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啸林专利>正文

一种双向墙面打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54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墙面打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向墙面打孔设备,包括设于墙面一侧的打孔机构(10)、设于墙面另一侧的敲击孔机构(20)及升降组件(30);打孔机构(10)包括主钻头(11)及若干组环绕主钻头(11)设置的副钻头(12),且副钻头(12)沿圆周均匀分布于转盘(13)上,主钻头(11)贯穿转盘(13),并与转盘(13)共轴设置;主钻头(11)通过第一组传动组件连接第一驱动电机(14),转盘(13)通过第二组传动组件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5),第一驱动电机(14)与第二驱动电机(15)平行排列设置于电机安装座(16)上;该双向墙面打孔设备钻孔边界平整,减少多墙面的破坏,减少工人钻孔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墙面打孔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墙面打孔
,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墙面打孔设备。
技术介绍
建筑基础施工完成后,为了方便进一步对管路布设以及后期对空调的安装等,需要在混凝土墙面的指定位置打孔。现有技术中打孔的方式是使用打孔设备,其包括钻筒和驱动钻机,驱动钻机带动钻孔转动在墙面上钻孔,钻孔机整体较重,使用钻孔机钻孔时间相对较长,同时钻孔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振动,以上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承受较大的负荷。现有技术中为了较少工作人员的负荷,也有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1250873U的一种建筑墙面打孔设备,涉及墙面钻孔领域,包括钻筒和用于驱动所述转筒转动的驱动钻机,建筑墙面打孔设备还包括升降支架,使用中操作简便,无需人工操作。但现有打孔设备钻筒的直径相对较大,钻孔机的功率也较大,钻孔时钻筒很容易相对墙面发生滑动,会对墙面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钻孔边缘不平整,后期还需要手动用锤子等进行修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墙面打孔设备,该双向墙面打孔设备配合设置的打孔机构和敲击孔机构,打孔机构设置有主钻头及副钻头,两套驱动设备带动主钻头及副钻头同步运动,主钻头钻出主钻孔,副钻头修饰主钻孔边缘;同时,敲击孔机构从另一面敲击钻孔,使得钻孔边界平整,减少多墙面的破坏,减少工人钻孔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墙面打孔设备,包括设于墙面一侧的打孔机构、设于墙面另一侧的敲击孔机构及用于分别带动打孔机构与敲击孔机构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打孔机构包括主钻头及若干组环绕主钻头设置的副钻头,且副钻头沿圆周均匀分布于转盘上,主钻头贯穿转盘,并与转盘共轴设置;主钻头通过第一组传动组件连接第一驱动电机,转盘通过第二组传动组件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平行排列设置于电机安装座上。打孔机构设置有主钻头及副钻头,第一驱动电机及第二驱动电机带动主钻头及副钻头同步运动,主钻头钻出主钻孔,副钻头修饰主钻孔边缘;同时,敲击孔机构从另一面敲击钻孔,使得钻孔边界平整,减少多墙面的破坏,减少工人钻孔强度。作为优选,第一组传动组件及第二组传动组件均包括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或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主动伞齿轮、与主动伞齿轮啮合的从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共轴设置的第一链齿轮及通过链条连接的第二链齿轮,第二链齿轮分别连接主钻头及转盘。作为优选,与转盘连接的第二链齿轮上设有外螺纹,转盘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以更换转盘,转盘的尺寸与钻孔大小匹配,使得沿圆周均匀分布于转盘上的副钻头,副钻头修饰主钻孔边缘,使得钻孔边界清晰,减少多墙面的破坏。作为优选,敲击孔机构包括用于与升降组件连接的支撑架、锤头部及与支撑架轴连接的驱动气缸,支撑架上固定安装有三角连接架,三角连接架靠近驱动气缸的一角端部轴连接有与锤头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三角连接架的斜面上轴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轴连接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连接杆间还轴连接有第三连接杆。驱动气缸工作带动其活塞杆伸长,在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配合下带动第一连接杆转动,实现锤头部敲击钻孔,对钻孔边缘进行修整。作为优选,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底座、设于升降底座上的升降轨道、设于升降轨道内的升降丝杆、与升降丝杆螺纹连接的移动座及用于带动丝杆转动的升降电机,移动座分别与电机安装座或支撑架固定连接,以调节钻孔的高度,不需要工人手拿,减轻工作强度。