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腔修复用装置,包括上牙套(1)和下牙套(2),上牙套(1)下侧与伸缩柱(4)上端相连,下牙套(2)上侧与伸缩套筒(3)下端相连,伸缩柱(4)能在伸缩套筒(3)内伸缩,下牙套(2)内侧与压舌板(8)一端相连,压舌板(8)和下牙套(2)都为中空结构且压舌板(8)和下牙套(2)内都装有吸水树脂,压舌板(8)下侧和周边侧都设有网孔(10)以便于口水能够通过网孔(10)被吸水树脂吸收。其能撑开患者的口腔并压住患者的舌头,从而便于进行口腔修复;而且,其能够自动吸收患者口中的口水,从而能够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修复用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涉及一种口腔科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口腔修复用装置。
技术介绍
口腔就是口内的空腔,其是由两唇、两颊、硬腭、软腭等构成。口腔内有牙齿、舌、唾腺等器官。凡是口腔的组成部分或口腔内的器官的疾病都属于口腔科的范畴。其中,两颊、硬腭、软腭、唾腺等部的疾病在口腔科中是非常常见的。在对这些部位的疾病进行治疗时,需要患者的口始终保持张开状态,并且要求患者的舌头不能乱动。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口往往难以一直保持张开状态,舌头也难以一直保持不动。因此,在口腔科中,挡舌板等使用非常普遍。通过挡舌板来限制患者的舌头乱动或者使患者的口保持张开状态。但是,现有的挡舌板通常具有如下缺点:1、挡舌板都是由刚性材料制成,放置在口腔内,会使得患者非常不舒服。2、挡舌板通常都是撑住患者的上颚和下颚,使得患者感觉不舒适。3、挡舌板中使嘴巴撑开的结构高度不能调节,难以适应不同的人使用。4、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产生很多口水,这些口水会在患者的口中聚集。如果不吐出,不但使得患者不舒服,而且也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和治疗。为此,需要经常停止操作和治疗,让患者去吐口水。这样,不但影响了治疗的效率,而且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目前急需研制一种新型的口腔修复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口腔修复用装置,其能撑开患者的口腔并压住患者的舌头,从而便于进行口腔修复;而且,其能够自动吸收患者口中的口水,从而能够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的舒适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腔修复用装置,其包括上牙套和下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的下侧与伸缩柱的上端相连,所述下牙套的上侧与伸缩套筒的下端相连,所述伸缩柱能在所述伸缩套筒内伸缩,所述下牙套的内侧与压舌板的一端相连,所述压舌板和下牙套都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压舌板和下牙套内都装有吸水树脂,所述压舌板的下侧和周边侧都设有网孔以便于口水能够通过所述网孔被所述吸水树脂吸收。优选地,其中,所述吸水树脂装在棉纱袋里,所述面纱袋安装在所述压舌板和下牙套内。优选地,其中,所述压舌板的下侧和周边侧还设有吸水棉。优选地,其中,所述吸水树脂装直接安装在所述压舌板和下牙套内,所述压舌板上套设有棉纱套。优选地,其中,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都为橡胶牙套。优选地,其中,所述上牙套的上表面设有上牙槽,所述下牙套的下表面上设有下牙槽。优选地,其中,所述伸缩柱的外侧设有卡柱,所述伸缩套筒上设有多个卡孔,通过所述卡柱与不同的所述卡孔配合能够调节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其中,所述伸缩套筒(3)上设有五个所述卡孔(5)。优选地,其中,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之间设有两个所述伸缩柱和两个所述伸缩套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口腔修复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1、其采用上牙套和下牙套,支撑部位为患者的牙齿而不是口腔的上颚和下颚,会使得患者更舒服,而且不影响对口腔内的修复。2、其上牙套和下牙套采用橡胶制成,其具有一定弹性,而不是纯刚需的,会使得患者感觉更舒适;而且,其能够根据患者上牙齿和下牙齿形状的不同适当地调节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的弯曲弧度,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患者。3、其上牙套和下牙套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从而适合不同的患者使用。4、其支撑上牙套和下牙套的伸缩柱和伸缩套筒位于两侧,不影响医护人员从口腔正中部进行操作。5、其能够自动吸收患者的口水,而不会使得口水和药水等堆积在口腔内,一方面会使得患者感觉更舒服,另一方面不需要中断治疗,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和治疗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口腔修复用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口腔修复用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口腔修复用装置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的内容不作为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涉及一种口腔修复用装置,其用于两颊、硬腭、软腭、唾腺等部的疾病治疗时辅助患者张开嘴巴。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口腔修复用装置包括上牙套1和下牙套2。