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麝养殖用具有除虫功能的饲养圈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02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麝养殖用具有除虫功能的饲养圈舍,包括顶棚和换气扇,所述顶棚的内部安装有电动组件,且顶棚的底部焊接有固定框,所述换气扇安装于固定框的外壁,且固定框的底部焊接有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内壁顶端从内到外依次安装有连接架和照明灯,且连接架靠近主体框架竖直中轴线的一端熔接有透气框,所述透气框的内部安置有活性炭。该林麝养殖用具有除虫功能的饲养圈舍设置将换气扇安装于固定框的外壁,并且通过电动组件,使得换气扇开始旋转,从而对饲养圈舍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起到置换作用,一方面保证饲养圈舍内部的干燥通风性,另一方面可以对饲养圈舍内部的难闻气体起到置换作用,保证饲养圈舍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麝养殖用具有除虫功能的饲养圈舍
本技术涉及林麝养殖
,具体为一种林麝养殖用具有除虫功能的饲养圈舍。
技术介绍
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林麝体重体重6~9kg,体长630~800mm,肩高小于500mm。林麝的外形特征是雌、雄麝都不长角,雄麝的上犬齿发达,长而尖,露出口外,呈獠牙状。它的后肢比前肢长1/3~1/4,所以站着的时候后部明显的比前部高。它的尾巴很短,四肢细长,蹄子比较狭而尖,耳朵长而直立。毛粗硬、曲折呈波浪状,容易折断,呈深棕色,成体不具斑点。毛色上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在颈部的两侧各有一条比较宽的白色带纹,一直延伸到腋下,由于野生林麝被大肆的捕杀,因此现阶段林麝大多为圈养养殖。市场上的饲养圈舍功能设计单一,不具有户外驱虫的性能,同时由于林麝养殖的动物特性,因此难闻气味较大,不具有除臭换风的作用,无法为使用者带去便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林麝养殖用具有除虫功能的饲养圈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麝养殖用具有除虫功能的饲养圈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功能设计单一,不具有户外驱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林麝养殖用具有除虫功能的饲养圈舍,包括顶棚(1)和换气扇(4),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1)的内部安装有电动组件(2),且顶棚(1)的底部焊接有固定框(3),所述换气扇(4)安装于固定框(3)的外壁,且固定框(3)的底部焊接有主体框架(5),所述主体框架(5)的内壁顶端从内到外依次安装有连接架(8)和照明灯(6),且连接架(8)靠近主体框架(5)竖直中轴线的一端熔接有透气框(9),所述透气框(9)的内部安置有活性炭(18),所述主体框架(5)的底部外壁从左到右依次焊接有第一加固杆(13)和第二加固杆(15),且第二加固杆(15)的外壁安装有铰链(17),所述铰链(17)的左端旋接有护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麝养殖用具有除虫功能的饲养圈舍,包括顶棚(1)和换气扇(4),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1)的内部安装有电动组件(2),且顶棚(1)的底部焊接有固定框(3),所述换气扇(4)安装于固定框(3)的外壁,且固定框(3)的底部焊接有主体框架(5),所述主体框架(5)的内壁顶端从内到外依次安装有连接架(8)和照明灯(6),且连接架(8)靠近主体框架(5)竖直中轴线的一端熔接有透气框(9),所述透气框(9)的内部安置有活性炭(18),所述主体框架(5)的底部外壁从左到右依次焊接有第一加固杆(13)和第二加固杆(15),且第二加固杆(15)的外壁安装有铰链(17),所述铰链(17)的左端旋接有护栏(16),且护栏(16)的上下端外壁粘接有防护棉(10),所述护栏(16)的左端外壁焊接有固定卡套(14),且固定卡套(14)的中部内壁旋接有卡块(19),所述卡块(19)的外壁固定有转块(20),且转块(20)偏离护栏(16)横向中轴线的一端旋接有定位块(21),所述主体框架(5)的外壁左右端均熔接有承接块(7),且承接块(7)的顶部安装有驱虫组件(12),所述驱虫组件(12)的顶部安装有仿真吸蚊组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麝养殖用具有除虫功能的饲养圈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双罗婷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