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517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涉及烧伤整形外科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储液瓶,所述储液瓶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调压盒,所述调压盒的上表面固定连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贯穿调压盒的上表面并延伸至调压盒的内部,所述调压盒内部设置有活塞板,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活塞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调压盒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通有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调压盒、电动伸缩杆、活塞板、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配合设计,并结合创面帖组件的配合设计,可提高清理效果,而且方便操作,另外,也可通过手动不断挤压气囊进行清理工作,具有多种操作方式和更好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烧伤整形外科用设备
,具体是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介绍
烧伤指火焰、热液、高温气体、激光、炽热金属固体活液体等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主要指皮肤和皮下组织,甚至深及肌肉、骨骼。烧伤不仅会导致体液渗出及创面感染,严重时更会导致重要器官受损,甚至危及到生命,保护好创面,是烧伤现场自救的重要一环。烧伤的创面处理直接影响了日后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质量,目前大部分的创面处理用负压引流装置操作复杂,不易上手,而且工作方式单一,使用性能还有待提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储液瓶,所述储液瓶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调压盒,所述调压盒的上表面固定连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贯穿调压盒的上表面并延伸至调压盒的内部,所述调压盒内部设置有活塞板,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活塞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调压盒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调压盒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气囊,所述气囊远离软管的一端固定镶嵌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调压盒外表面的底部固定镶嵌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调压盒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第三单向阀,所述储液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洗瓶,所述储液瓶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通有引流管,所述清洗瓶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清洗管,所述引流管远离储液瓶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创面帖组件,所述清洗管远离清洗瓶的一端与创面帖组件的右端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创面帖组件包括医用贴膜,所述医用贴膜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海绵片,所述海绵片的底面卡接有纱布片,所述清洗管远离清洗瓶的一端贯穿医用贴膜并延伸至海绵片的上部,所述引流管远离储液瓶的一端贯穿医用贴膜和海绵片并延伸至纱布片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调压盒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软管与调压盒的贯穿处及第二单向阀的位置均位于限位环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气端与外部相连通,且第三单向阀的出气端和第二单向阀的进气端与调压盒的内部相连通,第三单向阀的进气端与储液瓶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气端与气囊的内部相连通,且第一单向阀的出气端与外部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软管的外表面与卡扣的内壁相卡接。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且储液瓶和清洗瓶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观察口。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通过调压盒、电动伸缩杆、活塞板、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配合设计,并结合创面帖组件的配合设计,电动伸缩杆工作时,其输出端延伸带动活塞板向下移动,对调压盒内部空气进行挤压,调压盒内部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流至装置的外部,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收缩时,其输出端带动活塞板向下移动,可使储液瓶内的气压降低,使清洗瓶内部的生理盐水可流至海绵片的上表面,在海绵片的作用下可更大面积的浸湿纱布片,提高对创面的清洗效果,然后,启动电动伸缩杆,使活塞板向上移动,使储液瓶内的气压降低,此时创面上的坏死组织、分泌物和清洗液可通过引流管吸入储液瓶的内部,可提高清理效果,而且方便操作,另外,也可通过手动不断挤压气囊完成上述流程,具有多种操作方式和更好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创面帖组件正视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储液瓶;2、调压盒;3、电动伸缩杆;4、活塞板;5、软管;6、气囊;7、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第三单向阀;10、清洗瓶;11、引流管;12、清洗管;13、创面帖组件;14、医用贴膜;15、海绵片;16、纱布片;17、限位环;18、卡扣;19、把手;20、观察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储液瓶1,储液瓶1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