作为优选,打孔机构与敲击孔机构间均设有测距传感组件,测距传感组件电连接至PLC,PLC电连接升降电机以控制钻孔的高度,不需要工人手拿,减轻工作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双向墙面打孔设备配合设置的打孔机构和敲击孔机构,打孔机构设置有主钻头及副钻头,两套驱动设备带动主钻头及副钻头同步运动,主钻头钻出主钻孔,副钻头修饰主钻孔边缘;同时,敲击孔机构从另一面敲击钻孔,使得钻孔边界平整,减少多墙面的破坏,减少工人钻孔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双向墙面打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双向墙面打孔设备中打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方式中双向墙面打孔设备中敲击孔机构处于非敲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方式中双向墙面打孔设备中敲击孔机构处于敲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打孔机构、11-主钻头、12-副钻头、13-转盘、14-第一驱动电机、15-第二驱动电机、16-电机安装座、171-主动伞齿轮、172-从动伞齿轮、173-第一链齿轮、174-第二链齿轮、20-敲击孔机构、21-支撑架、22-锤头部、23-驱动气缸、24-三角连接架、25-第一连接杆、26-第二连接杆、27-第三连接杆、30-升降组件、31-升降底座、32-升降轨道、33-升降丝杆、34-滑座、35-升降电机。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墙面打孔设备,包括设于墙面一侧的打孔机构10、设于墙面另一侧的敲击孔机构20及用于分别带动打孔机构10与敲击孔机构20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30;打孔机构10包括主钻头11及若干组环绕主钻头11设置的副钻头12,且副钻头12沿圆周均匀分布于转盘13上,主钻头11贯穿转盘13,并与转盘13共轴设置;主钻头11通过第一组传动组件连接第一驱动电机14,转盘13通过第二组传动组件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5,第一驱动电机14与第二驱动电机15平行排列设置于电机安装座16上。打孔机构10设置有主钻头11及副钻头12,第一驱动电机14及第二驱动电机15带动主钻头11及副钻头12同步运动,主钻头11钻出主钻孔,副钻头12修饰主钻孔边缘;同时,敲击孔机构20从另一面敲击钻孔,使得钻孔边界平整,减少多墙面的破坏,减少工人钻孔强度。其中,第一组传动组件及第二组传动组件均包括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14或第二驱动电机15输出轴连接的主动伞齿轮171、与主动伞齿轮171啮合的从动伞齿轮172、与从动伞齿轮172共轴设置的第一链齿轮173及通过链条连接的第二链齿轮174,第二链齿轮174分别连接主钻头11及转盘13。作为优选,与转盘13连接的第二链齿轮174上设有外螺纹,转盘13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以更换转盘13,转盘13的尺寸与钻孔大小匹配,使得沿圆周均匀分布于转盘13上的副钻头12,副钻头12修饰主钻孔边缘,使得钻孔边界清晰,减少多墙面的破坏。升降组件30包括升降底座31、设于升降底座31上的升降轨道32、设于升降轨道32内的升降丝杆33、与升降丝杆33螺纹连接的移动座34及用于带动丝杆转动的升降电机35,移动座34分别与电机安装座16或支撑架21固定连接,以调节钻孔的高度,不需要工人手拿,减轻工作强度。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墙面打孔设备,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敲击孔机构20包括用于与升降组件30连接的支撑架21、锤头部22及与支撑架21轴连接的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墙面打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墙面一侧的打孔机构(10)、设于墙面另一侧的敲击孔机构(20)及用于分别带动打孔机构(10)与敲击孔机构(20)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30);打孔机构(10)包括主钻头(11)及若干组环绕主钻头(11)设置的副钻头(12),且副钻头(12)沿圆周均匀分布于转盘(13)上,主钻头(11)贯穿转盘(13),并与转盘(13)共轴设置;主钻头(11)通过第一组传动组件连接第一驱动电机(14),转盘(13)通过第二组传动组件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5),第一驱动电机(14)与第二驱动电机(15)平行排列设置于电机安装座(1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墙面打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墙面一侧的打孔机构(10)、设于墙面另一侧的敲击孔机构(20)及用于分别带动打孔机构(10)与敲击孔机构(20)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30);打孔机构(10)包括主钻头(11)及若干组环绕主钻头(11)设置的副钻头(12),且副钻头(12)沿圆周均匀分布于转盘(13)上,主钻头(11)贯穿转盘(13),并与转盘(13)共轴设置;主钻头(11)通过第一组传动组件连接第一驱动电机(14),转盘(13)通过第二组传动组件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5),第一驱动电机(14)与第二驱动电机(15)平行排列设置于电机安装座(1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墙面打孔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组传动组件及第二组传动组件均包括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14)或第二驱动电机(15)输出轴连接的主动伞齿轮(171)、与主动伞齿轮(171)啮合的从动伞齿轮(172)、与从动伞齿轮(172)共轴设置的第一链齿轮(173)及通过链条连接的第二链齿轮(174),第二链齿轮(174)分别连接主钻头(11)及转盘(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墙面打孔设备,其特征在于,与转盘(13)连接的第二链齿轮(174)上设有外螺纹,转盘(13)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啸林
申请(专利权)人:陈啸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