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纳米纤维片及其附着方法本案是申请日为2017年11月29日、申请号为201780072755.4(PCT/JP2017/042831)、专利技术名称为“多层纳米纤维片及其附着方法膜”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层纳米纤维片。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层纳米纤维片的附着方法。
技术介绍
纳米纤维例如被应用于要求利用了纳米尺寸效应的高透明性等光学特性的领域中。作为一例,通过将纳米纤维的直径设为可见光的波长以下,能够实现透明的织物。另外,通过将纳米纤维的直径设为与可见光的波长相同,能够表现出结构色。另外,利用超比表面积效应,在要求高吸附特性、高表面活性的领域进行研究,利用超分子排列效应,在要求拉伸强度等力学特性、高导电性等电气特性的领域中也进行了研究。具有这种特征的纳米纤维例如可以以单纤维的形式使用,也可以以聚集体(织物)或复合材料的形式使用。作为纳米纤维的应用例,提出了在由高分子化合物的纳米纤维构成的网格状结构体保持有化妆品或化妆品成分的化妆用片(参照专利文献1)。依据该文献的记载,认为该化妆用片能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纳米纤维片的附着方法,其使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附着于对象物的表面,所述附着方法的特征在于:/n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具有:/n包含含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且纤维直径为10nm以上3000nm以下的纳米纤维的纳米纤维层;/n配置于该纳米纤维层的一个面侧且含有水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材层;和/n配置于该纳米纤维层的另一个面侧且含有水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多孔质层,/n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的附着方法包括:/n将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利用液状物润湿的润湿步骤;和/n将该多层纳米纤维片以所述多孔质层侧的面面向所述对象物的表面的方式配置,使其与该对象物的表面抵接的抵接步骤。/n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30 JP 2016-2335591.一种多层纳米纤维片的附着方法,其使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附着于对象物的表面,所述附着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具有:
包含含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且纤维直径为10nm以上3000nm以下的纳米纤维的纳米纤维层;
配置于该纳米纤维层的一个面侧且含有水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材层;和
配置于该纳米纤维层的另一个面侧且含有水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多孔质层,
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的附着方法包括:
将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利用液状物润湿的润湿步骤;和
将该多层纳米纤维片以所述多孔质层侧的面面向所述对象物的表面的方式配置,使其与该对象物的表面抵接的抵接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对象物的表面利用液状物润湿了的状态下,
在所述抵接步骤中,使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的所述多孔质层侧的面与该表面抵接,
在该对象物的表面上利用液状物润湿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的所述多孔质层侧的面进行所述润湿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液状物对所述对象物的表面进行涂布或喷雾,使所述对象物的表面成为被液状物润湿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润湿步骤中,使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的所述多孔质层侧的面为被液状物润湿的状态,
在所述抵接步骤中,使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与该对象物的表面抵接,而附着于该对象物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状物通过所述多孔质层与所述纳米纤维层接触,构成该纳米纤维层的所述纳米纤维溶解于所述液状物中,由此产生的溶解液通过所述多孔质层供给到所述对象物的表面。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物为人的皮肤、牙、牙龈或毛发、非人哺乳类的皮肤、牙或牙龈或者植物表面。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润湿步骤和所述抵接步骤之后,将所述基材层从所述纳米纤维层剥离。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状物含有水。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状物在使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附着的温度下,粘度为5000mPa·s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对象物的表面将所述多层纳米纤维片剥离。
11.一种多层纳米纤维片,其特征在于,具有:
包含含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且纤维直径为10nm以上3000nm以下的纳米纤维的纳米纤维层;
配置于该纳米纤维层的一个面侧且含有水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材层;和
配置于该纳米纤维层的另一个面侧且含有水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多孔质层,
所述基材层和所述多孔质层含有选自聚烯烃树脂、聚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利奈绪美,平野乔大,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