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患者用急救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92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0
胸痛患者用急救床,包括床体,床体的底部铰接有四根活动支腿,每根活动支腿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每根活动支腿与床体之间铰接有折叠支撑杆,床体的前端和后端底部均固定有固定支腿;综上所述,新技术可以在救护车的急救车对患者救治,可以节省黄金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新技术可以进行监护、吸氧、给药、心肺复苏及电除颤,功能全面,能满足胸痛患者的救治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痛患者用急救床
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胸痛患者用急救床。
技术介绍
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多样,常见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及自发性气胸。胸痛其严重程度轻重不一,其预后主要与原发病有关,严重的胸痛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如心肌梗塞、张力性气胸及主动脉夹层等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猝死,因此在胸痛急救的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分秒必争,如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1小时死亡率1.6%,6小时死亡率6%,主动脉夹层:每小时死亡率上升1%。因此在胸痛的救治过程中需要抓住救治的黄金时间,尽早给予患者救治,尽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在胸痛急救时通常是患者先拨打120,然后急救车至患者发病处,推出急救车,然后进入事发现场,将患者抬起,然后急救车转运到医院进行救治。现有技术实施救助过程中,不能实现在急救车内急救,延长了患者救治时间,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胸痛患者用急救床,该急救床能够在患者胸痛时第一时间进行供氧、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方式施救,降低了患者死亡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胸痛患者用急救床,包括床体,床体的底部铰接有四根活动支腿,每根活动支腿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每根活动支腿与床体之间铰接有折叠支撑杆,床体的前端和后端底部均固定有固定支腿,每个固定支腿的下端设置有滚轮;床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护栏,床体上放置床板,床板由固定板和升高板组成,固定板和升高板上均连接有束带,升高板的后侧铰接在床板上,升高板的底部与床体之间设置有电推杆;在床体的前侧设置有心电监护仪放置架,床体的左侧边固定有氧气瓶固定架和急救物品箱,床体的右侧固定有安装板,床体的右侧开设有收纳腔,收纳腔内收纳有垫板;在安装板上安装有胸外按压除颤装置。胸外按压除颤装置包括U型卡件,U型卡件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U型卡件的上表面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转台,固定座的一侧固定有放置盒,放置盒内放置有第一除颤手柄,转台上安装有升降按压件和正反转电机,升降按压件包括两根导向杆和螺杆,螺杆的下端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转台上,两根导向杆的下端固定在转台上,两根导向杆的上端固定有圆板,螺杆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圆板上,正反转电机的主轴上安装有主链轮,螺杆的下端安装有从链轮,主链轮通过链条与从链轮传动连接,转台内部设置有腔体,主链路、从链轮和链条均位于转台腔体内;螺杆和两根导向杆上设置有升降块,升降块与螺杆为螺纹配合,导向杆与升降块为滑动配合,升降块上固定有外套管,外套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外套管内插设有内管体,外套管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端部与内管体外壁顶压接触,内管体的端部垂直向下固定有竖杆,竖杆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除颤手柄,第二除颤手柄的底部粘贴有橡胶垫。其中一根导向杆上设置有滑套,滑套与外套管之间固定有斜撑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新技术可以在救护车的急救车对患者救治,可以节省黄金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新技术可以进行监护、吸氧、给药、心肺复苏及电除颤,功能全面,能满足胸痛患者的救治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胸外按压除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胸痛患者用急救床,包括床体1,床体1的底部铰接有四根活动支腿2,每根活动支腿2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3,每根活动支腿2与床体1之间铰接有折叠支撑杆4,床体1的前端和后端底部均固定有固定支腿5,每个固定支腿5的下端设置有滚轮6;床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护栏7,床体1上放置床板,床板由固定板8和升高板9组成,固定板8和升高板9上均连接有束带,升高板9的后侧铰接在床板上,升高板9的底部与床体1之间设置有电推杆10;在床体1的前侧设置有心电监护仪放置架11,床体1的左侧边固定有氧气瓶固定架12和急救物品箱13,床体1的右侧固定有安装板14,床体1的右侧开设有收纳腔,收纳腔内收纳有垫板15;在安装板14上安装有胸外按压除颤装置。