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4296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和浮力组件,其中雾化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端的雾化片,浮力组件包括浮力罩和导气柱,浮力罩向下开口并设置于底座的上端,浮力罩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进水孔,导气柱和雾化片均位于浮力罩内,并且导气柱的上端穿过浮力罩与外界连通,导气柱的下端向雾化片沿伸。导气柱的上端穿过浮力罩与外界连通,导气柱的下端向雾化片延伸,当水由第一进水孔进入浮力罩内部将第一进水孔和导气柱的下端淹没后,浮力罩和其内的水形成封闭空间将空气留置于浮力罩内部,使得本装置可以漂浮于水面,雾化片的进水量不受水池液位高度的影响,使雾化片保持在稳定的工作状态,进而提高雾化效率,保证出雾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器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雾化器实现雾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将雾化装置固定在水池底部,不控制雾化器的进水量,然后雾化器通过导雾管向外排出雾气,这种方式下雾化片的工作状态不稳定、雾化效率低,雾化量会随水池内水位变化,如果水位过高,还可能导致无法出雾;第二种是下吸水式结构雾化器,该种雾化器漂浮设置于水面上,雾化器下侧设置有大量纵向布置的微孔,并通过微孔将水吸入到雾化片表面再进行雾化,然而,因为微孔的储水量较小,使得这种雾化器的出雾量有限,并且微孔容易堵塞,从而导致不能正常出雾,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雾化装置,能够使雾化片保持在稳定的工作状态,且结构简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雾化片;浮力组件,包括浮力罩和导气柱,所述浮力罩向下开口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浮力罩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进水孔,所述导气柱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雾化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雾化片;/n浮力组件,包括浮力罩和导气柱,所述浮力罩向下开口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浮力罩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进水孔,所述导气柱和所述雾化片均位于所述浮力罩内,并且所述导气柱的上端穿过所述浮力罩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气柱的下端向所述雾化片沿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雾化片;
浮力组件,包括浮力罩和导气柱,所述浮力罩向下开口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浮力罩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进水孔,所述导气柱和所述雾化片均位于所述浮力罩内,并且所述导气柱的上端穿过所述浮力罩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气柱的下端向所述雾化片沿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固定槽,所述雾化片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固定槽连接并与所述雾化片相抵接,所述压盖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进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柱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压盖上,且所述第二进水孔位于所述导气柱的下端内侧,所述导气柱的下端外侧壁还开设有若干个第三进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固定槽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压盖与所述固定槽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为罩体且朝下开口的设置于所述雾化片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压盖内侧的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翔李干富申大雄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诚立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