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机张力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479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编织机张力控制系统,具体涉及编织机技术领域,包括编织机本体,所述编织机本体内部底端一侧设有无轴放线支架,所述无轴放线支架顶端设有放线张力导轮,所述编织机本体一侧顶端设有收线张力导轮,所述收线张力导轮底端一侧设有收线张力砝码,所述编织机本体内部底端设有磁粉离合器,所述编织机本体内部底端一侧设有放线张力砝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原来的直放改为用两组导轮和张力砝码来控制张力,可根据不同线改变砝码从而改变张力,同时由收线张力轮下部砝码来改变张力,由原来的摩擦片改为磁粉离合器,由PLC控制张力并且可以控制张力始终不变,进而可以提高编织机的适应性,进而使得编织机的工作更加的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机张力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机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织机张力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编织机适用原料品种有锦纶复丝(线)、丙纶长丝(线)、丙纶、涤纶、尼龙、PP、低弹、高弹、棉线纱(线)、珠光线、皮料、混合等;高速走马编织机具有在套完整的N色自动转换装置,并由电脑控制运转的马达驱动进行各喂纱嘴之间的自动切换,使多色花样的编织简单、易行,它编织的高性能动作,很容易的完成只有在大型电脑编织机上才能完成的高质量花款编织,为高档电脑编织的小型化。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对于高端通讯电缆的屏蔽编织工序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对编织机的要求更高,如收放线张力,包带张力,走下曲度,现有的编织机无法对自身进行很好地调节,使得编织机无法适应高端通讯电缆的工作,进而会影响编织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原来的直放改为用两组导轮和张力砝码来控制张力,可根据不同线改变砝码从而改变张力,同时由收线张力轮下部砝码来改变张力,由原来的摩擦片改为磁粉离合器,由PLC控制张力并且可以控制张力始终不变,进而可以提高编织机的适应性,进而使得编织机的工作更加的便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编织机张力控制系统,包括编织机本体,所述编织机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触摸屏,所述编织机本体的一侧靠近触摸屏的位置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编织机本体的一侧底端设置有托包支架,所述托包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辊,所述编织机本体的内部底端一侧设置有无轴放线支架,所述无轴放线支架的顶端设置有放线张力导轮,所述无轴放线支架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放线轴子,所述编织机本体的一侧顶端设置有收线张力导轮,所述收线张力导轮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收线张力砝码,所述编织机本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排线器,所述编织机本体的内部一侧底端设置有收线轴子,收线轴子的一侧设置有收线电机,所述编织机本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磁粉离合器,所述编织机本体的内部底端一侧设置有放线张力砝码,所述放线张力砝码的一侧设置有放线电机,所述编织机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收线大导轮。优选的,所述编织机本体的一侧与触摸屏固定连接,所述编织机本体的一侧与控制按钮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触摸屏的正下方位置。优选的,所述编织机本体的一侧底端与托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托包支架的一侧与转动辊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编织机本体的内部底端与无轴放线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无轴放线支架的底端一侧与放线轴子固定连接,所述无轴放线支架的顶端一侧与放线张力导轮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编织机本体的一侧顶端与收线张力导轮,所述收线张力导轮的底端与收线张力砝码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编织机本体的内部底端一侧与排线器转动连接,所述编织机本体的内部底端一侧与收线轴子转动连接,所述收线轴子设置于排线器的下方。优选的,所述编织机本体的内部底端与收线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编织机本体的内部底端靠近收线电机的一侧与磁粉离合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编织机本体的内部底端靠近磁粉离合器的一侧与放线张力砝码活动连接,所述编织机本体的内部底端靠近放线张力砝码的一侧与放线电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编织机本体的顶端与收线大导轮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原来的直放改为用两组导轮和张力砝码来控制张力,可根据不同线改变砝码从而改变张力,同时由收线张力轮下部砝码来改变张力,由原来的摩擦片改为磁粉离合器,由PLC控制张力并且可以控制张力始终不变,进而可以提高编织机的适应性,进而使得编织机的工作更加的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竖剖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竖剖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托包支架左视结构图。附图标记为:1、编织机本体;2、触摸屏;3、控制按钮;4、托包支架;5、放线张力导轮;6、无轴放线支架;7、放线轴子;8、收线张力导轮;9、收线张力砝码;10、排线器;11、收线轴子;12、收线电机;13、磁粉离合器;14、放线张力砝码;15、放线电机;16、收线大导轮;17、转动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编织机张力控制系统,包括编织机本体1,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触摸屏2,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靠近触摸屏2的位置设置有控制按钮3,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底端设置有托包支架4,所述托包支架4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辊17,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一侧设置有无轴放线支架6,所述无轴放线支架6的顶端设置有放线张力导轮5,所述无轴放线支架6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放线轴子7,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顶端设置有收线张力导轮8,所述收线张力导轮8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收