胸外按压除颤装置包括U型卡件16,U型卡件16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7,U型卡件16的上表面固定有固定座18,固定座18上转动连接有转台19,固定座18的一侧固定有放置盒,放置盒内放置有第一除颤手柄,转台19上安装有升降按压件和正反转电机20,升降按压件包括两根导向杆21和螺杆22,螺杆22的下端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转台19上,两根导向杆21的下端固定在转台19上,两根导向杆21的上端固定有圆板23,螺杆22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圆板23上,正反转电机20的主轴上安装有主链轮,螺杆22的下端安装有从链轮,主链轮通过链条与从链轮传动连接,转台19内部设置有腔体,主链路、从链轮和链条均位于转台19腔体内;螺杆22和两根导向杆21上设置有升降块24,升降块24与螺杆22为螺纹配合,导向杆21与升降块24为滑动配合,升降块24上固定有外套管25,外套管25沿水平方向设置,外套管25内插设有内管体26,外套管25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27,紧固螺栓27的端部与内管体26外壁顶压接触,内管体26的端部垂直向下固定有竖杆28,竖杆28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除颤手柄29,第二除颤手柄29的底部粘贴有橡胶垫30。其中一根导向杆21上设置有滑套31,滑套31与外套管25之间固定有斜撑杆32。本技术在床体1的侧部设置氧气瓶固定架12、急救物品箱13和心电监护仪放置架11,分别用于放置氧气瓶、抢救药物和心电监护仪,使用时将患者抬到床板上,利用束带固定病人,然后通过折叠支撑杆4收起活动支腿2,将装置抬到救护车内,接着连接好心电监护仪和吸氧管,给予患者服用药物(心肌梗死患者先嚼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600mg),接着调整患者体位(张力性气胸要求半卧位,心肌梗死及肺栓塞要求平卧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时,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6分钟内复苏成功,患者脑部功能不会受到影响,超过6分钟可能出现脑部不可逆损伤;本技术在床体1的一侧设置可抽拉的垫板15,方便医务人员跪在垫板15上进行心肺复苏,手工心肺复苏方便掌握力度和节律,但不方便转运;本技术在床体1另一侧设置胸外按压除颤装置,胸外按压除颤装置通过U型卡件16和固定螺栓17安装在安装板14上;该胸外按压除颤装置可以在心肺复苏时对患者胸部进行按压,具体工作过程为:旋转转台19,将第二除颤手柄29的位置调整到患者的胸部按压位置正上方,接着启动正反转电机20,正反转电机20通过主链轮、从链轮和链条带动螺杆22转动,由于升降块24与螺杆22为螺纹配合,导向杆21与升降块为滑动配合,所以螺杆22转动会驱动升降块24沿导向杆21向下移动,使得第二除颤手柄29对患者胸部进行按压,按压深度大于等于5cm,所以本按压装置下压深度控制在5-5.5cm,橡胶垫30能够防止患者胸部按压损伤;当需要电除颤时,将第二除颤手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胸痛患者用急救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床体的底部铰接有四根活动支腿,每根活动支腿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每根活动支腿与床体之间铰接有折叠支撑杆,床体的前端和后端底部均固定有固定支腿,每个固定支腿的下端设置有滚轮;床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护栏,床体上放置床板,床板由固定板和升高板组成,固定板和升高板上均连接有束带,升高板的后侧铰接在床板上,升高板的底部与床体之间设置有电推杆;在床体的前侧设置有心电监护仪放置架,床体的左侧边固定有氧气瓶固定架和急救物品箱,床体的右侧固定有安装板,床体的右侧开设有收纳腔,收纳腔内收纳有垫板;在安装板上安装有胸外按压除颤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胸痛患者用急救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床体的底部铰接有四根活动支腿,每根活动支腿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每根活动支腿与床体之间铰接有折叠支撑杆,床体的前端和后端底部均固定有固定支腿,每个固定支腿的下端设置有滚轮;床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护栏,床体上放置床板,床板由固定板和升高板组成,固定板和升高板上均连接有束带,升高板的后侧铰接在床板上,升高板的底部与床体之间设置有电推杆;在床体的前侧设置有心电监护仪放置架,床体的左侧边固定有氧气瓶固定架和急救物品箱,床体的右侧固定有安装板,床体的右侧开设有收纳腔,收纳腔内收纳有垫板;在安装板上安装有胸外按压除颤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痛患者用急救床,其特征在于:胸外按压除颤装置包括U型卡件,U型卡件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U型卡件的上表面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转台,固定座的一侧固定有放置盒,放置盒内放置有第一除颤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铁岭常中青吴德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紫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紫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