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引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72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引针,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导引针包括针管组件以及针芯组件,针芯组件的一端穿过针管组件,针芯组件的另一端与针管组件的一端相拧合,针管组件包括针管件以及鲁尔接头,针管件的一端与鲁尔接头相固接,针芯组件包括针芯件以及圆接头,针芯件的一端与圆接头相固接,针芯件的一端可依次穿过鲁尔接头以及针管件,针芯件的另一端可通过圆接头与鲁尔接头相卡接拧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导引针,采用鲁尔接头与圆接头相配合的连接结构,易于操作人员进行拆装配合,握持可靠不易打滑,保证操作人员实现准确可靠的定位操作,以为探查或穿刺组织建立通道,减少多次穿刺给患者的痛苦,减少针道转移的可能性,提高患者体验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引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引针。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209629774U公开的一种微创手术穿刺用导引针,包括第一安装头和第二安装头,所述第二安装头的内部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槽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通的管套,所述第一对接槽通过固定头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头,所述第一安装头上固定安装有贯穿管套的伸缩针管,所述伸缩针管通过针头固定安装有针芯。但是,上述微创手术穿刺用导引针采用第一安装头与第二安装头相配合的卡扣连接结构,不便于医护操作人员在手术时进行拆装操作,且操作时容易出现打滑松脱风险,不利于进行可靠定位,进而延长手术时间,给患者带来不良的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导引针,采用鲁尔接头与圆接头相配合的连接结构,易于操作人员进行拆装配合,且握持可靠不易打滑,保证操作人员实现准确可靠的定位操作,以为探查或穿刺组织建立导引通道,减少多次穿刺给患者的痛苦,减少针道转移的可能性,提高患者体验感受。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导引针,包括针管组件以及针芯组件,针芯组件的一端穿过针管组件,针芯组件的另一端与针管组件的一端相拧合,针管组件包括针管件以及鲁尔接头,针管件的一端与鲁尔接头相固接,针芯组件包括针芯件以及圆接头,针芯件的一端与圆接头相固接,针芯件的一端可依次穿过鲁尔接头以及针管件,针芯件的另一端可通过圆接头与鲁尔接头相卡接拧合。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鲁尔接头包括接头本体以及若干圈防滑凸棱,防滑凸棱与接头本体一体成型,接头本体的中部截面积小于接头本体的两端截面积,使得若干圈防滑凸棱的截面积自中部向两侧逐渐递增,以便持握鲁尔接头。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接头本体在防滑凸棱与圆接头之间的位置成型有限位凸棱,以抵接圆接头的端部实现限位。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接头本体的一端具有卡接头,卡接头与圆接头相适配。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卡接头上设有呈对称分布的两个螺牙,螺牙与开设在圆接头内壁的内螺纹相适配,以使鲁尔接头与圆接头相卡接拧合。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针芯件的一端通过针芯头与圆接头相固接。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针管件的外壁表面刻蚀有便于进行穿刺定位的定位刻度线。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针管件的尖端部配置为磨砂尖端,用以增强穿刺过程的显影定位。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圆接头的外圆面上成型有若干条用以增大接触摩擦力的线性条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导引针,操作人员在影像设备下将导引针在手术部位进行经皮穿刺,其中,针芯组件的针尖端穿过针管组件对手术部位实现经皮穿刺,针管组件可留置于患者体内,以便作为其它手术器械的进入的通道。通过圆接头与鲁尔接头相卡接拧合,便于操作人员对针管组件与针芯组件进行安装以及拆离,操作更简单便捷。鲁尔接头以及圆接头易于握持,方便操作人员握持导引针以进行定位手术操作,减少影像照射时间,缩短手术时间,以为探查或穿刺组织建立导引通道,方便多次组织取样,减少多次穿刺给患者的痛苦,减少针道转移的可能性。通过上述过程,使导引针便于定位操作,以为探查或穿刺组织建立导引通道,减少多次穿刺给患者的痛苦,减少针道转移的可能性,提高患者体验感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导引针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导引针的结构剖面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导引针的结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针管组件的结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针管组件的结构右视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导引针的结构轴测立体图。