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852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废水排至隔油池;第二步:将去除大颗粒杂质的废水通过水泵输送至调节池;第三步:将第二步处理后的废水采用气浮系统处理;第四步:采用同池同步生化系统对第三步的废水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同池同步反应;第五步:采用A+MBBR接触氧化处理第四步中处理后的废水;第六步: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对第五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处理后的废水能够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
技术介绍
中转站内污水主要来自垃圾渗沥水和冲洗废水,此水随着垃圾成分、季节而变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转站污水的平均产生量约为垃圾量的5%~10%,垃圾中转站的污水呈弱酸性,pH变化范围为3.0-6.5;SS和T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30~218210mg/L和8~260mg/L的范围内变化,呈现夏、秋季节高而冬、春季节低的特征;BOD5、CODCr、NH3-H分别在2250-35200mg/L、141-60000mg/L、68.5-1034mg/L的范围内变化,这些指标在9月份达到最大浓度。根据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水质参数分析,废水B/C比在0.6左右,废水可生化性较好,但废水动植物油、COD、SS、总氮、氨氮及含盐量均较高,传统的生化工艺无法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采用气浮系统除油,核心生化工艺采用“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步:将废水排至隔油池;隔油池内置格栅,通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杂质;/n第二步:将去除大颗粒杂质的废水通过水泵输送至调节池,通过调节池调节均化废水水量水质;/n第三步:将第二步处理后的废水采用气浮系统处理、去除大部分SS、油以及部分色度、COD;污泥排至污泥池内;/n第四步:采用同池同步生化系统对第三步的废水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同池同步反应,去除COD和总氮;余下的污泥排至污泥池内;/n第五步:采用A+MBBR接触氧化处理第四步中处理后的废水;剩余污泥排至污泥池内;/n第六步: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对第五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废水排至隔油池;隔油池内置格栅,通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杂质;
第二步:将去除大颗粒杂质的废水通过水泵输送至调节池,通过调节池调节均化废水水量水质;
第三步:将第二步处理后的废水采用气浮系统处理、去除大部分SS、油以及部分色度、COD;污泥排至污泥池内;
第四步:采用同池同步生化系统对第三步的废水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同池同步反应,去除COD和总氮;余下的污泥排至污泥池内;
第五步:采用A+MBBR接触氧化处理第四步中处理后的废水;剩余污泥排至污泥池内;
第六步: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对第五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剩余污泥排至污泥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的隔油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埋地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的调节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埋地设计,且与隔油池通过水泵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气浮系统处理方法具体为,向水中通入空气,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使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质粘附在气泡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