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灌流器辅助组装装置、组装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458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灌流器辅助组装装置、组装结构。其中,内窥镜灌流器辅助组装装置包括主体夹持结构,所述主体夹持结构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夹持于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的夹持主体,所述夹持主体与第一盖板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夹持主体与第二盖板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三定位槽和第四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窥镜灌流器组装结构通过设置主体夹持结构,可实现对内窥镜灌流器的快速组装,且组装完成后可将主体夹持结构与内窥镜灌流器分离,清洗时不需要该主体夹持结构,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灌流器辅助组装装置、组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内窥镜灌流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窥镜灌流器辅助组装装置、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在对软式内窥镜的消毒和灭菌时,由于内窥镜采用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耗时长,而在面临内窥镜检测病例多的情形下,常采用人工清洗的方式解决内窥镜周转不足的情况。与此同时,由于内窥镜自动清洗机的价格问题,在许多中小型医院中没有条件配套使用内窥镜自动清洗机。因此传统的手工清洗内窥镜的方式还不能完全摒弃。现有的内窥镜灌流器,如专利号为“201710288668.4”、名称为“内窥镜灌流器”,其两根进水软管和两根出水软管通过一个六通的单向阀连接,使用时,清洗液经进水软管流过该单向阀后从出水软管流出,该方式不易组装,且使用时必须含有该六通的单向阀,成本较高。又如专利号为“201920875080.3”、名称为“内窥镜清洗灌流器装置”,其两根进水软管和两根出水软管通过接头连接在一个灌流主体上,使用时,仍然必须含有该灌流主体,成本仍然较高,且进水软管和出水软管与灌流主体之间仍然具有组装不易的缺陷。<br>因此本领域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灌流器辅助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夹持结构(100),所述主体夹持结构(100)包括第一盖板(110)、第二盖板(130)、夹持于所述第一盖板(110)和第二盖板(130)之间的夹持主体(120),所述夹持主体(120)与第一盖板(110)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定位槽(101)和第二定位槽(102),所述夹持主体(120)与第二盖板(130)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三定位槽(103)和第四定位槽(1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灌流器辅助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夹持结构(100),所述主体夹持结构(100)包括第一盖板(110)、第二盖板(130)、夹持于所述第一盖板(110)和第二盖板(130)之间的夹持主体(120),所述夹持主体(120)与第一盖板(110)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定位槽(101)和第二定位槽(102),所述夹持主体(120)与第二盖板(130)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三定位槽(103)和第四定位槽(10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灌流器辅助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110)朝向夹持主体(120)的面上设有凸出的第一磁柱(114),所述第二盖板(130)朝向夹持主体(120)的面上设有凸出的第二磁柱(134),所述夹持主体(120)上设有可容纳所述第一磁柱(114)和第二磁柱(134)的定位孔(124),所述第一磁柱(114)和第二磁柱(134)位于所述定位孔(124)中时相互吸引,可使所述夹持主体(120)夹紧于所述第一盖板(110)和第二盖板(130)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灌流器辅助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柱(114)、第二磁柱(134)和定位孔(124)的位置对应,且数量均为两个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灌流器辅助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110)朝向所述夹持主体(120)的面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槽(111)和第二槽(112),所述夹持主体(120)朝向所述第一盖板(110)的面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三槽(121)和第四槽(122),所述第一槽(111)和第三槽(121)扣合形成所述的第一定位槽(101),所述第二槽(112)和第四槽(122)扣合形成所述的第二定位槽(102);
所述第二盖板(130)朝向所述夹持主体(120)的面上设有相互连通第五槽(131)和第六槽(132),所述夹持主体(120)朝向所述第二盖板(130)的面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七槽(127)和第八槽(128),所述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邓安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