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型智能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46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4
本申请涉及电饭煲技术领域,旨在提供温控型智能电饭煲,其包括锅盖、与锅盖配合的锅体和放置于锅体内的内胆,锅体的侧面中空设置,锅体侧面的中空位置内安装有发热管,锅体的顶部开设有与锅体侧面中空位置连通的进水口,锅盖朝向锅体内部的一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微控制器,当锅体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温度传感器发出触发信号,微控制器响应于温度传感器,控制发热管工作。本申请具有增加电饭煲的保温方式,使得电饭煲锅内食物的保温效果较佳,改善电饭煲内食物的烹调和保温情况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控型智能电饭煲
本申请涉及电饭煲
,尤其是涉及温控型智能电饭煲。
技术介绍
目前,电饭煲通过保温片对食物进行保温。电饭煲的面板上滑动有按键开关,保温片与按键开关并联,锅体的内底部下方设置有发热盘;当放好内胆且按键开关被按下时,按键开关的触点将保温片短路,使得发热盘回路导通,实现煮饭功能;当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按键开关跳开时,按键开关的触点断开,使得发热盘与保温片串联,维持恒定的温度,以达到保温的目的。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电饭煲利用发热盘与保温片串联达到保温效果的保温方式单一,使得电饭煲锅内食物的保温效果较差,影响食物烹调和保温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增加电饭煲的保温方式,使得电饭煲锅内食物的保温效果较佳,改善电饭煲内食物的烹调和保温情况,本申请提供温控型智能电饭煲。本申请提供的温控型智能电饭煲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温控型智能电饭煲,包括锅盖、与锅盖配合的锅体和放置于锅体内的内胆,所述锅体的侧面中空设置,所述锅体侧面的中空位置内安装有发热管,所述锅体的顶部开设有与锅体侧面中空位置连通的进水口,所述锅盖朝向所述锅体内部的一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微控制器,当所述锅体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温度传感器发出触发信号,所述微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发热管工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锅体侧面的中空位置经进水口进水,以使锅体侧面的中空位置储满水;当锅体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即食物已经煮好了,温度传感器发出触发信号,微控制器响应于温度传感器、使位于锅体侧面中空位置的发热管工作,将水加热,以利用水温从锅体的侧面对锅内的食物进行保温;进而温控型智能电饭煲增加了电饭煲的保温方式,使得电饭煲锅内食物的保温效果较佳,改善了电饭煲内食物的烹调和保温情况。优选的,所述发热管有若干根且沿所述锅体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根发热管沿锅体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对锅体侧面中空位置内的水进行均匀加热,同时使得水加热的时间缩短、水热得快。优选的,所述发热管竖直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热管竖直设置,以避免发热管的电源端接触水,同时发热管加热水的深度更深,有利于发热管对锅体侧面中空位置的水进行均匀加热。优选的,所述锅体的侧面高度与所述发热管的长度之差等于预设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锅体的侧面高度与发热管的长度之差等于预设值,通过设置预设值的大小,使得发热管的长度能与锅体侧面的高度匹配,进而发热管能更好地加热锅体侧面中空位置的水,加热更均匀。优选的,所述锅体侧面的中空位置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进水口封闭有第一阀门;当锅体侧面中空位置内的水位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液位传感器向所述微控制器输入触发信号,所述微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液位传感器并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口封闭有第一阀门,当锅体侧面中空位置内的水位达到预设值时,液位传感器向微控制器输入触发信号,微控制器响应于液位传感器并控制第一阀门关闭,以防止水从锅体内溢出,控制智能化,操作方便。优选的,所述锅体的底部开设有与锅体侧面中空位置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封闭有第二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阀门封闭出水口,以控制出水口的开闭;当需要排水时,控制第二阀门打开,使得出水口打开,锅体侧面中空位置内的水经出水口流出,实现排水。优选的,所述出水口连通有集水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口连通有集水盘,当水排出后聚集存储在集水盘内,以减少水从电饭煲内流出至外部的情况,使得温控型智能电饭煲的蓄水能力增强。优选的,所述集水盘滑动连接于所述锅体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盘滑动连接于锅体的底部,以便于操作人员取出倒水,同时便于更换集水盘。优选的,所述锅体侧面中空位置包括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所述第二夹层靠近锅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夹层位于所述第二夹层的外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第二夹层连通,所述发热管位于所述第二夹层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层用于隔绝人与第二夹层的直接接触,避免烫伤人。