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针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23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的针头机构,包括:输液针组件以及安全组件。使用时通过安全组件中的卡扣板卡接在输液针组件中的卡口中,使得针体在针套中的轴向移动被限制。从而保证针头退入至针套中后能够不再伸出。即针体上的刃口被有效收纳,医护人员被针尖扎伤的概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的针头机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输液针领域,特别是一种安全的针头机构。
技术介绍
一次性输液器、采血组件等穿刺型医疗耗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其自身所带有的一次性针头对病人进行穿刺,进而完成病人和外部环境之间连接通道。使用完成后作为医疗垃圾需要进行专门处理,防止外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传染风险。然而上述操作仅仅只能保证使用后的医疗耗材的安全处理。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一次性针头是锐器,极易扎伤医护人员,使得医护人员成为容易被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一种安全且低成本的针头机构成为临床医疗中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的针头机构,能够在医护人员拔出病人体内的针头后及时对针头进行安全处理,防止针头外露而扎上医护人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的针头机构,包括:针头组件,具有针座,针座具有远端和近端;针体,与针座流体联通,针体具有远端和近端,针体的近端与针座的远端相连,针体的侧壁上设置向内凹陷的卡口,针座的近端流体联通导管,针座的侧面径向设置针翼;安全组件,可拆卸的套设于针头组件上;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具有远端和近端;针套,具有远端和近端;针套的近端与套管的远端同轴连接,针套的侧壁上开设U型口以使针套上形成轴向排布的弹性舌板,弹性舌板具有与针套分离的活动端,活动端的端部向内径向翻折成卡扣板;当针体拔出病人体内后,卡扣板在弹性舌板作用下卡入至卡口中形成锁止。进一步地,所述卡口背向针体的针尖斜面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外侧壁上设置径向外延的翼板。进一步地,所述针套的近端端面上设置有轴向凹陷的定位槽,所述针座的表面设置与定位槽适配的定位块。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有效解决带有针头的医疗耗材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扎伤医护人员而导致交叉感染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初始状态;图2是图1中Ⅰ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针体从病人体内拔出后的状态图;图4是图3中Ⅱ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安全组件位于针头组件上时的初始状态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从装配至使用完成后的状态演示图。附图标记:100.针头组件110.针座111.定位块120.针体121.卡口130.针翼200.安全组件210.套管211.翼板212.定位槽220.针套221.U型口222.弹性舌板222a活动端222b卡扣板300.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术语“远端”和“近端”是相对于导管而言。靠近导管一侧为近端,远离导管一侧为远端。如图1~4所示的一种安全的针头机构,包括针头组件100以及可拆卸的套设于针头组件上的安全组件200。其中,针头组件具有针座110,针座具有远端以及近端。与针座流体联通的针体120,该针体同样具有远端以及近端。针体的近端与针座的远端相连。同时,在针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向内凹陷的卡口121。另外,针座的近端流通联通有导管300。以实现和后方一次性输液器、采血组件等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最后,在针座的侧面上径向延伸的设置有针翼130,以供医护人员插针时使用。而安全组件200则包括套管210以及针套220。其中,套管呈圆筒状且具有远端和近端。而针套则同样呈圆筒状且具有远端和近端。套管与针座滑动配合的套接而针套则与针体滑动配合的套接。针套的近端和套管的远端同轴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套管与针座之间具有一定的过盈量,以保证运输过程中安全组件不至于从针头组件上脱落。于此同时,在针套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一个U型口221,该U型口沿着针套的轴向设置以使得针套上形成一片轴向排布的弹性舌板222,该弹性舌板具有与针套分离的活动端222a,活动端的端部向内径向翻折后形成卡扣板222b。当一次性输液器未使用时,卡扣板在弹性舌板的作用下抵压在针体表面。而当针体从病人体内拔出后,卡扣板进入至卡口中,实现对针体轴向上的约束。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减小安全组件对针体插入的影响,卡口121设置在背向于针体的针尖斜面的位置。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方便医护人员识别卡扣板所在位置以及在拔针时方便的转动以及按压固定安全组件,如图5所示,在套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径向外延的翼板211。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减小误操作的概率,在针套的近端端面上设置有一个轴向凹陷的定位槽212。于此同时,在针座的表面上则设置有与定位槽适配的定位块111。当定位块位于定位槽中时,则表明安全组件与针头组件装配正确,本技术可以正常发挥功能。如果二者不处于适配状态,则需要医护人间将上述二者对位后才可使用本技术。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使用时,医护人员将套设在针体上并与针套插接的针帽(图中未示出)拔下,然后手持针翼将针体插入至病人血管中实现与血管的流通连接。当完成使用后,医护人员拨动翼板使的安全组件在针体上转动一定角度(卡扣板转动至卡口位于针体所在的一侧)后按压住套管,使套管无法移动,然后将针体从病人体内拔出。在拔出过程中,针体进入至安全组件中,当卡口经过卡扣板处时,卡扣板在弹性舌板的作用下卡入至卡口中,此时针体被锁止在安全组件中而无法在纵向移动。即,针尖处于安全组件中无法伸出。也就不会有医护人员被针尖扎伤而导致的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需要说明的是,在安全组件所需转动角度以卡扣板与卡口之间的夹角为最优角度。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方便医护人员操作,二者在装配完成后的角度可以控制在30°~60°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的针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针头组件,具有针座,针座具有远端和近端;针体,与针座流体联通,针体具有远端和近端,针体的近端与针座的远端相连,针体的侧壁上设置向内凹陷的卡口,针座的近端流体联通导管,针座的侧面径向设置针翼;/n安全组件,可拆卸的套设于针头组件上;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具有远端和近端;针套,具有远端和近端;针套的近端与套管的远端同轴连接,针套的侧壁上开设U型口以使针套上形成轴向排布的弹性舌板,弹性舌板具有与针套分离的活动端,活动端的端部向内径向翻折成卡扣板;当针体拔出病人体内后,卡扣板在弹性舌板作用下卡入至卡口中形成锁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的针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头组件,具有针座,针座具有远端和近端;针体,与针座流体联通,针体具有远端和近端,针体的近端与针座的远端相连,针体的侧壁上设置向内凹陷的卡口,针座的近端流体联通导管,针座的侧面径向设置针翼;
安全组件,可拆卸的套设于针头组件上;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具有远端和近端;针套,具有远端和近端;针套的近端与套管的远端同轴连接,针套的侧壁上开设U型口以使针套上形成轴向排布的弹性舌板,弹性舌板具有与针套分离的活动端,活动端的端部向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帼英陆昊晟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