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90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课题在于在吸收性物品的腰身部设置许多开孔,同时抑制强度的降低。一种吸收性物品(1),其具有相互交叉的纵向、横向以及厚度方向,具有具备吸收性芯(11)的吸收性主体(10)和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腰身部(2),腰身部(2)具有具备肌肤侧开孔(40a)的肌肤侧片(2a)和设于比肌肤侧片(2a)靠非肌肤侧的位置且具备非肌肤侧开孔(40b)的非肌肤侧片(2b),其中,在伸长状态下,具备沿厚度方向观察时肌肤侧开孔(40a)与非肌肤侧开孔(40b)不重叠的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收性物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用于吸收尿等排泄物的吸收性物品,已知一次性尿布等。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为了提高腰身处的透气性,有时在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片材设有开孔。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87652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中,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片材由肌肤侧片和非肌肤侧片构成,并且,以贯通肌肤侧片和非肌肤侧片的方式设有开孔。然而,若设置许多这样的贯通肌肤侧片和非肌肤侧片的开孔,则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上提时)腰身部有可能会破损。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吸收性物品的腰身部设置许多开孔,同时抑制强度的降低。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技术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交叉的纵向、横向以及厚度方向,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具备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腰身部,所述腰身部具有:肌肤侧片,其具备肌肤侧开孔;以及非肌肤侧片,其设于比所述肌肤侧片靠非肌肤侧的位置,具备非肌肤侧开孔,其中,在伸长状态下,具备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肌肤侧开孔与所述非肌肤侧开孔不重叠的部分。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对于包括具备开孔的肌肤侧片和具备开孔的非肌肤侧片的腰身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由开孔贯通肌肤侧片和非肌肤侧片的部分的面积减少。由此,能够在吸收性物品的腰身部设置许多开孔,同时抑制强度的降低。关于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由本说明书和所附附图的记载得以明确。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肌肤侧片包括多个所述肌肤侧开孔,所述非肌肤侧片包括多个所述非肌肤侧开孔,在伸长状态下,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不同。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对于包括具备多个开孔的肌肤侧片和具备多个开孔的非肌肤侧片的腰身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由开孔贯通肌肤侧片和非肌肤侧片的部分的面积减少。由此,能够在吸收性物品的腰身部设置许多开孔,同时抑制强度的降低。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各所述肌肤侧开孔的形状与各所述非肌肤侧开孔的形状分别不同,从而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不同。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肌肤侧开孔的形状和非肌肤侧开孔的形状不同,从而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由开孔贯通肌肤侧片和非肌肤侧片的部分的面积减少。由此,能够在吸收性物品的腰身部设置许多开孔,同时抑制强度的降低。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所述纵向与所述横向中的至少一方向上,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所配置的节距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所配置的节距不同,从而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不同。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纵向与横向中的至少一方向上,多个肌肤侧开孔所配置的节距与多个非肌肤侧开孔所配置的节距不同,从而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由开孔贯通肌肤侧片和非肌肤侧片的部分的面积降低。由此,能够在吸收性物品的腰身部设置许多开孔,同时抑制强度的降低。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具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以预定的节距配置的肌肤侧开孔区域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以预定的节距配置的非肌肤侧开孔区域彼此不重叠的区域,从而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不同。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肌肤侧开孔区域与非肌肤侧开孔区域不同,从而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由开孔贯通肌肤侧片和非肌肤侧片的部分的面积减少。由此,能够在吸收性物品的腰身部设置许多开孔,同时抑制强度的降低。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的密集程度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的密集程度不同,从而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不同。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多个肌肤侧开孔的密集程度与多个非肌肤侧开孔的密集程度不同,从而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由开孔贯通肌肤侧片和非肌肤侧片的部分的面积减少。