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桌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28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桌子,包括主桌面、副桌面、支撑组件、桌腿、支撑底座和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副桌面的一端与所述主桌面的侧壁铰接,所述副桌面的另一端近端部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桌面的侧壁铰接,所述支撑组件可收合设置在所述主桌面和所述副桌面之间;所述桌腿的上端与所述主桌面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桌腿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桌腿和所述支撑底座之间;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桌子,能够调节桌面的使用面积,同时能够调整桌子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的桌子
本技术涉及桌子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桌子。
技术介绍
桌子作为常用的办公设备,不管是学校、企业或者个人家庭均不可或缺。但是,桌子的材质、尺寸、大小,一般在生产时已经确定,在使用过程中,只能通过增加外部结构,来对桌子进行调整。当桌子桌面较小时,需要额外拼接桌子,拼接位置容易产生缝隙,当桌子高度不合适时,需要额外垫物品,容易产生晃动,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功能的桌子,能够调节桌面的使用面积,同时能够调整桌子的高度。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桌子,包括主桌面、副桌面、支撑组件、桌腿、支撑底座和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副桌面的一端与所述主桌面的侧壁铰接,所述副桌面的另一端近端部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桌面的侧壁铰接,所述支撑组件可收合设置在所述主桌面和所述副桌面之间;所述桌腿的上端与所述主桌面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桌腿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桌腿和所述支撑底座之间。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铰接轴、第一连接条、连接轴、第二连接条和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设置在所述副桌面,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铰接轴设置在所述主桌面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轴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设置在所述副桌面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让位槽设置在所述主桌面的侧壁,所述副桌面收合时,所述第一连接条收纳于所述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二连接条收纳于所述第二让位槽。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条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所述副桌面打开时,所述定位块的下表面顶紧所述第二连接条。优选的,还包括收纳槽,所述收纳槽设置在所述主桌面的侧壁,所述副桌面与所述主桌面铰接部位于所述收纳槽的上部,所述副桌面收合时,所述副桌面位于所述收纳槽内。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基座、连接套、安装腔和安装孔,所述连接套设置在所述基座,所述安装腔设置在所述连接套内,所述桌腿活动穿设在所述连接套内,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的侧壁,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腔导通。优选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定位齿、活动块、第二定位齿、压紧弹簧、连接柱和操作部;所述第一定位齿设置在所述桌腿的侧壁,所述连接柱活动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活动块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套的外侧且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压紧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柱的外围,所述压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块相抵,所述压紧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的内壁相抵,所述第二定位齿设置在所述活动块,所述第二定位齿与所述第一定位齿相配合。优选的,所述操作部的靠近所述连接套的侧壁设置有扣手槽。本申请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打开或收合副桌面,起到调节桌子的使用面积的作用,同时,桌腿和支撑底座之间通过升降调节机构进行高度调节,方便调节桌子的高度,提高桌子的适用范围,方便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主桌面1、副桌面2、支撑组件3、第一铰接轴31、第一连接条32、连接轴33、第二连接条34、第二铰接轴35、第一让位槽36、第二让位槽37、定位块38、桌腿4、支撑底座5、基座51、连接套52、升降调节机构6、第一定位齿61、活动块62、第二定位齿63、压紧弹簧64、连接柱65、操作部66、收纳槽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的桌子,包括主桌面1、副桌面2、支撑组件3、桌腿4、支撑底座5和升降调节机构6。所述副桌面2的一端与所述主桌面1的侧壁铰接,所述副桌面2的另一端近端部与所述支撑组件3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组件3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桌面1的侧壁铰接,所述支撑组件3可收合设置在所述主桌面1和所述副桌面2之间。所述桌腿4的上端与所述主桌面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桌腿4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底座5连接,所述升降调节机构6设置在所述桌腿4和所述支撑底座5之间。副桌面2打开时,副桌面2的上表面与主桌面1的上表面相平,起到扩大桌面的使用面积的作用;副桌面2收合时,副桌面2收起,降低桌子的占用面积。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打开或收合副桌面2,起到调节桌子的使用面积的作用,同时,桌腿4和支撑底座5之间通过升降调节机构6进行高度调节,方便调节桌子的高度,提高桌子的适用范围,方便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第一铰接轴31、第一连接条32、连接轴33、第二连接条34和第二铰接轴35,所述第一铰接轴31设置在所述副桌面2,所述第一连接条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轴3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3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轴33与所述第二连接条34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铰接轴35设置在所述主桌面1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条3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轴35活动连接。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条32和第二连接条34活动连接在副桌面2和主桌面1之间,方便进行收合或打开,打开时,第一连接条32和第二连接条34配合支撑副桌面2。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3还包括第一让位槽36和第二让位槽37,所述第一让位槽36设置在所述副桌面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让位槽37设置在所述主桌面1的侧壁,所述副桌面2收合时,所述第一连接条32收纳于所述第一让位槽36,所述第二连接条34收纳于所述第二让位槽37。采用这种结构,第一让位槽36和第二让位槽37提供良好的让位作用,防止副桌面2收合时,与第一连接条32和第二连接条34产生碰撞。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3还包括定位块38,所述定位块38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条32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条34的一端,所述副桌面2打开时,所述定位块38的下表面顶紧所述第二连接条34。采用这种结构,副桌面2打开时,第一连接条32和第二连接条34位于同一直线,定位块38的下表面顶紧第二连接条34,起到卡紧限位作用。优选的,还包括收纳槽7,所述收纳槽7设置在所述主桌面1的侧壁,所述副桌面2与所述主桌面1铰接部位于所述收纳槽7的上部,所述副桌面2收合时,所述副桌面2位于所述收纳槽7内。采用这种结构,设置收纳槽7能够方便收纳副桌面2,避免副桌面2与主桌面1的铰接部位外露,避免发生碰撞等危险。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5包括基座51、连接套52、安装腔和安装孔,所述连接套52设置在所述基座51,所述安装腔设置在所述连接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的桌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桌面、副桌面、支撑组件、桌腿、支撑底座和升降调节机构;/n所述副桌面的一端与所述主桌面的侧壁铰接,所述副桌面的另一端近端部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桌面的侧壁铰接,所述支撑组件可收合设置在所述主桌面和所述副桌面之间;/n所述桌腿的上端与所述主桌面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桌腿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桌腿和所述支撑底座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桌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桌面、副桌面、支撑组件、桌腿、支撑底座和升降调节机构;
所述副桌面的一端与所述主桌面的侧壁铰接,所述副桌面的另一端近端部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桌面的侧壁铰接,所述支撑组件可收合设置在所述主桌面和所述副桌面之间;
所述桌腿的上端与所述主桌面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桌腿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桌腿和所述支撑底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铰接轴、第一连接条、连接轴、第二连接条和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设置在所述副桌面,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铰接轴设置在所述主桌面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轴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设置在所述副桌面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让位槽设置在所述主桌面的侧壁,所述副桌面收合时,所述第一连接条收纳于所述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二连接条收纳于所述第二让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条的靠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强陈伟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东港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