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535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包括壳体,壳体两侧的底部分别固定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壳体的底部内开设有通槽,且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通槽相通,通槽内中部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凸起设置,两个凸起相对侧之间设置有阀芯,阀芯的外侧固定设有密封层,壳体中部内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底端设有第一活塞,第一腔体底端的中部开设有与阀芯相匹配的限位槽。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加压机构、疏通机构和蜂鸣器均与外接计算机连接,压力传感器传递信号给外接计算机,外接计算机控制蜂鸣器,可以用来提示使用人员该阀门的通断,通过外接计算机控制加压机构和疏通机构的工作,可以对过滤件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
本申请涉及电力
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
技术介绍
针对专利技术CN105179718A所公开的一种专利技术,且内容为“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顶部开口上的阀盖,密封穿过阀盖伸入到阀体内部的阀杆,连接在阀杆底部上的阀瓣,设置在阀体内部具有开口的阀座,密封设置在阀盖与阀杆外壁之间的填料,套设在阀杆上并用于压紧填料的压紧组件,阀杆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带动阀瓣开启或关闭阀座上的开口;还包括密封设置在阀盖上,并与阀盖形成密封腔的真空罩,在真空罩或和与密封腔连通的阀盖上开设检漏口,用于检测填料的泄漏状况。在测试填料的泄漏状况时,先在检漏口上安装氦气测漏仪,向阀体内充满氦气,再对密封腔内抽真空,通过检测密封腔内是否有氦气被测漏仪吸出以及吸出量的多少来判断阀门的密封性能等级”,针对专利技术CN101555948B所公开的一种带锁阀门,且内容为“包括阀体、手柄、阀杆和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芯,阀杆的内端与阀芯连接,阀杆的外端穿出阀体,手柄通过螺钉与阀杆的外端连接,阀体上设有外凸的阻挡件,阻挡件与手柄之间设有一个通过阻挡件限制手柄转动或者其转动范围的限定结构,螺钉和手柄之间设有在手柄与阀杆固连时防止螺钉拆卸下来的防拆卸结构。本带锁阀门应用范围广、通用性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市场竞争力高”。但,针对上述两个对比方案的大型阀门大多不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并且控制大型阀门的通断是采用的方式较为复杂,较为耗时。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以改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是这样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的底部分别固定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开设有通槽,且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通槽相通,所述通槽内中部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凸起设置,两个所述凸起相对侧之间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的外侧固定设有密封层,所述壳体中部内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底端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腔体底端的中部开设有与阀芯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活塞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底端与阀芯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腔体底端的一侧嵌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设有排气管,且排气管与第一腔体相通,所述排气管上固定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壳体的一边侧固定设有第一U形管,所述第一腔体顶端和第二腔体底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导气槽,且导气槽与第一U形管的两端相通,所述第一U形管上固定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腔体的顶端设有第二活塞,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用于上下移动第二活塞的限位机构,所述壳体中部内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设置有加压机构,所述通槽内的一侧固定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朝向进水管的一侧固定设有过滤件,所述通槽与第三腔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清洁过滤件的疏通机构,所述壳体的另一边侧嵌设有蜂鸣器。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端穿入第二腔体并与第二活塞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活动块。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和活动块顶端的中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固定设有转轴,所述活动杆和活动块之间设置有压杆,且两个转轴均与压杆转动连接。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压机构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壳体的一边侧,且进气管的截面为L形,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第二腔体的底部相通,所述进气管内固定设有第一气体单向阀,所述进气管上固定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壳体的一边侧固定设有第二U形管。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U形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相通,所述第二U形管的一端内固定设有第二气体单向阀,所述第二U形管上固定设有第四阀门,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设有压力表,且压力表的一端与第三腔体相通。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疏通机构包括第三U形管,所述第三U形管固定安装在壳体的一边侧,所述第三U形管的第一与第三腔体相通,所述第三U形管上固定设有电磁阀。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槽内设置有导气管的一端穿入壳体内并延伸至与第三U形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导气管的一侧连通有与过滤件相匹配的疏通件,所述疏通件内开设有气腔,所述气腔的外侧等弧开设有若干导气槽。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件为半球形,且疏通件的截面为与过滤件相匹配的扇形。