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82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属于骨科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与胫骨截面形状一致的胫骨平台托,还包括固设在胫骨平台托底面的髓内固定杆以及固设在胫骨平台底面的两根髓外固定杆,两根所述髓外固定杆和髓内固定杆呈三角形排列,所述髓内固定杆和髓外固定杆为骨小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使用骨水泥进行固定,可以促进假体与骨组织整合,提高假体的长期稳定性,便于后期翻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
本技术属于骨科医疗器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
技术介绍
膝关节假体是用来代替膝关节的外科植入物,用于膝关节表面膝置换手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膝关节病症,恢复膝关节功能,是一种将受损的膝关节进行处理并用人造膝关节代替的方法,膝关节假体主要包括股骨髁假体、胫骨垫假体以及胫骨平台假体。现有的,膝关节假体通常采用骨水泥将胫骨平台和骨组织进行固定,而骨水泥对于人体而言是一种惰性材料,只能与膝关节假体及骨组织形成机械性结合,在临床中会引起一些列并发症,如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CIS)、骨水泥聚合放热造成膝关节假体周围组织损伤、假体松动等问题。针对传统骨水泥固定型膝关节假体因骨水泥而引发的问题,亟待进一步改进,如何研制一种符合国人使用,不使用骨水泥固定,并可以促进假体与骨组织整合,提高假体的长期稳定性,是本领域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不使用骨水泥进行固定,可以促进假体与骨组织整合,提高假体的长期稳定性,便于后期翻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包括肾形胫骨平台托,还包括固设在胫骨平台托底面的髓内固定杆以及固设在胫骨平台底面的两根髓外固定杆,两根所述髓外固定杆和髓内固定杆呈三角形排列,所述髓内固定杆和髓外固定杆为骨小梁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呈三角形排列的髓内固定杆和髓外固定杆,形成三柱式结构,将髓内固定杆插入髓腔内与胫骨连接作为假体与胫骨连接的主要连接结构,髓外固定杆位于髓腔外与松质骨连接作为保证假体稳定,防止松动的辅助连接结构,有效的增加胫骨平台的横向固定强度;并且髓内固定杆和髓外固定杆均为骨小梁结构,骨小梁结构具有连通性好、高孔隙率等特点,有利于新生骨组织在孔隙更深处长入,促进假体与骨组织整合,从而实现生物型膝关节的长期稳定性,便于后期翻修,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髓外固定杆对称设置在髓内固定杆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髓外固定杆对称设置在髓内固定杆的两侧,使髓外固定杆对髓内固定杆施加均匀的支撑力,保证髓内固定杆均匀受力,减少胫骨平台板发生松动的问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髓内固定杆的直径大于髓外固定杆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髓内固定杆用于插入髓腔内与胫骨连接作为假体与胫骨连接的主要连接结构,髓外固定杆位于髓腔外与松质骨连接作为保证假体稳定,防止松动的辅助连接结构。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胫骨平台托为钛合金材料制成。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髓内固定杆和髓外固定杆为钛合金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钛合金材料采用3D打印成型技术一体成型,与现有胫骨平台加工相比,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及加工时间,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完成了现有胫骨平台加工无法实现的多孔金属骨小梁结构。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胫骨平台托底面设有骨小梁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胫骨骨面与胫骨平台稳固连接,实现均匀骨长入,增加膝关节假体植入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骨小梁结构的孔径200-800μm。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骨小梁结构的孔隙率50-8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新生骨组织在孔隙更深处长入,促进假体与骨组织整合,从而实现生物型膝关节的长期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胫骨平台托顶面于其内弯侧固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沿着胫骨平台托的轮廓方向设置,所述胫骨平台托顶面于设置第一凸块相对的外弯侧固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沿着胫骨平台托的轮廓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胫骨垫的空间;第一凸块朝向第二凸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内凹槽,第二凸块朝下第一凸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内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形成用于卡嵌胫骨垫的空间,在利用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内凹槽将胫骨垫固定在胫骨平台托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凸块中部朝向第二凸块的方向固设有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靠近第二凸块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方向朝下第二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凸块以及卡槽能够有效的使胫骨垫和胫骨平台托嵌合,防止胫骨垫旋转、微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呈三角形排列的髓内固定杆和髓外固定杆,形成三柱式结构,将髓内固定杆插入髓腔内与胫骨连接作为假体与胫骨连接的主要连接结构,髓外固定杆位于髓腔外与松质骨连接作为保证假体稳定,防止松动的辅助连接结构,有效的增加胫骨平台的横向固定强度;并且髓内固定杆和髓外固定杆均为骨小梁结构,骨小梁结构具有连通性好、高孔隙率等特点,有利于新生骨组织在孔隙更深处长入,促进假体与骨组织整合,从而实现生物型膝关节的长期稳定性,便于后期翻修,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2.通过将胫骨平台托、髓内固定杆和髓外固定杆用钛合金材料制成,便于采用3D打印成型技术将胫骨平台一体加工成型,与现有胫骨平台加工相比,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及加工时间,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完成了现有胫骨平台加工无法实现的多孔金属骨小梁结构;3.通过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凸块以及卡槽,利用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内凹槽将胫骨垫固定在胫骨平台托上,第三凸块以及卡槽能够有效的使胫骨垫和胫骨平台托嵌合,防止胫骨垫旋转、微动。附图说明图1是胫骨平台突出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胫骨平台的俯视图;图3是胫骨平台突出第二内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胫骨平台托;2、髓内固定杆;3、髓外固定杆;4、第一凸块;5、第二凸块;6、第三凸块;7、卡槽;8、第一内凹槽;9、第二内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包括与胫骨截面形状一致的胫骨平台托1、固设在胫骨平台托1底面的髓内固定杆2以及固设在胫骨平台托1底面的两根髓外固定杆3,胫骨平台托1呈肾形,髓内固定杆2和髓外固定杆3垂直固设在胫骨平台托1的底面,胫骨平台托1、髓内固定杆2以及髓外固定杆3为钛合金材料采用3D打印成型技术一体成型,两根髓外固定杆3和髓内固定杆2呈三角形排列,且两根髓外固定杆3对称设置在髓内固定杆2的两侧。髓内固定杆2和髓外固定杆3为骨小梁结构,骨小梁结构的孔径200-800μm,丝径500-600μm,孔隙率50-80%。其中髓内固定杆2的直径大于髓外固定杆3的直径,髓内固定杆2用于插入髓腔内与胫骨连接作为假体与胫骨连接的主要连接结构,髓外固定杆3位于髓腔外与松质骨连接作为保证假体稳定,防止松动的辅助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包括与胫骨截面形状一致的胫骨平台托(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在胫骨平台托(1)底面的髓内固定杆(2)以及固设在胫骨平台托(1)底面的两根髓外固定杆(3),两根所述髓外固定杆(3)和髓内固定杆(2)呈三角形排列,所述髓内固定杆(2)和髓外固定杆(3)为骨小梁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包括与胫骨截面形状一致的胫骨平台托(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在胫骨平台托(1)底面的髓内固定杆(2)以及固设在胫骨平台托(1)底面的两根髓外固定杆(3),两根所述髓外固定杆(3)和髓内固定杆(2)呈三角形排列,所述髓内固定杆(2)和髓外固定杆(3)为骨小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髓外固定杆(3)对称设置在髓内固定杆(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髓内固定杆(2)的直径大于髓外固定杆(3)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平台托(1)为钛合金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髓内固定杆(2)和髓外固定杆(3)为钛合金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型膝关节胫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平台托(1)底面设有骨小梁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术同杨春保董福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春立航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