储液瓶1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调压盒2,调压盒2的上表面固定连有电动伸缩杆3,电动伸缩杆3的型号为TGA-100,电动伸缩杆3的输出端贯穿调压盒2的上表面并延伸至调压盒2的内部,调压盒2内部设置有活塞板4,电动伸缩杆3的输出端与活塞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调压盒2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通有软管5,软管5远离调压盒2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气囊6,气囊6远离软管5的一端固定镶嵌有第一单向阀7,调压盒2外表面的底部固定镶嵌有第二单向阀8,调压盒2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第三单向阀9,储液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洗瓶10,清洗瓶10的上表面开设有漏孔,储液瓶1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通有引流管11,清洗瓶10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清洗管12,引流管11远离储液瓶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创面帖组件13,清洗管12远离清洗瓶10的一端与创面帖组件13的右端相连通。进一步的,创面帖组件13包括医用贴膜14,医用贴膜1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海绵片15,海绵片15的底面卡接有纱布片16,清洗管12远离清洗瓶10的一端贯穿医用贴膜14并延伸至海绵片15的上部,引流管11远离储液瓶1的一端贯穿医用贴膜14和海绵片15并延伸至纱布片16的内部。当电动伸缩杆3运行或挤压气囊6时,在气压的作用下,清洗瓶10内部的生理盐水可流至海绵片15的上表面,使得生理盐水在海绵片15的作用下可更大面积的浸湿纱布片16,完成对创面的清洗,同时创面上的坏死组织、分泌物和清洗液可通过引流管11吸入储液瓶1的内部。进一步的,调压盒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7,软管5与调压盒2的贯穿处及第二单向阀8的位置均位于限位环17的下方。对活塞板4的下移起到限位的作用,确保手动挤压气囊6时,储液瓶1、调压盒2和气囊6内部的空气流通。进一步的,第二单向阀8的出气端与外部相连通,且第三单向阀9的出气端和第二单向阀8的进气端与调压盒2的内部相连通,第三单向阀9的进气端与储液瓶1的内部相连通,第一单向阀7的进气端与气囊6的内部相连通,且第一单向阀7的出气端与外部相连通。确保了储液瓶1、调压盒2和气囊6内部空气的流动走向,即可通过改变气压完成对创面的处理。进一步的,储液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扣18,软管5的外表面与卡扣18的内壁相卡接。卡扣18起到卡接软管5的作用,更便于装置的收纳。进一步的,储液瓶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储液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瓶(1)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调压盒(2),所述调压盒(2)的上表面固定连有电动伸缩杆(3),所述电动伸缩杆(3)的输出端贯穿调压盒(2)的上表面并延伸至调压盒(2)的内部,所述调压盒(2)内部设置有活塞板(4),所述电动伸缩杆(3)的输出端与活塞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调压盒(2)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通有软管(5),所述软管(5)远离调压盒(2)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气囊(6),所述气囊(6)远离软管(5)的一端固定镶嵌有第一单向阀(7),所述调压盒(2)外表面的底部固定镶嵌有第二单向阀(8),所述调压盒(2)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第三单向阀(9),所述储液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洗瓶(10),所述储液瓶(1)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通有引流管(11),所述清洗瓶(10)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清洗管(12),所述引流管(11)远离储液瓶(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创面帖组件(13),所述清洗管(12)远离清洗瓶(10)的一端与创面帖组件(13)的右端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储液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瓶(1)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调压盒(2),所述调压盒(2)的上表面固定连有电动伸缩杆(3),所述电动伸缩杆(3)的输出端贯穿调压盒(2)的上表面并延伸至调压盒(2)的内部,所述调压盒(2)内部设置有活塞板(4),所述电动伸缩杆(3)的输出端与活塞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调压盒(2)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通有软管(5),所述软管(5)远离调压盒(2)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气囊(6),所述气囊(6)远离软管(5)的一端固定镶嵌有第一单向阀(7),所述调压盒(2)外表面的底部固定镶嵌有第二单向阀(8),所述调压盒(2)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第三单向阀(9),所述储液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洗瓶(10),所述储液瓶(1)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通有引流管(11),所述清洗瓶(10)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清洗管(12),所述引流管(11)远离储液瓶(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创面帖组件(13),所述清洗管(12)远离清洗瓶(10)的一端与创面帖组件(13)的右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创面帖组件(13)包括医用贴膜(14),所述医用贴膜(1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海绵片(15),所述海绵片(15)的底面卡接有纱布片(16),所述清洗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劲宇刘馨竹林洁志金艳霞黄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