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杆的一端穿插固定有防滑套。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层为橡胶密封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加压机构、疏通机构和蜂鸣器均与外接计算机连接,压力传感器传递信号给外接计算机,外接计算机控制蜂鸣器,可以用来提示使用人员该阀门的通断,通过外接计算机控制加压机构和疏通机构的工作,可以对过滤件进行清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型阀门与计算机控制的问题;2.通过设置的限位机构,可以带动第二活塞在第二腔体内上下移动,第一活塞初始位于第一腔体的底端,打开第二阀门,第二活塞向下移动至第二腔体的底端,使得第一腔体内的压强增大,此时该阀门处于断开的状态,打开第一阀门,使得排气管导通,进而使得第一腔体的压强回到原来的压强,关闭第一阀门,上移第二活塞,进而可以吸动第一活塞带动阀芯上移,该阀门处于导通状态,通过初次调节后,使得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同步移动,实现了可以快速的控制该阀门的通断,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型阀门的通断是采用转动旋钮来实现,较为耗时的问题;3.通过设置的限位机构和第二活塞,可以向加压机构内不断充入气体,进而使得第三腔体内产生高压气体,该阀门处于断开状态,向进水口内注入水,疏通机构向过滤件喷高压气流,使得过滤件本身振动,进而使得过滤件上粘附的杂质与其脱落至水中,将注入的水排出,实现了过滤件的清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型阀门不便于过滤网的清洁的问题;4.通过设置的过滤件的结构特性,以及与过滤件适配的疏通机构,不仅便于过滤件的清洁,也不会使得疏通机构阻碍该阀门的使用,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的背视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的背视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的限位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的加压机构的局部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的底部分别固定设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壳体(1)的底部内开设有通槽,且进水管(2)和出水管(3)均与通槽相通,所述通槽内中部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凸起设置,两个所述凸起相对侧之间设置有阀芯(4),所述阀芯(4)的外侧固定设有密封层(5),所述壳体(1)中部内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底端设有第一活塞(6),所述第一腔体底端的中部开设有与阀芯(4)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活塞(6)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的底端与阀芯(4)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腔体底端的一侧嵌设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壳体(1)的一侧固定设有排气管(9),且排气管(9)与第一腔体相通,所述排气管(9)上固定设有第一阀门(10),所述壳体(1)的顶部内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壳体(1)的一边侧固定设有第一U形管(11),所述第一腔体顶端和第二腔体底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导气槽,且导气槽与第一U形管(11)的两端相通,所述第一U形管(11)上固定设有第二阀门(12),所述第二腔体的顶端设有第二活塞(13),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上下移动第二活塞(13)的限位机构(14),所述壳体(1)中部内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设置有加压机构(15),所述通槽内的一侧固定设有固定环(16),所述固定环(16)朝向进水管(2)的一侧固定设有过滤件(17),所述通槽与第三腔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清洁过滤件(17)的疏通机构(18),所述壳体(1)的另一边侧嵌设有蜂鸣器(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的底部分别固定设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壳体(1)的底部内开设有通槽,且进水管(2)和出水管(3)均与通槽相通,所述通槽内中部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凸起设置,两个所述凸起相对侧之间设置有阀芯(4),所述阀芯(4)的外侧固定设有密封层(5),所述壳体(1)中部内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底端设有第一活塞(6),所述第一腔体底端的中部开设有与阀芯(4)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活塞(6)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的底端与阀芯(4)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腔体底端的一侧嵌设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壳体(1)的一侧固定设有排气管(9),且排气管(9)与第一腔体相通,所述排气管(9)上固定设有第一阀门(10),所述壳体(1)的顶部内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壳体(1)的一边侧固定设有第一U形管(11),所述第一腔体顶端和第二腔体底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导气槽,且导气槽与第一U形管(11)的两端相通,所述第一U形管(11)上固定设有第二阀门(12),所述第二腔体的顶端设有第二活塞(13),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上下移动第二活塞(13)的限位机构(14),所述壳体(1)中部内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设置有加压机构(15),所述通槽内的一侧固定设有固定环(16),所述固定环(16)朝向进水管(2)的一侧固定设有过滤件(17),所述通槽与第三腔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清洁过滤件(17)的疏通机构(18),所述壳体(1)的另一边侧嵌设有蜂鸣器(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4)包括活动杆(1401),所述活动杆(1401)的底端穿入第二腔体并与第二活塞(13)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活动块(14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401)和活动块(1402)顶端的中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固定设有转轴(1403),所述活动杆(1401)和活动块(1402)之间设置有压杆(1404),且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霞赵娟孟凡佳陈富强李灿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