由此,能够在吸收性物品的腰身部设置许多开孔,同时抑制强度的降低。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具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肌肤侧开孔与所述非肌肤侧开孔重叠的部分。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开孔贯通肌肤侧片和非肌肤侧片的部分设置于腰身部的局部。由此,能够提高腰身部的透气性。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肌肤侧片包括设于所述肌肤侧开孔的缘部且朝向非肌肤侧突出的肌肤侧突出部,所述非肌肤侧片包括设于所述非肌肤侧开孔的缘部且朝向肌肤侧突出的非肌肤侧突出部,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肌肤侧突出部与所述非肌肤侧突出部重叠。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肌肤侧片与非肌肤侧片之间,形成由突出部彼此间相向地抵接而形成的空间。由此,能够提高腰身部的透气性、柔软性(缓冲性能)。另外,肌肤侧突出部朝向非肌肤侧片侧,非肌肤侧突出部朝向肌肤侧片侧。由此,能够使吸收性物品的使用者难以接触到突出部。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肌肤侧开孔与所述非肌肤侧开孔重叠的部分的面积相对于所述肌肤侧开孔的面积或者所述非肌肤侧开孔的面积的比例为30%以上且为70%以下。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开孔贯通肌肤侧片和非肌肤侧片的部分的面积相对于肌肤侧开孔的面积或者非肌肤侧开孔的面积成为所期望的比例。由此,能够提高腰身部的透气性、柔软性(缓冲性能),同时提高腰身部的强度。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所述纵向上的端部,在所述肌肤侧片与所述非肌肤侧片中的至少一者未形成折回部分。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构成腰身部的上端部的材料的层减少。由此,能够抑制阻碍透气性的情况。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非肌肤侧片形成有以所述纵向上的端为起点向肌肤侧折回的折回部,所述折回部具备折回侧开孔,所述折回侧开孔具备在所述折回侧开孔的缘部朝向非肌肤侧突出的折回侧突出部。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腰身部的上端部形成有其他层。由此,能够提高将吸收性物品上提时的材料强度。另外,在折回部形成有开孔。由此,能够提高腰身部的透气性。并且,在折回部形成有由于设有突出部而形成的空间,能够进一步提高腰身部的透气性,并且使吸收性物品的使用者难以接触到突出部。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包括其他片构件,该其他片构件具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所述纵向上的端重叠的区域,所述其他片构件具备其他片侧开孔,所述其他片侧开孔具备在所述其他片侧开孔的缘部朝向非肌肤侧突出的其他片侧突出部。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主体的端头被其他片构件覆盖。由此,能够抑制吸收性主体的端头与穿着者的肌肤直接接触,能够使穿着时的腰身的肌肤触感良好。另外,在其他片构件形成有开孔。由此,能够提高腰身部的透气性。并且,在其他片构件形成有由于设有突出部而形成的空间,该突出部朝向非肌肤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腰身部的透气性,并且使吸收性物品的使用者难以接触到突出部。作为该吸收性物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交叉的纵向、横向以及厚度方向,/n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具备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腰身部,/n所述腰身部具有:/n肌肤侧片,其具备肌肤侧开孔;以及/n非肌肤侧片,其设于比所述肌肤侧片靠非肌肤侧的位置,具备非肌肤侧开孔,其中,/n在伸长状态下,/n具备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肌肤侧开孔与所述非肌肤侧开孔不重叠的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交叉的纵向、横向以及厚度方向,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具备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腰身部,
所述腰身部具有:
肌肤侧片,其具备肌肤侧开孔;以及
非肌肤侧片,其设于比所述肌肤侧片靠非肌肤侧的位置,具备非肌肤侧开孔,其中,
在伸长状态下,
具备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肌肤侧开孔与所述非肌肤侧开孔不重叠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片包括多个所述肌肤侧开孔,
所述非肌肤侧片包括多个所述非肌肤侧开孔,
在伸长状态下,
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肌肤侧开孔的形状与各所述非肌肤侧开孔的形状分别不同,从而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纵向与所述横向中的至少一方向上,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所配置的节距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所配置的节距不同,从而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具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以预定的节距配置的肌肤侧开孔区域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以预定的节距配置的非肌肤侧开孔区域彼此不重叠的区域,从而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的密集程度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的密集程度不同,从而所述多个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与所述多个非肌肤侧开孔的配置图案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具备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肌肤侧开孔与所述非肌肤侧开孔重叠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片包括设于所述肌肤侧开孔的缘部且朝向非肌肤侧突出的肌肤侧突出部,
所述非肌肤侧片包括设于所述非肌肤侧开孔的缘部且朝向肌肤侧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野俊介郭晓彤吴晨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