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空心硅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249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空心硅针,包括针端、针头和固定套,所述针端的一侧设置有针头,且针头端部的外侧固定有扩充块,并且针头端部开口处的内壁上粘接有封闭垫,所述针头靠近针端的一端设置有对接杆,且对接杆位于对接槽内,并且对接槽开设于针端的端部,所述针端与针头的连接处套设有固定套,且固定套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定位槽内,且定位槽开设于针端和针头的外侧。该微型空心硅针,可以扩充内部注射空间,提高注射效果,同时可以实现针头的封闭,避免药物自然流出,方便针端与针头之间的拆卸安装和固定,进而便于对针端与针头进行分别清洗,避免出现清洗死角,提高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空心硅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微型空心硅针。
技术介绍
传统的皮下注射法的注射针头的外径约为0.4-3.4毫米,需要将针头穿透皮肤表层进入皮肤以下,以便让药物迅速进入血管,因此注射的过程不仅伴随着疼痛,也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操作,采用微型空心硅针可以将药物送入角质层以下而不深入真皮层,药物就会迅速扩散并通过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同时角质层没有神经组织,因此不会产生疼痛,这种方法使用方便且容易被患者接受,然而现有的微型空心硅针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微型空心硅针在使用时,内部会留存药液,现有的微型空心硅针,不方便进行端部的密封,导致药液容易自然流出,影响注射效果,同时微型空心硅针使用完毕后需要进行清洗,现有的微型空心硅针,不方便进行拆卸安装,导致清洗时容易出现死角,影响内部洁净。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微型空心硅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空心硅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的微型空心硅针,不方便进行端部的密封,同时不方便进行拆卸安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空心硅针,包括针端、针头和固定套,所述针端的一侧设置有针头,且针头端部的外侧固定有扩充块,并且针头端部开口处的内壁上粘接有封闭垫,所述针头靠近针端的一端设置有对接杆,且对接杆位于对接槽内,并且对接槽开设于针端的端部,所述针端与针头的连接处套设有固定套,且固定套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定位槽内,且定位槽开设于针端和针头的外侧,并且定位槽的内壁上垂直开设有固定槽。优选的,所述扩充块的外侧为倾斜结构设计,且扩充块等角度分布于针头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封闭垫为扇形结构设计,且封闭垫设置有4个,并且4个封闭垫的截面面积等于针头端部的截面面积,而且封闭垫的材质为硅胶材质。优选的,所述对接杆与对接槽之间相互卡合,且对接杆为弧形结构设计。优选的,所述固定套为中空的圆台型结构设计,且固定套内部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设计,并且固定套的内壁与针端和针头连接处的外侧相贴。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贯穿定位槽与固定槽之间转动连接,且定位槽与固定槽之间相互贯通,并且固定杆为“L”字型结构设计,而且固定杆的截面面积与固定槽的截面面积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微型空心硅针;1.通过设置等角度分布的扩充块,在针头刺入人体时,可以通过扩充块进行局部扩充,提高注射效果,同时四个封闭垫的使用,可以对针头端部进封闭,避免药物自然流出,同时也避免灰尘进入,硅胶材质的封闭垫,也不会影响药物在压力下挤出;2.通过设置的对接杆与对接槽,可以将针端与针头进行定位对接,通过设置的固定套和固定杆,通过将固定杆在定位槽内滑动并在固定槽内转动,对固定套的位置进行固定,方便通过固定套对针端和针头的对接处进行固定和密封,同时逆向操作也方便固定套的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针头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针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固定套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定位槽和固定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端;2、针头;3、扩充块;4、封闭垫;5、对接杆;6、对接槽;7、固定套;8、固定杆;9、定位槽;10