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流吸氧附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528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流吸氧附加装置,连接于患者的人工气道(气管切开导管,气管插管导管)接口部,用于与前端射流吸氧装置和滴液湿化装置连接,包括附加装置腔体,该附加装置腔体的底部设有气道连接口;该附件装置腔体的顶面和一侧侧面分别开设有顶面通气口和侧面通气口,所述顶面通气口上设有可开合的阀门;该附件装置腔体的所述侧面通气口的相对侧侧面上分别设有射流吸氧口和滴液湿化口,所述射流吸氧口和所述滴液湿化口并分别通过连接软管与射流吸氧设备和滴液湿化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接前端射流吸氧装置和滴液湿化装置,以对患者提供射流吸氧和气道湿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流吸氧附加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临床射流吸氧领域的射流吸氧附加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治疗中,保持气道通畅是维持患者生命的基础,其中,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均是维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急救手段。气管切开术(traceotomy)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切开导管的临床手术,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而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患者气管的技术,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临床上在对病患进行插管后,一般可通过在插管套管口以氧气源射流吸氧给患者提供氧气,同时为了保持气管内温湿的环境,通常需通过套管口湿化气道,具体方法是采用滴入、泵入等方式进行湿化。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将射流吸氧和提供湿化的导管用胶布固定在套管口,这样的连接方式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有所欠缺,在进行吸痰或其他护理时也容易造成污染,不利于病人的通气安全和医院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射流吸氧附加装置,能够对接前端射流吸氧装置和滴液湿化装置,以对患者提供射流吸氧。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射流吸氧附加装置,设置于患者的气道敞开部,用于与前端射流吸氧装置和滴液湿化装置连接,包括附加装置腔体;该附加装置腔体的底部设有气道连接口;该附件装置腔体的顶面和一侧侧面分别开设有顶面通气口和侧面通气口,所述顶面通气口上设有可开合的阀门;r>该附件装置腔体的侧面上分别设有射流吸氧口和滴液湿化口,所述射流吸氧口和所述滴液湿化口并分别通过连接软管与射流吸氧设备和滴液湿化设备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射流吸氧口的位置偏离所述侧面通气口的截面所在范围。作为优选,所述顶面通气口的阀门全开时,所述顶面通气口的管径与所述气道连接口的管径相同。本技术的一种射流吸氧附加装置,预制气道连接口、顶面通气口、侧面通气口、射流吸氧口和滴液湿化口,使得射流吸氧和滴液湿化管路通过本附加装置接入气道,提升了连接的可靠性,并可防止病人体液的污染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顶面通气口和侧面通气口用以使得病人气道保持畅通,当病人出现过呼吸现象时,可根据需求减小顶面通气口上阀门的开度直至关闭;当需要进行吸痰时,吸痰装置从顶面通气口接入气道,不会对其他通路造成影响。本装置还可避免室内灰尘等杂质落在患者敞开的气道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射流吸氧附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好地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种射流吸氧附加装置,设置于患者的气道敞开部,用于与前端射流吸氧装置和滴液湿化装置连接,其由附加装置腔体1,以及分别与该附加装置腔体1连接的气道连接口2、侧面通气口3顶面通气口4、射流吸氧口5和滴液湿化口6连接。气道连接口2设置于附加装置腔体1底部,与患者的人工气道连接。侧面通气口3设置于附加装置腔体1的一侧,该侧面通气口3与附加装置腔体1的连接部内劲逐渐收窄。该侧向通气口3可分流患者直接朝向正上方的通气量,从而减少分泌物向上方飞溅的浓度。顶面通气口4设置于附加装置腔体1的顶部,其上开设有可开合的阀门41。该阀门41根据患者的呼吸状态进行调节,当阀门41全开时顶面通气口4的管径与气道连接口2的管径相同,保证最大的通气量;而当患者出现过呼吸情况时,适当减小阀门41的开度直至完全封闭。当需要进行吸痰时,吸痰装置从顶面通气口4接入气道,不会对附加装置其他通路造成影响。射流吸氧口5和滴液湿化口6设置于附加装置腔体1的侧面。该两个连接口可如本实施例中所示,其在附加装置腔体1方位相对于射流吸氧口3偏移90°,使得开口朝向偏离侧面通气口3的内径截面所在范围;也可设置于射流吸氧口3的相对侧,但其位置需偏上或偏下,目的也在于使得开口朝向偏离侧面通气口3的内径截面所在范围。这样,在射流吸氧时,氧气不会直接从侧面通气口3流出,以提升患者的氧气吸入率。射流吸氧口5和滴液湿化口6外分别通过角度可调的连接管连接延长软管,并通过延长软管连接射流吸氧设备和滴液湿化设备。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射流吸氧附加装置,设置于患者的气道敞开部,用于与前端射流吸氧装置和滴液湿化装置连接,包括附加装置腔体,其特征在于:/n该附加装置腔体的底部设有气道连接口;/n该附件装置腔体的顶面和一侧侧面分别开设有顶面通气口和侧面通气口,所述顶面通气口上设有可开合的阀门;/n该附件装置腔体的侧面上分别设有射流吸氧口和滴液湿化口,所述射流吸氧口和所述滴液湿化口并分别通过连接软管与射流吸氧设备和滴液湿化设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流吸氧附加装置,设置于患者的气道敞开部,用于与前端射流吸氧装置和滴液湿化装置连接,包括附加装置腔体,其特征在于:
该附加装置腔体的底部设有气道连接口;
该附件装置腔体的顶面和一侧侧面分别开设有顶面通气口和侧面通气口,所述顶面通气口上设有可开合的阀门;
该附件装置腔体的侧面上分别设有射流吸氧口和滴液湿化口,所述射流吸氧口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健凤杨嫦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佑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