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持针镊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持针镊。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眼部手术(例如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等)时,往往需要固定住眼球才能实施,现有固定眼球的方法通过上直肌牵引缝线,操作时,需要操作者一手持有齿镊,在12点方位顺结膜面向上距角膜缘8mm处夹住上直肌的肌止端,另一手用镊子夹持带缝线的缝针,在肌止端后的肌腹底穿过,然后拉紧缝线,并用血管钳固定在手术巾上。上述的眼科手术中,因拟夹持结膜处(其下方就是眼直肌的肌止端)局部浸润麻醉导致局部肿胀,过针时缝线的针尖走向难以辨认,同时操作者一手持有齿镊一手夹持缝针,操作难度较大,当缝针过浅时过针失败;当缝针过深时可能穿破巩膜,有时甚至需要反复尝试,引起局部出血等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持针镊,以缓解了现有眼科手术时,因拟夹持结膜处局部浸润麻醉导致局部肿胀,过针时缝线的针尖走向难以辨认,同时操作者一手持有齿镊一手夹持缝针,操作难度较大,当缝针过浅时过针失败;当缝针过深时可能穿破巩膜,有时甚至需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持针镊,包括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钳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钳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钳臂的另一端能够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夹持缝针的持针结构,所述第二钳臂上设有与所述持针结构对应的通孔,当所述第一钳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钳臂的另一端相互靠近时,所述持针结构夹持的缝针能够穿过所述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持针镊,包括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钳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钳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钳臂的另一端能够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夹持缝针的持针结构,所述第二钳臂上设有与所述持针结构对应的通孔,当所述第一钳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钳臂的另一端相互靠近时,所述持针结构夹持的缝针能够穿过所述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针镊,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结构包括持针块,所述持针块上设有针槽,所述针槽用于容纳所述缝针,所述针槽的开口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持针镊,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槽为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针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手持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持针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一手持部的一端;
所述第二钳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手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二手持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持针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为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持针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第二刻度、第三刻度和第四刻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仁隆,谭仁静,黎燕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卫生应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