图中:1、针管组件;11、针管件;111、定位刻度线;112、磨砂尖端;12、鲁尔接头;121、接头本体;1210、卡接头;1211、螺牙;122、防滑凸棱;123、限位凸棱;2、针芯组件;21、针芯件;22、圆接头;221、内螺纹;222、线性条纹;23、针芯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导引针,包括针管组件1以及针芯组件2,针芯组件2的一端穿过针管组件1,针芯组件2的另一端与针管组件1的一端相拧合。操作人员在影像设备下将导引针在手术部位进行经皮穿刺,其中,针芯组件2的针尖端穿过针管组件1对手术部位实现经皮穿刺,针管组件1可留置于患者体内,以便作为其它手术器械的进入的通道。为了使导引针的针芯与针管之间拆装更简单便捷,便于进行定位操作,以为探查或穿刺组织建立导引通道,减少多次穿刺给患者的痛苦,减少针道转移的可能性。进一步地,针管组件1包括针管件11以及鲁尔接头12,针管件11的一端与鲁尔接头12相固接,针芯组件2包括针芯件21以及圆接头22,针芯件21的一端与圆接头22相固接,针芯件21的一端可依次穿过鲁尔接头12以及针管件11,针芯件21的另一端可通过圆接头22与鲁尔接头12相卡接拧合。使用前,针对实施手术的部位选择合适尺寸和长度的导引针。使用无菌技术,从包装内取出导引针并移除针尖保护套。手术的操作按相关的规定进行,在导引针经皮穿刺前,可适当的在手术部位进行麻醉,手术刀切开皮肤,经皮的穿刺过程,需在X光机或在B超设备的配合下进行,确保导引针的定位准确,穿刺过程安全有效。操作人员手握鲁尔接头12,并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圆接头22,使针芯件21从针管件11内取出,留置在患者体内的针管件11可以作为其它手术器械的进入通道。完成手术后,将其它手术器械针缓慢从患者身上抽离,并安全放置好,针管件11留置于原位置。依据患者需求可以重复以上步骤进行操作。手术操作完成后重新将针芯件21插入针管件11内,再移出导引针。通过圆接头22与鲁尔接头12相卡接拧合,便于操作人员对针管组件1与针芯组件2进行安装以及拆离,操作更简单便捷。鲁尔接头12以及圆接头22易于握持,方便操作人员握持导引针以进行定位手术操作,减少影像照射时间,缩短手术时间,以为探查或穿刺组织建立导引通道,方便多次组织取样,减少多次穿刺给患者的痛苦,减少针道转移的可能性。通过上述过程,使导引针便于定位操作,以为探查或穿刺组织建立导引通道,减少多次穿刺给患者的痛苦,减少针道转移的可能性,提高患者体验感受。优选地,鲁尔接头12包括接头本体121以及若干圈防滑凸棱122,防滑凸棱122与接头本体121一体成型,接头本体121的中部截面积小于接头本体121的两端截面积,使得若干圈防滑凸棱122的截面积自中部向两侧逐渐递增,以便持握鲁尔接头12。防滑凸棱122可采用磨砂处理,以增大操作人员与鲁尔接头12相接触的摩擦力,且鲁尔接头12采用上述中间窄两端宽的结构,可以增大操作人员手指与鲁尔接头12的接触面积,进而使操作人员握持鲁尔接头12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引针,包括针管组件(1)以及针芯组件(2),所述针芯组件(2)的一端穿过所述针管组件(1),所述针芯组件(2)的另一端与所述针管组件(1)的一端相拧合,其特征在于:/n所述针管组件(1)包括针管件(11)以及鲁尔接头(12);/n所述针管件(11)的一端与所述鲁尔接头(12)相固接;/n所述针芯组件(2)包括针芯件(21)以及圆接头(22);/n所述针芯件(21)的一端与所述圆接头(22)相固接;/n所述针芯件(21)的一端可依次穿过所述鲁尔接头(12)以及所述针管件(11),所述针芯件(21)的另一端可通过所述圆接头(22)与所述鲁尔接头(12)相卡接拧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引针,包括针管组件(1)以及针芯组件(2),所述针芯组件(2)的一端穿过所述针管组件(1),所述针芯组件(2)的另一端与所述针管组件(1)的一端相拧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管组件(1)包括针管件(11)以及鲁尔接头(12);
所述针管件(11)的一端与所述鲁尔接头(12)相固接;
所述针芯组件(2)包括针芯件(21)以及圆接头(22);
所述针芯件(21)的一端与所述圆接头(22)相固接;
所述针芯件(21)的一端可依次穿过所述鲁尔接头(12)以及所述针管件(11),所述针芯件(21)的另一端可通过所述圆接头(22)与所述鲁尔接头(12)相卡接拧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鲁尔接头(12)包括接头本体(121)以及若干圈防滑凸棱(122);
所述防滑凸棱(122)与所述接头本体(121)一体成型;
所述接头本体(121)的中部截面积小于所述接头本体(121)的两端截面积,使得若干圈所述防滑凸棱(122)的截面积自中部向两侧逐渐递增,以便持握所述鲁尔接头(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引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本体(121)在所述防滑凸棱(122)与所述圆接头(22)之间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友平胡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欧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