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辅助胶凝材料体系的纳米晶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5486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9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外加剂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辅助胶凝材料体系的纳米晶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以重量份计,将分散剂30‑40份、醇醚90‑100份、醇胺10‑15份、无机增稠剂10‑30份和水560‑580份,温度控制在30‑35℃,同时滴加35‑40wt%的钙源溶液160‑170份和25‑30 wt%的硅源溶液120‑130份,加料时间控制在9‑12h,滴加完毕后,快速冷却至5℃以下老化1.5‑2h,即得纳米晶种。其制得的纳米晶种产品有效固含高,产品稳定好,存储时间长,可应用于掺合料掺量高的混凝土中,提高固废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改善混凝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辅助胶凝材料体系的纳米晶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外加剂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辅助胶凝材料体系的纳米晶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迫切需求,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绿色环保的固废资源作为混凝土掺合料被人们逐渐开发应用。在实际工程应用上人们发现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后,水泥凝结时间长,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慢,1天强度不能满足拆模要求,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后,碱性降低,碳化加深,不利用钢筋保护;同时混凝土的保水性下降,水分在混凝土内部容易形成贯穿通道,降低了混凝土密实性。若掺合料的掺量>30%,掺合料表面溶解速率低,凝胶形成慢,造成混凝土早期收缩较大,虽然可获得较佳的90d强度,但是往往28d强度偏低,所以大部分工程应用中往往将掺合料替代率控制在30%以下(不需要早期强度的水工混凝土除外),固废资源利用率低。目前,市面上已研发出一些纳米晶种应用于掺合料的掺量为30%左右的混凝土中,但专利技术人发现,市面上的晶种的有效固含量低(5-10%),且纳米晶种非常容易团聚,团聚后出现晶种尺寸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辅助胶凝材料体系的纳米晶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重量份计,将分散剂30-40份、醇醚90-100份、醇胺10-15份、无机增稠剂10-30份和水560-580份,在转速低于500rpm条件下搅拌均匀,温度控制在30-35℃,同时滴加35-40wt%的钙源溶液160-170份和25-30wt%的硅源溶液120-130份,加料时间控制在9-12h,滴加开始后将转速升至1000rpm以上,转速保持至滴加完毕后,快速冷却至5℃以下老化1.5-2h,即得纳米晶种;其中醇醚选自二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丁醚、聚氧四甲撑二醇、四乙二醇、四乙二醇单甲醚或聚醚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辅助胶凝材料体系的纳米晶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重量份计,将分散剂30-40份、醇醚90-100份、醇胺10-15份、无机增稠剂10-30份和水560-580份,在转速低于500rpm条件下搅拌均匀,温度控制在30-35℃,同时滴加35-40wt%的钙源溶液160-170份和25-30wt%的硅源溶液120-130份,加料时间控制在9-12h,滴加开始后将转速升至1000rpm以上,转速保持至滴加完毕后,快速冷却至5℃以下老化1.5-2h,即得纳米晶种;其中醇醚选自二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丁醚、聚氧四甲撑二醇、四乙二醇、四乙二醇单甲醚或聚醚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配;所述醇胺选自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二乙二醇单异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混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辅助胶凝材料体系的纳米晶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1%-3%焦磷酸钠;
10%-20%聚乙二醇;
双磷酸封端聚乙二醇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辅助胶凝材料体系的纳米晶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醚选自二乙二醇单丁醚和聚醚消泡剂,二乙二醇单丁醚和聚醚消泡剂的质量比为(1-10):(1-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辅助胶凝材料体系的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德亮罗小东吴涛吴伟陶俊张奔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赛利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