线张力砝码9,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排线器10,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一侧底端设置有收线轴子11,收线轴子11的一侧设置有收线电机12,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磁粉离合器13,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一侧设置有放线张力砝码14,所述放线张力砝码14的一侧设置有放线电机15,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收线大导轮1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与触摸屏2固定连接,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与控制按钮3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按钮3设置在触摸屏2的正下方位置,通过触摸屏2和控制按钮3可以对编织机本体1进行控制和操作,进而可以调节编织机的工作状态。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底端与托包支架4固定连接,所述托包支架4的一侧与转动辊17转动连接,托包支架4可以对转动辊17进行安装和固定。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与无轴放线支架6固定连接,所述无轴放线支架6的底端一侧与放线轴子7固定连接,所述无轴放线支架6的顶端一侧与放线张力导轮5转动连接,无轴放线支架6可以对放线轴子7和放线张力导轮5进行固定和安装,通过放线张力导轮5可以对编织线进行引导。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顶端与收线张力导轮8,所述收线张力导轮8的底端与收线张力砝码9活动连接,收线张力导轮8可以对编织收线进行引导。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一侧与排线器10转动连接,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一侧与收线轴子11转动连接,所述收线轴子11设置于排线器10的下方,排线器10可以对用于对编织线进行排布,收线轴子11可以对编织线的收卷进行操作。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与收线电机12固定连接,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靠近收线电机12的一侧与磁粉离合器13固定连接,收线电机12工作可以带动收线轴子11进行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织机张力控制系统,包括编织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触摸屏(2),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靠近触摸屏(2)的位置设置有控制按钮(3),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底端设置有托包支架(4),所述托包支架(4)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辊(17),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一侧设置有无轴放线支架(6),所述无轴放线支架(6)的顶端设置有放线张力导轮(5),所述无轴放线支架(6)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放线轴子(7),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顶端设置有收线张力导轮(8),所述收线张力导轮(8)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收线张力砝码(9),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排线器(10),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一侧底端设置有收线轴子(11),收线轴子(11)的一侧设置有收线电机(12),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磁粉离合器(13),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一侧设置有放线张力砝码(14),所述放线张力砝码(14)的一侧设置有放线电机(15),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收线大导轮(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机张力控制系统,包括编织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触摸屏(2),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靠近触摸屏(2)的位置设置有控制按钮(3),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底端设置有托包支架(4),所述托包支架(4)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辊(17),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一侧设置有无轴放线支架(6),所述无轴放线支架(6)的顶端设置有放线张力导轮(5),所述无轴放线支架(6)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放线轴子(7),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顶端设置有收线张力导轮(8),所述收线张力导轮(8)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收线张力砝码(9),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排线器(10),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一侧底端设置有收线轴子(11),收线轴子(11)的一侧设置有收线电机(12),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磁粉离合器(13),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内部底端一侧设置有放线张力砝码(14),所述放线张力砝码(14)的一侧设置有放线电机(15),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收线大导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机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与触摸屏(2)固定连接,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与控制按钮(3)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按钮(3)设置在触摸屏(2)的正下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机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本体(1)的一侧底端与托包支架(4)固定连接,所述托包支架(4)的一侧与转动辊(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长军李成祥李忠峰王小根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德昌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