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选择性检测金属铜离子的层状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选择性检测金属铜离子的层状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荧光的研究越来越多,荧光物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荧光物质除用作染料外,还在有机颜料、化学、光学增白剂、光氧化剂、及激光等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荧光材料分无机荧光材料和有机荧光材料。无机荧光体的传统制备方法是高温固相法,但随着新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光材料性能指标的提高需要克服经典合成方法所固有的缺陷,一些新的方法应运而生,如燃烧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沉淀法、微波法等。在发光领域中,有机材料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可调性好,色彩丰富,色纯度高,分子设计相对比较灵活。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种类繁多,它们多带有共轭杂环及各种生色团,结构易于调整,通过引入烯键、苯环等不饱和基团及各种生色团来改变其共轭长度,从而使化合物光电性质发生变化。其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将无机和有机单元灵活的组装在一起,往往表现出优于单纯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的性能,因此合成结构新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选择性检测金属铜离子的层状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选择性检测金属铜离子的层状荧光材料为金属镉配合物,化学式为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选择性检测金属铜离子的层状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选择性检测金属铜离子的层状荧光材料为金属镉配合物,化学式为C41H40N6O8Cd,配体为1,3,5-三咪唑基苯,辅助配体为符合下列结构式的二羧酸衍生配体H2L1:
2.一种可选择性检测金属铜离子的层状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将3-羟基苯甲酸甲酯、N,N’-二甲基甲酰胺、碘化钾和无水碳酸钾依次添加到三颈烧瓶中,升温至95-105℃,搅拌条件下反应0.8-1.2小时,然后将1,4二溴甲基-2,3,5,6四甲基苯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用恒压滴液漏斗将其加入上述的三颈烧瓶中,95-105℃恒温反应20-28小时;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析出产物;抽滤后将固体晾干,然后将晾干后的产物加入到容纳有第一溶液的圆底烧瓶中,再加入8-12g氢氧化钠,加热回流,搅拌过夜;反应冷却至室温,倒入一烧杯中,调节至pH值1为止,抽滤反应物去除溶液,所得产物干燥后即得二羧酸衍生配体H2L1;第一溶液由CH3OH和H2O按照0.8-1.2:1的体积比混合后构成;
步骤2:将Cd(NO3)2·4H2O、1,3,5-三咪唑基苯和步骤1得到的二羧酸衍生配体H2L1混合,得到混合物A;
步骤3:将混合物A放入装有第二溶液的容器中,超声处理8-12分钟,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天大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