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党永明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缝合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68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缝合线,涉及外科手术用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术缝合线的倒刺结构与组织锚定后容易出现相对滑移,不利于伤口组织愈合的技术问题。该新型缝合线包括缝合线本体,所述缝合线本体具有两个端部,在缝合线本体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分别朝向缝合线本体的两个端部倾斜,呈“Z”型结构排列在缝合线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提供一种不容易出现滑移的新型缝合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缝合线
本技术涉及外科手术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缝合线。
技术介绍
医用缝合线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用于缝合伤口及各类组织和脏器,直到手术伤口愈合为止。手术缝合线用于缝合伤口时具有操作简单可自锁、不需打结、恢复快、并发症低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外科手术。目前的手术缝合线多会采用倒刺结构,但目前的倒刺结构在设计时大都未考虑倒刺结构与组织锚定后之间的应力变化情况,因此往往会发生相对滑移或偏转,或可能对组织造成二次损伤。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手术缝合线的倒刺结构与组织锚定后容易出现相对滑移,不利于伤口组织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缝合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术缝合线的倒刺结构与组织锚定后容易出现相对滑移,不利于伤口组织愈合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缝合线,包括缝合线本体,所述缝合线本体具有两个端部,在所述缝合线本体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分别朝向所述缝合线本体的两个端部倾斜,呈“Z”型结构排列在所述缝合线本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分别位于所述缝合线本体上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的夹角为180度。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本体为扁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倒刺与所述缝合线本体的夹角为20-60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倒刺与所述缝合线本体的夹角为30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的长度为0.02-1mm。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本体、所述第一倒刺、所述第二倒刺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倒刺之间的距离为0.2-2mm。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本体的长度为20~30cm。进一步地,该新型缝合线由PCL复合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缝合线,在所述缝合线本体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且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呈“Z”型结构排列在所述缝合线本体上,在使用中,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均能够与组织锚定,从而实现双向固定,使缝合线与组织锚定之后不容易出现滑移,有利于伤口愈合。另外,本技术的手术缝合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缝合线本体;2、第一倒刺;3、第二倒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2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技术的内容以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技术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技术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技术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技术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容易出现滑移的新型缝合线。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缝合线,包括缝合线本体,所述缝合线本体具有两个端部,在所述缝合线本体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分别朝向所述缝合线本体的两个端部倾斜,呈“Z”型结构排列在所述缝合线本体上。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缝合线,在所述缝合线本体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且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呈“Z”型结构排列在所述缝合线本体上,在使用中,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均能够与组织锚定,从而实现双向固定,使倒刺结构与组织锚定之后不容易出现滑移,有利于伤口愈合。另外,本技术的手术缝合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分别位于所述缝合线本体上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的夹角为180度。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相对设置,使缝合线与组织的接触面积最大,缝合线不会从创口上脱出,确保能将创口缝合更牢固。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缝合线本体为扁状结构。将缝合线本体设置为扁状结构,可以使缝合线与组织更好的锚定,更加不容易出现滑移现象。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倒刺与所述缝合线本体的夹角为20-60度。如20、25、30、35、40、50、60等。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倒刺与所述缝合线本体的夹角为30度。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的长度为0.02-1mm。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缝合线本体、所述第一倒刺、所述第二倒刺为一体结构。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倒刺之间的距离为0.2-2mm。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缝合线本体的长度为20~30cm。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该新型缝合线由PCL复合材料制成。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缝合线,包括缝合线本体1,所述缝合线本体1为扁状结构,所述缝合线本体1具有两个端部,在所述缝合线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一倒刺2和第二倒刺3,所述第一倒刺2和所述第二倒刺3分别朝向所述缝合线本体1的两个端部倾斜,呈“Z”型排列,且所述第一倒刺2和所述第二倒刺3分别位于所述缝合线本体1上相对的两侧,使所述第一倒刺2和所述第二倒刺3的夹角为180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线本体,所述缝合线本体具有两个端部,在所述缝合线本体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分别朝向所述缝合线本体的两个端部倾斜,呈“Z”型结构排列在所述缝合线本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线本体,所述缝合线本体具有两个端部,在所述缝合线本体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分别朝向所述缝合线本体的两个端部倾斜,呈“Z”型结构排列在所述缝合线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分别位于所述缝合线本体上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的夹角为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本体为扁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刺与所述缝合线本体的夹角为20-60度。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党永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