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长短分类且内设针灸针固定位的针灸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76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针灸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长短分类且内设针灸针固定位的针灸包,包括针灸包,所述针灸包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的条形通孔,安装板后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的隔板,所述隔板将针灸包的内部分隔成多个针灸针放置槽,每个所述针灸针放置槽上连通有一个条形通孔,连杆接触到限位挡条后带动两个夹持块向中心靠拢,能够夹持住针灸针的针尖处,继续下移操作扭即可完成了针灸针的收纳,收纳方便;根据观察操作扭相对于刻度线的水平高度,即可判断出针灸针的长短,需要取出针灸针时,只需向上推动操作扭,能够针灸针的针柄伸出针柄限位筒体,此时可以直接将针灸针拿出,使用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长短分类且内设针灸针固定位的针灸包
本技术涉及针灸治疗
,具体为一种可长短分类且内设针灸针固定位的针灸包。
技术介绍
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不同的穴位选取长短不一的针。在针灸师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通常针灸针都会放在针灸盒或者针灸袋里,但由于针灸盒属于是把针躺放在盒内,使针灸师在取针时不容易把针从盒内一次取出,并且没有单个放开可能会导致一次取出多根的问题,如果在针灸包里取针时针灸包里的针均插在针灸包的内部,导致针灸师在对不同穴位需要长短不一样的针时不能更好的分辨出长短针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长短分类且内设针灸针固定位的针灸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长短分类且内设针灸针固定位的针灸包,包括针灸包,所述针灸包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的条形通孔,安装板后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的隔板,所述隔板将针灸包的内部分隔成多个针灸针放置槽,每个所述针灸针放置槽上连通有一个条形通孔,所述针灸针放置槽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针柄限位筒体、针体夹持装置和限位挡条,所述针柄限位筒体用于针灸针的针柄的插入,所述针体夹持装置包括滑块、连杆、夹持块和弹簧,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挡条之间,滑块的上侧面对称铰接有两个连杆,两个所述连杆间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块,两个所述连杆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滑块贯穿条形通孔并固定连接有操作钮,所述操作扭用于推动滑块在两个限位挡条间上下移动。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前侧面刻有竖向的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用于操作扭的高度标定。优选的,所述针柄限位筒体的上端为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锥形凹槽结构。优选的,所述夹持块为防滑橡胶块。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长短分类且内设针灸针固定位的针灸包,1、通过设置针柄限位筒体、针体夹持装置和操作钮等结构,连杆接触到限位挡条后带动两个夹持块向中心靠拢,能够夹持住针灸针的针尖处,继续下移操作扭即可完成了针灸针的收纳,收纳方便;2、根据观察操作扭相对于刻度线的水平高度,即可判断出针灸针的长短,需要取出针灸针时,只需向上推动操作扭,能够针灸针的针柄伸出针柄限位筒体,此时可以直接将针灸针拿出,使用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针体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针灸包1、安装板2、条形通孔3、隔板4、针灸针放置槽5、针柄限位筒体6、针体夹持装置7、滑块71、连杆72、夹持块73、弹簧74、限位挡条8、操作钮9、刻度线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长短分类且内设针灸针固定位的针灸包,包括针灸包1,所述针灸包1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上开设有若干的条形通孔3,安装板2后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的隔板4,所述隔板4将针灸包1的内部分隔成多个针灸针放置槽5,每个所述针灸针放置槽5上连通有一个条形通孔3,所述针灸针放置槽5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针柄限位筒体6、针体夹持装置7和限位挡条8,所述针体夹持装置7包括滑块71、连杆72、夹持块73和弹簧74,所述滑块71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挡条8之间,滑块71的上侧面对称铰接有两个连杆72,两个所述连杆72间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块73,两个所述连杆72间通过弹簧74连接,所述滑块71贯穿条形通孔3并固定连接有操作钮9,所述操作扭用于推动滑块71在两个限位挡条8间上下移动。使用时,可以将针灸针插入到针柄限位筒体6内,使得针灸针的针尖接触到滑块71,此时向下滑动操控扭,使得滑块71向下滑动,滑块71带动连杆72向下移动,连杆72接触到限位挡条8后带动两个夹持块73向中心靠拢,从而夹持住针灸针的针尖处,继续下移操作扭,使得针灸针整体向下移动,当下移操作扭出现明显的阻力后,说明针柄上的凸缘抵触到了针柄限位筒体6上,此时松开操作扭,即完成了针灸针的收纳,根据观察操作扭的水平高度,即可判断出针灸针的长短,需要取出针灸针时,只需向上推动操作扭,推动到操作扭无法再往上推,此时连杆72挤压在限位筒体的底壁,此时针灸针的针柄伸出针柄限位筒体6,此时可以直接将针灸针拿出,使用非常方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板2的前侧面刻有竖向的刻度线10,所述刻度线10用于操作扭的高度标定,能够根据操作扭相对于刻度线10的位置,判断针灸针的具体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针柄限位筒体6的上端为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锥形凹槽结构,方便于将针灸针盲插入针柄限位筒体6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夹持块73为防滑橡胶块,能够将针灸针夹紧,且不会对针灸针产生磨损。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技术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长短分类且内设针灸针固定位的针灸包,包括针灸包(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包(1)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上开设有若干的条形通孔(3),安装板(2)后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的隔板(4),所述隔板(4)将针灸包(1)的内部分隔成多个针灸针放置槽(5),每个所述针灸针放置槽(5)上连通有一个条形通孔(3),所述针灸针放置槽(5)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针柄限位筒体(6)、针体夹持装置(7)和限位挡条(8),所述针柄限位筒体(6)用于针灸针的针柄的插入,所述针体夹持装置(7)包括滑块(71)、连杆(72)、夹持块(73)和弹簧(74),所述滑块(71)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挡条(8)之间,滑块(71)的上侧面对称铰接有两个连杆(72),两个所述连杆(72)间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块(73),两个所述连杆(72)间通过弹簧(74)连接,所述滑块(71)贯穿条形通孔(3)并固定连接有操作钮(9),所述操作扭用于推动滑块(71)在两个限位挡条(8)间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长短分类且内设针灸针固定位的针灸包,包括针灸包(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包(1)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上开设有若干的条形通孔(3),安装板(2)后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的隔板(4),所述隔板(4)将针灸包(1)的内部分隔成多个针灸针放置槽(5),每个所述针灸针放置槽(5)上连通有一个条形通孔(3),所述针灸针放置槽(5)的内壁上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针柄限位筒体(6)、针体夹持装置(7)和限位挡条(8),所述针柄限位筒体(6)用于针灸针的针柄的插入,所述针体夹持装置(7)包括滑块(71)、连杆(72)、夹持块(73)和弹簧(74),所述滑块(71)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挡条(8)之间,滑块(71)的上侧面对称铰接有两个连杆(72),两个所述连杆(72)间相互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莎何容杰何操马铁明董宝强白增华王淑娟于本性苏妆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