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温控型智能电饭煲利用水温从锅体的侧面对锅内的食物进行保温;增加了电饭煲的保温方式,使得电饭煲锅内食物的保温效果较佳,改善了电饭煲内食物的烹调和保温情况;2.若干发热管沿锅体的周向间隔排列且竖直设置,以对锅体侧面中空位置内的水进行均匀加热,同时使得水加热的时间缩短、水热得快;3.通过设置预设值的大小,使得发热管的长度尽可能地与锅体侧面的高度匹配,发热管能更好地加热锅体侧面中空位置的水,加热更均匀;4.当锅体侧面中空位置内的水位达到预设值时,液位传感器向微控制器输入触发信号,微控制器响应于液位传感器并控制第一阀门关闭,以防止水从锅体内溢出,控制智能化,操作方便;5.当需要排水时,控制第二阀门打开,使得出水口打开,锅体侧面中空位置内的水经出水口流出,实现排水;6.集水盘能减少水从电饭煲内流出至外部的情况,使得温控型智能电饭煲的蓄水能力增强;7.集水盘滑动连接于锅体的底部,以便于操作人员取出倒水,同时便于更换集水盘;8.第一夹层用于隔绝人与第二夹层的直接接触,避免烫伤人。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温控型智能电饭煲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温控型智能电饭煲锅体部分的半剖图。附图标记说明:1、锅盖;2、锅体;21、第一夹层;22、第二夹层;3、内胆;4、磁钢;5、面板;6、支脚;7、发热管;8、进水口;9、出水口;10、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温度传感器;13、液位传感器;14、集水盘;15、操作槽;16、收纳槽;17、显示屏;18、按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温控型智能电饭煲。参照图1和图2,电饭煲包括锅盖1、与锅盖1配合的锅体2和放置于锅体2内的内胆3,锅体2的侧面上安装有面板5,面板5上安装有显示屏17和按键18。锅体2的内底部下方设置有发热盘,发热盘用于对内胆3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发热盘的中心安装有磁钢4,磁钢4用于监测锅体2内底部的实时温度情况。参照图2,磁钢4露出于锅体2的内顶部,当内胆3放置于锅体2内时,磁钢4被内胆3挤压。锅体2的侧面中空设置,锅体2的中空位置包括第一夹层21和第二夹层22,第二夹层22靠近锅体2的内部,第一夹层21位于第二夹层22的外周。第一夹层21用于隔绝人与第二夹层22的直接接触,避免烫伤人。锅体2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二夹层22连通的进水口8,以用于使水进入第二夹层22内并存储起来。第二夹层22的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发热管7,发热管7位于第二夹层22的中间位置,竖直设置的发热管7能避免发热管7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温控型智能电饭煲,包括锅盖(1)、与锅盖(1)配合的锅体(2)和放置于锅体(2)内的内胆(3),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的侧面中空设置,所述锅体(2)侧面的中空位置内安装有发热管(7),所述锅体(2)的顶部开设有与锅体(2)侧面中空位置连通的进水口(8),所述锅盖(1)朝向所述锅体(2)内部的一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温度传感器(12)的输出端连接有微控制器,当所述锅体(2)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温度传感器(12)发出触发信号,所述微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温度传感器(12),控制所述发热管(7)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温控型智能电饭煲,包括锅盖(1)、与锅盖(1)配合的锅体(2)和放置于锅体(2)内的内胆(3),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的侧面中空设置,所述锅体(2)侧面的中空位置内安装有发热管(7),所述锅体(2)的顶部开设有与锅体(2)侧面中空位置连通的进水口(8),所述锅盖(1)朝向所述锅体(2)内部的一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温度传感器(12)的输出端连接有微控制器,当所述锅体(2)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温度传感器(12)发出触发信号,所述微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温度传感器(12),控制所述发热管(7)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型智能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7)有若干根且沿所述锅体(2)的周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型智能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7)竖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型智能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的侧面高度与所述发热管(7)的长度之差等于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型智能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侧面的中空位置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3),所述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惠嘉福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