送入室内,与室内空气混合达到降温的目的。随着系统不断运行,室内空气温度达到设定值,此时,第二截止阀20打开,第一截止阀19仍处于关闭状态,压缩机11出来的一部分高温高压的制冷机气体被分流至第二冷媒支路18,通过第二毛细管23节流,并与节流器件16中的低温低压液体制冷剂相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温度提高,使第二换热器13的表面温度升高,进而使与之换热的新风空气出风温度升高,新风可以持续补充至室内。这样,便解决了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时,压缩机11必须停机,新风风机即第二风机25必须停机,新风间断供给的问题,有利于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制热模式下,第一换热器12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13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12容易结霜,冷媒流动方向如图2所示。此时,第一截止阀19打开,第二截止阀20仍处于关闭状态,压缩机11出来的一部分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引入至第一冷媒支路17,通过第一毛细管22节流,并与节流器件16中的低温低压液体制冷剂混合,混合之后的制冷剂温度得到了提升,使得第一换热器12的表面温度升高,从而避免第一换热器12表面结霜。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系统在第一冷媒支路17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媒支路18的第二端安装有三通换向阀21,三通换向阀21的第一端连接在四通阀15的第三端口与压缩机11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三通换向阀21的第二端与第一冷媒支路17的第二端相连通,三通换向阀21的第三端与第二冷媒支路18的第二端相连通。即用三通换21向阀替代了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正常运行时,a处于截止位;制冷模式时,a-c实现旁通;制热模式时,a-b实现旁通,在制冷、制热不同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11)、第一换热器(12)和第二换热器(13),所述压缩机(11)、第一换热器(12)和第二换热器(13)之间通过冷媒管路(14)相连通,在所述冷媒管路(14)上安装有四通阀(15),在第一换热器(12)与第二换热器(13)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安装有节流器件(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冷媒支路(17)和第二冷媒支路(18),所述第一冷媒支路(17)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12)与节流器件(16)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所述第二冷媒支路(18)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3)与节流器件(16)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所述第一冷媒支路(17)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媒支路(18)的第二端相汇合并连接至四通阀(15)与压缩机(11)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11)、第一换热器(12)和第二换热器(13),所述压缩机(11)、第一换热器(12)和第二换热器(13)之间通过冷媒管路(14)相连通,在所述冷媒管路(14)上安装有四通阀(15),在第一换热器(12)与第二换热器(13)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安装有节流器件(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冷媒支路(17)和第二冷媒支路(18),所述第一冷媒支路(17)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12)与节流器件(16)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所述第二冷媒支路(18)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3)与节流器件(16)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所述第一冷媒支路(17)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媒支路(18)的第二端相汇合并连接至四通阀(15)与压缩机(11)之间的冷媒管路(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15)的第一端口与第一换热器(12)相连,四通阀(15)的第四端口与第二换热器(13)相连,四通阀(15)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与压缩机(11)相连,所述第一冷媒支路(17)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媒支路(18)的第二端相汇合并连接在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海峰曹亚裙余丙松郭俊杰李昂朱启惠赵艳凤崔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