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滑脱症仰卧位摇腰用预防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84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腰椎滑脱症仰卧位摇腰用预防托架,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表面靠近固定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孔,固定孔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平移槽,所述平移槽的一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平移槽的内底壁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移动槽的内壁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术者双手分按其两膝部或一手按膝,另一手按于足踝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做环形摇转运动,躺板通过移动槽和滑块的配合开始晃动,弹簧帮助躺板移动时缓冲、复位,提升环形摇转运动的幅度,节省术者的体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椎滑脱症仰卧位摇腰用预防托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腰椎滑脱症仰卧位摇腰用预防托架。
技术介绍
正常人的腰椎排列整齐,如果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其中一个腰椎的椎体相对与邻近的腰椎向前滑移,即为腰椎滑脱。因退变、外伤或先天因素等使腰椎椎体与椎弓根或小关节突骨质连续性中断者,称为腰椎峡部崩裂;椎骨出现变位致使连续性延长,以致上位椎体、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一同在下位椎节上方向前移位者,称为腰椎峡部崩裂合并腰椎滑脱。而退变因素致腰椎滑脱者占60%以上。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仰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仰卧位,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术者双手分按其两膝部或一手按膝,另一手按于足踝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做环形摇转运动。现有技术中,用于腰椎滑脱症仰卧位摇腰的预防托架大多只是一个小床,并无其他装置,为术者提供的帮助较少,给受术者提供的舒适度也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腰椎滑脱症仰卧位摇腰用预防托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腰椎滑脱症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椎滑脱症仰卧位摇腰用预防托架,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下表面开设有固定槽(2),所述固定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的表面靠近固定槽(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孔(4),固定孔(4)螺纹连接有螺钉(5),所述支撑台(1)的上表面开设有平移槽(17),所述平移槽(17)的一侧开设有移动槽(10),所述平移槽(17)的内底壁开设有缓冲槽(11),所述移动槽(10)的内壁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底板(9),所述底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躺板(6),所述躺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扶手(8)和枕头(7),所述底板(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滑脱症仰卧位摇腰用预防托架,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下表面开设有固定槽(2),所述固定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的表面靠近固定槽(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孔(4),固定孔(4)螺纹连接有螺钉(5),所述支撑台(1)的上表面开设有平移槽(17),所述平移槽(17)的一侧开设有移动槽(10),所述平移槽(17)的内底壁开设有缓冲槽(11),所述移动槽(10)的内壁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底板(9),所述底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躺板(6),所述躺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扶手(8)和枕头(7),所述底板(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2),所述支撑台(1)的上表面远离平移槽(17)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13),所述支撑台(1)的表面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绑带一(14),所述绑带一(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扣(15),所述卡扣(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绑带二(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滑脱症仰卧位摇腰用预防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倩周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