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63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脑电传感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包括连接器以及电极片,电极片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三电极片,连接器与第一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一导线导通,连接器与第二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二导线导通,连接器与第三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三导线导通;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布置在第一导线的延伸方向上,与现有的脑电传感器相比,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布置在第一导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也就是说,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处于同一线段上布置,这样的话,脑电传感器的侧部省去了多余的分支,占用空间更小,更加节省空间,因此更加方便用户对脑电传感器的携带、使用以及收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
本技术专利涉及脑电传感器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
技术介绍
公知的,生物的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表现,不同的脑波模式会发出不同振幅和频率的脑电波,脑电波信号可以通过放置在头部的传感器来进行测量和研究;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把电生理学活动或有机器官的神经系统的代谢速率转化为可以识别的信号。目前,市面上脑电传感器一般连接器和多个电极,连接器与电极之间是独立布置的,具体的,连接器通过多根电线分别与电极相连,因此存在脑电传感器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收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方便对脑电传感器进行收纳、携带以及转运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包括连接器以及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三电极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一导线导通,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二导线导通,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三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三导线导通;所述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线的延伸方向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导电薄膜,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导电薄膜,所述第三电极片的外周设置有第三导电薄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薄膜、第二导电薄膜以及第三导电薄膜具有用于与人体粘连的粘贴面,所述粘贴面的边部涂有黏胶,所述黏胶的内侧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海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三导线穿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薄膜的内部,所述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穿设在所述第二导电薄膜的内部,所述第三导线穿设所述第三导电薄膜的内部。进一步地,穿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内的所述第二导线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电极片凹陷形成第一凹槽,穿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内的所述第三导线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电极片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电极片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穿设在所述第二导电薄膜内的第三导线朝向背离所述第二电极片方向凹陷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电极片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并布置在同一侧,所述第二凹槽布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三导线可拆卸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电薄膜的内部,所述第三导线可拆卸布置在所述第二导电薄膜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为ABS树脂连接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三导线为银-氯化银涂层的PET柔性电路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与现有的脑电传感器相比,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布置在第一导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也就是说,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处于同一线段上布置,这样的话,脑电传感器的侧部省去了多余的分支,脑电传感器的占用空间更小,更加节省空间,因此更加方便用户对脑电传感器的携带、使用以及收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包括连接器20以及电极片,电极片包括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以及第三电极片50,连接器20与第一电极片30之间通过第一导线31导通,连接器20与第二电极片40之间通过第二导线41导通,连接器20与第三电极片50之间通过第三导线51导通;第二导线41与第三导线51布置在第一导线31的延伸方向上。上述提供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与现有的脑电传感器10相比,第二导线41与第三导线51布置在第一导线31的延伸方向上的,也就是说,第一导线31、第二导线41、第三导线51处于同一线段上布置,这样的话,脑电传感器10的侧部省去了多余的分支,脑电传感器10的占用空间更小,更加节省空间,因此更加方便用户对脑电传感器10的携带、使用以及收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使用过程中,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10的连接器20与脑电监护设备连接,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以及第三电极片50与人体头部皮肤连接,供采集、传输脑电生物信号用。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10带电极片的一端与人体脑部皮肤相连,将脑电信号提取出来,通过第一导线31、第二导线41、第三导线51传到连接器20上,连接器20连接另一端的监护仪上,得到脑电参数及波型,从而对病人大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进行监测、诊断及治疗。具体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10的内部还具有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采用加密芯片,如可以是1024位的1-WireEEPROM芯片,该芯片能够限制耗材使用时限,且在应用级上可以识别每一个终端产品。其中第一电极片30为参考电极,第二电极片40为接地电极,第三电极片50为肌电信号监测电极。第一电极片30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导电薄膜32,第二电极片40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导电薄膜42,第三电极片50的外周设置有第三导电薄膜52,导电薄膜可以对电极片起到保护的效果,并且导电薄膜所采用的材料质地柔软,便于后续用户使用过程中,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第三电极片50与人体皮肤的粘合贴附。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第三电极片50分别用于贴于人体头部额部、颞部、耳后乳突部。导电薄膜的材料为导电凝胶或是橡胶,当然,导电薄膜必须可以与导电,也就是说,透过导电薄膜,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第三电极片50可以接收到人体皮肤上的脑电信号,具体的,假如导电薄膜的材料商橡胶,可在橡胶上开设通孔,用户在测试过程中,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第三电极片50可透过通孔感应到用户的脑电信号,也可以在通空手覆盖导电水溶胶,总之,只要能保证不影响信号传导即可。或者,在每个电极片均包括PE泡棉和位于PE泡棉上的固体导电凝胶,固体导电凝胶代替了同类产品的触针、海绵、水凝胶等部分,在保证产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成本,在使用时避免了水凝胶的溢出、避免了触针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同时,固体导电凝胶也具有较强的粘性,能够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以及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三电极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一导线导通,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二导线导通,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三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三导线导通;所述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线的延伸方向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以及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三电极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一导线导通,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二导线导通,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三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三导线导通;所述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线的延伸方向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导电薄膜,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导电薄膜,所述第三电极片的外周设置有第三导电薄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薄膜、第二导电薄膜以及第三导电薄膜具有用于与人体粘连的粘贴面,所述粘贴面的边部涂有黏胶,所述黏胶的内侧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海绵。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三导线穿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薄膜的内部,所述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穿设在所述第二导电薄膜的内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才富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善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