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培侠专利>正文

一种医疗产科用智能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92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疗产科用智能护理床,其包括床板、蒸汽发生器以及控温机构,床板下端面设置有矩形的内腔且内腔的横截面面积略小于床板的横截面面积,床板上端面开设有若干疏通孔,内腔下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圆形的对接口,所述的蒸汽发生器位于对接口的正下方且蒸汽发生器离地布置,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为与对接口同轴布置的圆形敞口,蒸汽发生器与对接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硬质导管且导管的轴向竖直布置,导管的上端与对接口可拆卸式螺纹连接配合、下端与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可拆卸式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的控温机构套接于导管的外部且该导管的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温控机构可对导管内的蒸汽进行降温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产科用智能护理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护理床,具体涉及一种医疗产科用智能护理床。
技术介绍
许多产妇在分娩过后子宫以及身体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常常会伴有相应的妇科疾病,而且经过顺产、剖腹产以及流产后的女性,以及大部分痛经女性均存在着宫寒的症状,如果不及时的康复治疗,将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和不断的加重,因此,产后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除了药物的直接治疗外,物理疗法是这类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暖宫是为女性受伤受寒的子宫进行修复的一种保养方法,通过暖宫能够调经养血、温暖子宫,起到抗炎修复、科学调理子宫环境,有效保护身体健康和生育能力的作用,特别适用于人流后的子宫损伤、妇科炎症、宫寒不孕等病症,针对上述的现状,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便于熏蒸物理治疗的一种医疗产科用智能护理床。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便于熏蒸物理治疗的一种医疗产科用智能护理床,旨在解决现有护理床无法进行物理熏蒸治疗的技术难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疗产科用智能护理床,其包括床板、蒸汽发生器以及控温机构,床板为矩形板体结构并且其下端面边角处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床腿,床板下端面设置有矩形的内腔且内腔的横截面面积略小于床板的横截面面积,床板上端面开设有若干疏通孔,内腔下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圆形的对接口,所述的蒸汽发生器位于对接口的正下方且蒸汽发生器离地布置,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为与对接口同轴布置的圆形敞口,蒸汽发生器与对接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硬质导管且导管的轴向竖直布置,导管的上端与对接口可拆卸式螺纹连接配合、下端与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可拆卸式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的控温机构套接于导管的外部且该导管的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温控机构可对导管内的蒸汽进行降温处理。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温控机构包括同轴转动套接于导管外部的散热筒,散热筒外圆面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弧形散热片,散热片设置有多个并且沿散热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控温机构还包括与床板下端面固定连接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轴向竖直向下布置并且该输出端与散热筒的下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带传动组件可将伺服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散热筒上并且带动散热筒进行转动。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床板上端面一端固定设置有床头架、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床尾架,床头架设置成箱体式结构并且其端面设置有推拉式抽屉,抽屉上下设置有多个。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床头架上端面设置成与其适配的浅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其在床板上开设有若干疏通孔且疏通孔与床板下方的内腔接通,内腔通过导管与蒸汽发生器接通,导管上套接设置有调节蒸汽温度的控温机构,极大的方便了产妇卧躺进行熏蒸治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蒸汽发生器与内腔的配合图。图5为导管与蒸汽发生器的分解图。图6为控温机构与导管的配合图。图7为控温机构与导管的配合图。图中标示为:10、床板;11、床腿;12、床头架;12a、抽屉;12b、浅槽;13、床尾架;14、内腔;15、疏通孔;16、对接口;17、导管;20、蒸汽发生器;30、控温机构;31、散热筒;32、散热片;33、伺服电机;34、带传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参见图1-7,一种医疗产科用智能护理床,其包括床板10、蒸汽发生器20以及控温机构30,床板10为矩形板体结构并且其下端面边角处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床腿11,床板10下端面设置有矩形的内腔14且内腔14的横截面面积略小于床板10的横截面面积,床板10上端面开设有若干疏通孔15,内腔14下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圆形的对接口1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20位于对接口16的正下方且蒸汽发生器20离地布置,蒸汽发生器20的输出端为与对接口16同轴布置的圆形敞口,蒸汽发生器20与对接口16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硬质导管17且导管17的轴向竖直布置,导管17的上端与对接口16可拆卸式螺纹连接配合、下端与蒸汽发生器20的输出端可拆卸式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的控温机构30套接于导管17的外部且该导管17的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温控机构30可对导管17内的蒸汽进行降温处理。具体的,参见图6、图7,所述的温控机构30包括同轴转动套接于导管17外部的散热筒31,散热筒31外圆面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弧形散热片32,散热片32设置有多个并且沿散热筒31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通过散热筒31与散热片32可对由导管17通过的蒸汽进行降温处理。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提升降温的效率,并且使蒸汽的温度适合熏蒸,所述的控温机构30还包括与床板10下端面固定连接的伺服电机33,伺服电机33的输出轴轴向竖直向下布置并且该输出端与散热筒31的下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34,带传动组件34可将伺服电机33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散热筒31上并且带动散热筒31进行转动,散热筒31带动散热片32进行转动,可提高对蒸汽的降温效率。产妇在熏蒸治疗的过程中,将蒸汽发生器20拆卸下来并且将药物放置于其内部,加入适量的清水,而后将蒸汽发生器20对导管17进行对接,此时,产妇卧躺于床板10上端面上,蒸汽发生器20开始工作并且将药物进行加热蒸发形成蒸汽,高温蒸汽将经过导管17内进入至内腔14中,而后蒸汽由疏通孔15冒出与产妇身体进行接触,实现熏蒸治疗,在此过程中,带传动组件34将伺服电机33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散热筒31上并且带动散热筒31进行转动,散热筒31带动散热片32进行转动,散热片32将于导管17进行热交换,导管17将于内部流过的高温蒸汽进行热交换,从而使蒸汽的温度降低至适宜,同时,可控制伺服电机33的转速,改变对蒸汽的降温效率,便于控制蒸汽由疏通孔15冒出时的温度达到最佳熏蒸温度。参见图2,作为本技术更为优化的方案,为了能够提升护理床的使用便捷性,所述床板10上端面一端固定设置有床头架12、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床尾架13,床头架12设置成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产科用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床板、蒸汽发生器以及控温机构,床板为矩形板体结构并且其下端面边角处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床腿,床板下端面设置有矩形的内腔且内腔的横截面面积略小于床板的横截面面积,床板上端面开设有若干疏通孔,内腔下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圆形的对接口,所述的蒸汽发生器位于对接口的正下方且蒸汽发生器离地布置,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为与对接口同轴布置的圆形敞口,蒸汽发生器与对接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硬质导管且导管的轴向竖直布置,导管的上端与对接口可拆卸式螺纹连接配合、下端与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可拆卸式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的控温机构套接于导管的外部且该导管的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温控机构可对导管内的蒸汽进行降温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产科用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床板、蒸汽发生器以及控温机构,床板为矩形板体结构并且其下端面边角处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床腿,床板下端面设置有矩形的内腔且内腔的横截面面积略小于床板的横截面面积,床板上端面开设有若干疏通孔,内腔下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圆形的对接口,所述的蒸汽发生器位于对接口的正下方且蒸汽发生器离地布置,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为与对接口同轴布置的圆形敞口,蒸汽发生器与对接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硬质导管且导管的轴向竖直布置,导管的上端与对接口可拆卸式螺纹连接配合、下端与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可拆卸式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的控温机构套接于导管的外部且该导管的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温控机构可对导管内的蒸汽进行降温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产科用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机构包括同轴转动套接于导管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培侠吴华发
申请(专利权)人:杜培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