所述上牙套1的下侧与伸缩柱4的上端相连。所述下牙套2的上侧与伸缩套筒3的下端相连。所述伸缩柱4能在所述伸缩套筒3内伸缩。在使用时,调节所述伸缩柱4在所述伸缩套筒3中的位置,从而调节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之间的距离。然后,将其放置在患者的口腔中。其中,所述上牙套1顶住患者的上牙齿。所述下牙套2顶住患者的下牙齿。在所述伸缩柱4和伸缩套筒3的作用下,使得患者的口保持张开状态。由于采用上牙套和下牙套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支撑部位为患者的牙齿而不是口腔的上颚和下颚,会使得患者更舒服,而且不影响对口腔内的修复。在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都为橡胶牙套。这样,所述橡胶牙套即具有一定的刚度,能够保证对口腔的撑开作用。同时,其也具有一定弹性,使得患者比较舒服;同时,其能够根据患者上牙齿和下牙齿形状的不同适当地调节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的弯曲弧度,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此外,如图2和3所示,所述上牙套1的上表面上设有上牙槽7。所述下牙套2的下表面上设有下牙槽9。这样,可以将患者的上牙齿放置在所述上牙槽7中,下牙齿放置在所述下牙槽9中。因此,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牙齿的支撑,防止牙齿从上牙套和下牙套中自动脱落。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中,所述伸缩柱4的外侧设有卡柱6。同时,所述伸缩套筒3上设有多个卡孔5。所述多个卡孔5沿着所述伸缩套筒3从上到下排列。这样,通过所述卡柱6与不同的所述卡孔5配合能够调节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之间的距离。这种卡柱与卡孔的配合方式结构非常简单,而且使得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之间的距离调节非常方便。优选地,所述伸缩套筒3上设有五个所述卡孔5。这样,使得其可以具有五个调节高度,从而适用范围更广泛。更优选地,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之间设有两个所述伸缩柱4和两个所述伸缩套筒3。再有选地,所述上牙套1的两端附近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伸缩柱4相连。所述下牙套2的两端附近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伸缩套筒3相连。这样,其支撑上牙套和下牙套的伸缩柱和伸缩套筒位于两侧,不影响医护人员从口腔正中部进行操作。同时,在本技术中,如图2和3所示,所述下牙套2的内侧与压舌板8的一端相连。在使用时,所述压舌板8用于压住患者的舌头,防止其乱动,从而不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在本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所述压舌板8和下牙套2都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压舌板8的内部与所述下牙套2的内部是相通的。同时,所述压舌板8和下牙套2内都装有吸水树脂。所述吸水树脂可以是市场上可买到的高吸水聚合物,其无毒、对人体无刺激性、无副反应,且吸水能力极强。同时,所述压舌板8的下侧和周边侧都设有网孔10以便于口水能够通过所述网孔10被所述吸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修复用装置,其包括上牙套(1)和下牙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1)的下侧与伸缩柱(4)的上端相连,所述下牙套(2)的上侧与伸缩套筒(3)的下端相连,所述伸缩柱(4)能在所述伸缩套筒(3)内伸缩,所述下牙套(2)的内侧与压舌板(8)的一端相连,所述压舌板(8)和下牙套(2)都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压舌板(8)和下牙套(2)内都装有吸水树脂,所述压舌板(8)的下侧和周边侧都设有网孔(10)以便于口水能够通过所述网孔(10)被所述吸水树脂吸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修复用装置,其包括上牙套(1)和下牙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1)的下侧与伸缩柱(4)的上端相连,所述下牙套(2)的上侧与伸缩套筒(3)的下端相连,所述伸缩柱(4)能在所述伸缩套筒(3)内伸缩,所述下牙套(2)的内侧与压舌板(8)的一端相连,所述压舌板(8)和下牙套(2)都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压舌板(8)和下牙套(2)内都装有吸水树脂,所述压舌板(8)的下侧和周边侧都设有网孔(10)以便于口水能够通过所述网孔(10)被所述吸水树脂吸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修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树脂装在棉纱袋里,所述棉纱袋安装在所述压舌板(8)和下牙套(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修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舌板(8)的下侧和周边侧还设有吸水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修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树脂装直接安装在所述压舌板(8)和下牙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振兴,张珍珍,王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