、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型空心硅针,包括针端1、针头2、扩充块3、封闭垫4、对接杆5、对接槽6、固定套7、固定杆8、定位槽9和固定槽10,针端1的一侧设置有针头2,且针头2端部的外侧固定有扩充块3,并且针头2端部开口处的内壁上粘接有封闭垫4,针头2靠近针端1的一端设置有对接杆5,且对接杆5位于对接槽6内,并且对接槽6开设于针端1的端部,针端1与针头2的连接处套设有固定套7,且固定套7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杆8,固定杆8位于定位槽9内,且定位槽9开设于针端1和针头2的外侧,并且定位槽9的内壁上垂直开设有固定槽10;扩充块3的外侧为倾斜结构设计,且扩充块3等角度分布于针头2的外侧,在将针头2插入人体内时,扩充块3可以对周边进行支撑,形成一个药物注射空间,使得药物可以更好的被注射挤出;封闭垫4为扇形结构设计,且封闭垫4设置有4个,并且4个封闭垫4的截面面积等于针头2端部的截面面积,而且封闭垫4的材质为硅胶材质,可以通过封闭垫4对针头2端部开口处进行封闭,避免药物自然流出,同时也方便药物受到挤压被注射而出;对接杆5与对接槽6之间相互卡合,且对接杆5为弧形结构设计,通过将对接杆5卡入对接槽6内,可以将针端1和针头2进行对接固定,同时也方便其拆卸清洗;固定套7为中空的圆台型结构设计,且固定套7内部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设计,并且固定套7的内壁与针端1和针头2连接处的外侧相贴,将固定套7套设在针端1和针头2的连接处,对针端1和针头2进行密封和固定,方便固定套7的滑动和转动;固定杆8贯穿定位槽9与固定槽10之间转动连接,且定位槽9与固定槽10之间相互贯通,并且固定杆8为“L”字型结构设计,而且固定杆8的截面面积与固定槽10的截面面积相等,首先通过滑动固定套7,使得固定套7内的固定杆8从定位槽9滑动至固定槽10内,再转动固定套7,使得固定杆8转动进固定槽10内,通过固定槽10对固定杆8的位置进行限制,进而对固定套7的位置进行固定,方便对针端1和针头2进行固定,反之,可以对固定套7以及针端1和针头2进行拆卸。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微型空心硅针时,如图1-2中,首先当针端1通过针头2刺入人体内时,扩充块3可以对周边进行支撑,形成一个药物注射空间,使得药物可以更好的被注射挤出,同时通过封闭垫4对针头2端部开口处进行封闭,避免药物自然流出,同时也方便药物受到挤压被注射而出;接着,如图1和图3-6中,在需要对针端1和针头2进行拆卸清洗时,首先转动固定套7,使得固定套7内的固定杆8从固定槽10内转动出来并进入定位槽9内,然后向下滑动固定套7,固定套7在针端1和针头2外侧滑动,此时固定套7内的固定杆8从针端1上的定位槽9滑动进针头2上的定位槽9内,使得固定套7与针端1相脱离,然后将针端1与针头2相脱离,使得针头2端部的对接杆5与针端1一端的对接槽6相脱离,完成针端1与针头2的拆卸,便于对其进行清洗,同时针端1与针头2的对接安装,可以根据上述操作逆向完成。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空心硅针,包括针端(1)、针头(2)和固定套(7),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端(1)的一侧设置有针头(2),且针头(2)端部的外侧固定有扩充块(3),并且针头(2)端部开口处的内壁上粘接有封闭垫(4),所述针头(2)靠近针端(1)的一端设置有对接杆(5),且对接杆(5)位于对接槽(6)内,并且对接槽(6)开设于针端(1)的端部,所述针端(1)与针头(2)的连接处套设有固定套(7),且固定套(7)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位于定位槽(9)内,且定位槽(9)开设于针端(1)和针头(2)的外侧,并且定位槽(9)的内壁上垂直开设有固定槽(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空心硅针,包括针端(1)、针头(2)和固定套(7),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端(1)的一侧设置有针头(2),且针头(2)端部的外侧固定有扩充块(3),并且针头(2)端部开口处的内壁上粘接有封闭垫(4),所述针头(2)靠近针端(1)的一端设置有对接杆(5),且对接杆(5)位于对接槽(6)内,并且对接槽(6)开设于针端(1)的端部,所述针端(1)与针头(2)的连接处套设有固定套(7),且固定套(7)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位于定位槽(9)内,且定位槽(9)开设于针端(1)和针头(2)的外侧,并且定位槽(9)的内壁上垂直开设有固定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空心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充块(3)的外侧为倾斜结构设计,且扩充块(3)等角度分布于针头(2)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空心硅针,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恒之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